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平
媒介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傳統媒介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的。在媒介融合的視域下,媒介融合只是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文化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在大的媒體格局下,山東紅色影視藝術要大膽創新,提升內容質量,提供高品質、正能量的信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共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應加快創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搶占新媒體平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發揚正能量紅色文化。
媒介融合是各種媒介所呈現出來的多種功能融為一體的表現形式,與傳統單一的媒介敘事形式有所不同。以電視媒體為主,其他媒體為輔,實現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互動、交流,最終形成一種新的媒介敘事范式,也就是跨媒介敘事。跨媒介敘事,這種媒介傳播形式具有創造性意義。
跨媒體敘事對文娛項目進行的規劃,主要是根據其受眾群體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每個媒介平臺有著獨立的內容,不同媒介平臺展示的故事情節相互關聯,相互獨立,最終為觀眾呈現出立體、飽滿的故事。
跨媒介敘事,并非簡單的媒介形式的整合,而是一種媒介形式轉換成另外一種媒介形式,兩者存著本質的差異。跨媒介敘事其表現方式主要為多媒介融合。近些年,影視節目順應時代發展,充分運用各種媒介進行敘事、創作、傳播,將游戲、出版、網絡等媒介形式充分結合,從而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不同媒介平臺在同一個大的故事框架中建構自己的故事文本、產品形式,內容各有側重,這種影視文化產品的新制作形式呈現出鮮明的“跨媒介敘事”特征。影視文化跨媒介敘事的主要形式包括開放性的敘事空間、非線性的敘事結構等。
在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全媒體時代,文化傳播已經成為各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因此,要正視媒介融合視域下“紅色文化”傳播面臨的主要問題,深刻認識“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更好的傳播創新主體意識形態,通過媒介融合的傳播方式及特征有效地傳播“紅色文化”。
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等新媒介的發展,新媒介和舊媒介共同存在、相互競爭,媒介融合成為媒介發展的主流。新的傳播方式與格局,也使得傳統媒介素質培養理念已經不再適用當今社會,在新媒介為主流的環境中,需要新的媒介培養方式。媒介素質培養不僅是指傳播者對信息的編寫、受傳者對信息的接受的培養,還包括人們對信息的正確解讀。
在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或許會出現當下最常見的現象——媒介產物帶有一定的商業價值,這時就需要我們通過媒介素質的培養對這些媒介的產物進行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隨著大眾媒體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提高國民的媒介素質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媒介素質的培養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要立足于傳統文化基礎,促進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積極弘揚正能量既傳播了相關信息,還為國家治理提供助力。新媒體利用各種媒介反映社會民生、傳遞社會主流聲音。
新媒體發展歷史格局下,媒介平臺應充分發揮其傳播正能量的作用。口語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民主文化之一,其影響力有一定區域局限性。在媒介形式的推動下,口語文化打破了人們的文化桎梏,使得人們都能夠去深入了解、認識傳統文化,并了解新媒體背景下山東紅色文化的進步與中國紅色文化的進步。
新的歷史階段,科技力量迅猛發展,衍生出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科技,這些科技催生出全媒體,為新媒體的發展、進步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意義,有助于其重新塑造媒體傳播的形態、格局、形式。不同歷史階段與不同年齡段群體也在使用不同的媒介形式,因此,媒體傳播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內容質量,還需要考慮受眾的感官體驗。傳統紅色文化只有實現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才能避免被邊緣化,才能有新的格局與生命力,新媒體也要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內容優勢進行創作來提升核心競爭力。
大型紅色民族歌劇《沂蒙山》自2018年12月推出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好評如潮。觀眾和網友紛紛表示這是一部讓人震撼流淚的、傳承紅色基因的、反映紅色文化力量的作品,看完后我們對“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受。這就是媒介融合下的紅色影視藝術創作的一個典型的優秀作品。
媒介融合是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技術的應用導致了“精華”與“糟粕”同時存在。因此,要從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方向上引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現代轉換,從創新傳播路徑等方面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數字技術與互聯網引發文化的創新,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新面貌。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更加依賴媒介的融合,這是一個新的轉型趨勢,使得“紅色文化”能夠以一種新面貌展現給全世界。
很多紅色基地和宣傳部門還停留在傳統媒介的宣傳階段。有些工作人員對紅色文化的了解甚淺,無法滿足大眾的紅色文化需求。這使紅色文化的宣傳只停留在簡單介紹革命事跡,宣傳英雄人物的層面,因此紅色文化的宣傳效果欠佳。
影視作品的創作是一種將時間、空間、主題等表現元素融為一體的表達方式。
在媒介整合、多渠道、多結構的影視劇藝術創作的背景下,發展大眾化的紅色影視是重要的。它在公眾的視野中,藝術地展現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歲月與歷史,書寫了中國人民在特定時代艱苦奮斗的歷程,展現了偉大的民族情感與時代精神的統一。紅色文化是對特定時空和人文地理學的概括和集中。在多重情感訴求的背景下,應積極探索其情感來源,將經典與流行相結合,結合山東紅色文化的特點,探索新時代紅色影視劇創作的新方向。在這個階段,電影和電視節目已經不再能給觀眾帶來滿足感和情感體驗的需求,文化的熏陶和知識的增長也是必須的。
山東紅色文化精神的代表——沂蒙精神,在全國極具影響力。沂蒙精神展現出來的是“愛國愛黨、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在沂蒙精神的感召與鼓舞下,山東人民轉變思維,銳意進取,用汗水與智慧澆筑新時代富裕、文明、開放的山東。
山東早期的紅色文化作品就有解放戰爭時期真實事跡改編的小說《紅嫂》,英勇抗戰故事《沂蒙頌》,歌曲《反對黃沙會》改編成為的《沂蒙山小調》。《沂蒙山小調》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優秀民歌,傳唱海外。在抗日戰爭時代,紅色文化不僅起到宣揚先進文化的作用,還起到鼓舞大眾士氣奮勇殺敵的作用。
第一,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同產生了強大的媒體活力,使得媒體傳播方式得到改造和提升。正是在這樣一個媒體環境下,紅色影視劇的創作獲得了無限發展潛力。
第二,紅色遺址旅游已成為這股強大的發展洪流中的一股巨大力量。它不僅自然地繼承了融媒體時代的話語表達,而且構建了影視創意文化產業的新載體。體驗紅色旅游,感受歷史與時代精神的傳承,以及其文物和自然景觀的各種特征,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神載體和具體表現。
第三,隨著商業化的發展,大眾娛樂越來越具有娛樂性。隨著現代生產生活等社會壓力的增大,人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娛樂影視作品來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從而達到高品質享受生活。因此,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影視創作人要深刻理解影視藝術大眾化的內涵,才能真正創造、制作符合公眾審美需要的影視藝術作品。
(課題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媒介融合視域下山東紅色影視藝術創新研究》批準號:18CCYJ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