唐欣欣
(復旦大學 上海市 200433)
伴隨社會的急劇變遷和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文化深刻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向。作為大學生群體主力的“90后”“00后”青年追求個體精神追求的多元化,其個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特點均呈現突出的時代性特征。面對新時代大學生在認知、情感及行為各方面的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理念與方法,以回應時代發展的新形勢。而社會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較多的契合之處,社會工作是一個以價值為本的專業,它既是一種行動方式,也是一種價值取向和準則。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獨具特色,強調人與環境的適應性平衡。為適應新時代的快速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將社會工作引入進來,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等方面改革創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教育理念、教育內涵、教育關系發生新的變化。如何繼承與發展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方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社會發展相適應。在遵循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方針的同時,回應現實需要,促進時代青年深刻領悟和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新時代優秀青年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社會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回應我國思想政治工作方針的政策需要,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現實需要的一種有效方式。
回應我國思想政治工作方針的政策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多次召開集體會議,集中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擘畫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和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圍繞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因此,黨中央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社會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適應新時代新變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同時,也成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針政策落實踐行的有力回應。
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現實需要。近年來,伴隨經濟增長、全球化趨勢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很多現實困境。從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以“灌輸式”“說教式”為主的理論教育法,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內化正確的思想和理論,另一方面也以理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以便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其也帶來一定的弊端,如忽視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無法為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創造條件,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看,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固定,而面對青年學生觀念的多元性特征,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難以適應和滿足新時代青年學生的多樣性需求。從思想政治教育整體環境來看,21世紀的中國正處于社會變革的轉型期,網絡化是我國社會化發展的突出表現。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對于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嚴峻的。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改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物質選擇的多樣性決定了精神追求的多樣性,“金錢至上”的價值準則在青年群體中滋生,“佛系”也成為了一部分青年的處世觀念。基于此,為適應時代青年多元變化的現實需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工作目標的一致性。從工作目標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社會工作的目標都是促進人的發展。“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對于“助人自助”,我們可以從兩個主體來思考,即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者角度。從服務對象角度來看,首先社會工作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協助服務對象解決困擾,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改善消極情緒,促進人與環境的適應性平衡。這個過程是服務對象“受助”的過程。在“受助”結束之后,服務對象身心得到良好發展,與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社會工作協助服務對象增能,使他們擁有應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困擾。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做“自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具有共通性,即強調協助受教育對象或服務對象解決問題,收獲成長。
工作理念的適切性。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如接納、案主自決、個別化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適切性。接納是指社會工作者在提供服務時對服務對象保持客觀中立原則,尊重服務對象的觀點看法及行為選擇,平等對待他們。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認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接納原則的融入有助于教育者轉變思維方式,促進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被看見、被聽見、被接納、被尊重,從而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案主自決”是社會工作突出強調的專業價值觀,其是指社會工作者在尊重案主、接納案主的前提下,協助案主理清問題脈絡,辨明優勢劣勢,鼓勵案主自己作出決定。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輸式教育模式,并且具有強制性,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案主自決原則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決性和主體性,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化于學生理念,并外化于實踐活動。個別化原則是指社會工作者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服務來滿足服務對象需要。個別化原則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化特征采取差異化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滿足學生群體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
個案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最常用、最典型的方法。通常是由掌握豐富理論知識和擁有豐富經驗的社會工作者,為有需要服務的個人和家庭提供服務的過程,目標是把幫助其解決問題,幫助能力提升和良好發展。個案工作中的經典模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鑒。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將人看作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構成,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影響導致求助者的特定行為。行為修正模式對人的行為獲得的學習機制進行探討,強調通過控制和消除外部環境的刺激因素就可以調整和改變個體行為,使個體產生適應性行為反應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鑒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與行為修正模式的內容,從學生身、心、靈三個層面出發,考察多維度影響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程度,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此外,除關注學生個體以外,也要善于捕捉外部環境對學生觀念行為的影響,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個案工作溝通技巧與學生工作的會談技巧本質類似,兩者都是構建互動關系的方式和手段。教育者應遵循個案工作接納、尊重、傾聽、同理心技巧,引導學生表達自我,以優勢視角正確對待自己,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基礎上,實現個體與周圍環境的適應性平衡。
小組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小組工作通過篩選、組織具有相似或相同問題的服務對象為團體,在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之下,通過組員之間互動支持,激發小組內生動力,獲得團體經驗,促進個體和團體的共同發展。結合小組工作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針對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如厭學問題、職業規劃、人際關系、情感困惑等開展不同類型的小組工作。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利用小組工作的治療模式、互動模式、發展模式開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及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講座,充分利用同輩群體力量,發揮大學生自身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小組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在于多主體參與教育活動,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小組成員形成的合力也能最大程度上影響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因此也成為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取的一種路徑。
社區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區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的教育實踐場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寬課堂主渠道,實現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的有效手段。社區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通過調研訪談等方式確定社區問題和居民需求,積極聯絡社區資源,共同探討提出解決策略。這一過程使大學生充分了解社區事務,挖掘社區資本,促進資源鏈接和整合,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真正將育人與實踐結合起來,開拓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志愿服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社區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志愿服務為依托,以基層社區為平臺,充分發揮志愿服務活動的實踐育人優勢,引導大學生在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提升知識儲備、專業技能和道德素質,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