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度悍甲V》
小雪,這個時候,氣溫下降初雪將至,但大地卻還沒這么冷,所以雪量并不大。
小雪時節,初雪帶來了寒風,西北寒風一路南下,所到之處草木凋零。這就是小雪所帶來的天氣變化。
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薄靶⊙笔欠从程鞖猬F象的節令。
“小雪”代表性地反映了黃河中下區域的氣候情況。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
“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每晚20:00以后,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擔當起尋找北極星的坐標任務,為觀星的人們導航。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探頭兒了。
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會出現了;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將——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三候,閉塞成冬——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的習俗有哪些呢?
腌制臘肉。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品嘗糍粑。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干。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養生。小雪節氣里,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這個季節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郁癥。所以應調節心態,保持樂觀,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
小雪天至,天氣愈發寒冷,夜里落下的雪,遇陽光化去,偶有寒鴉棲枝,添幾分清寒,傍晚日光西斜,云鳥皆散。此刻,屋外走一走,靜心,為人生留閑暇,為心靈留白。
小雪天,最宜邀三五好友,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美酒就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暢飲一番,閑聊一通;一掃胸中愁結,胸懷大開。
平淡的生活,因暖意融融的相聚,變得充實有趣,明天又將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