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黎明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媒介生態環境隨之劇變,健康類廣播節目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公眾對于健康知識的獲知渠道也從傳統媒體轉向了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這一轉變雖然令公眾可以更便捷地獲取健康資訊,但同時健康信息也真假難辨。廣播作為主流媒體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健康類廣播節目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也依舊是健康資訊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常州新聞綜合廣播《天天健康》為例,探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健康類廣播節目如何“健康”運作。
《天天健康》是常州新聞綜合廣播一檔主打公益性、權威性、服務性的健康類節目,借助節目熱線、微信、QQ等互動參與,依托與本市各大醫院良好的合作關系,打造良好的醫患交流平臺,清晰的節目定位形成了相對固定且極具黏性的收聽群體。多年來,該節目穩居同時段廣播節目平均收聽率前3位,在常州地區全天廣播節目排名中名列前30位。由此可見,《天天健康》在健康資訊傳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天天健康》節目在疫情報道、防疫科普、信息公開、心理解壓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健康類廣播節目的核心價值在于節目的權威性與科學性?!短焯旖】怠纷蚤_播以來,每檔節目邀請的嘉賓均為各大醫院的主任醫師——有著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節目重點推出的名醫名家專欄,包括著名兒科急救博士王永清的《媽咪課堂》,榮獲“金手指”稱號的肝膽外科權威秦錫虎的《孤膽英雄》,著名乳房外科專家朱玉蘭的《呵護女性健康》等,這些平時預約都難以掛上號的名醫專家走進節目,就公眾關心的常見病、重大疾病的預防和診斷等進行“空中門診”,大大提升了聽眾的收聽熱情和關注度。
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節目,健康類節目的聽眾群體往往帶有較為明確的收聽目的,他們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健康問題反饋給名醫,希望借此得到專家的權威診斷。因此,參與互動尤為重要,對于這些參與的聽眾,《天天健康》持之以恒的處理方式是:當天節目中能連線名醫的就及時連線,做到專家和聽眾即時互動溝通;來不及做連線的,則在第二天的節目中予以答復。節目滿足聽眾零距離溝通訴求的同時,也擴大了《天天健康》的社會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天天健康》節目迅速響應,與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保持合作,在節目中開辟專欄,對新冠疫情最新信息進行報道,公開疫情信息。每天連線業內專家,深度推廣防疫知識,解讀疫情防控知識。邀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走進直播室,介紹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呼吁市民通過戴口罩,勤洗手積極預防。連線常州市中醫醫院的全國名老中醫,孟河醫派專家,先后推出《從古代的瘟病談傳染病》《中醫中藥在新冠治療預防中的重要作用》等系列專欄。
疫情期間,為了緩解市民的焦慮情緒,節目連線常州市心理學會專家,為公眾提供自我心理防護,引導公眾用不同的方式去化解消極的情緒,用平和的心態對待疫情。對于主流媒體而言,最緊迫的任務是讓公眾全面了解科學防疫知識,《天天健康》節目加大防控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幫助群眾理性看待疫情,及時解疑釋惑,消除恐慌心理,讓群眾認識到疫情可防可控。
作為一檔服務公眾的健康類廣播節目,唯有節目主打的健康主題與公眾越來越強烈的健康需求相一致,節目才會受到關注,節目黏性也就越高。“內容為王”始終是吸引聽眾的不變法則。因此,突出健康節目的實用性,在節目內容與聽眾需求上下功夫,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聽眾。
緊跟季節變化,策劃健康話題
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特點?!短焯旖】怠饭澞烤o跟季節轉換,策劃了相應主題的疾病防控主題。按照一年四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季節特征病等進行特別節目分類,根據當前的氣象和流行病學特征進行選材、策劃、播出,從而讓節目在每一個季度都有主線、有方向、有話題,不斷吸引聽眾注意力和關注度。如在秋季,《天天健康》節目先后策劃了《秋季天氣特征與疾病之間的關系》《爸媽必學知識,寶寶秋季易患疾病大盤點》等。
此外,根據全年各種疾病日及紀念日,如6月6日的“世界愛眼日”、10月20日的“世界骨質疏松日”等,編排各種相關的節目專題,對四季常見病的縱向主線進行有機的橫向擴充和編織,使得全年節目有主軸、有輔線,層次分明,也有利于聽眾找到自己需要的健康資訊,同時便于均勻組織各大醫院、各科室的專家團隊更好地為聽眾、為節目服務。
選擇新聞時事,反映健康資訊
健康類節目不同于新聞節目那樣直接反映社會時事熱點,但可以將健康知識與新聞報道相結合,或者作為新聞的延伸部分,以實現新聞報道與健康知識兼容,從而產生很好的“互補效應”。如2021年2月3日,年僅43歲的歌手趙英俊患肝癌去世的消息刷遍了網絡?!短焯旖】怠饭澞侩S即推出了《肝癌偏愛哪些人?怎么預防最有效?》等系列專題,提醒肝癌高發人群要注意身體,及早預防癌癥發生。這些專題節目以時事熱點為切入點,連線名醫專家,向公眾傳播疾病預防、控制、治療以及養生保健等健康知識和科學常識,也滿足了公眾對新聞報道更多的信息需求。
整合社會資源,傳播健康知識
《天天健康》節目不僅向公眾提供醫療、健康咨詢服務,還通過節目整合社會資源,為聽眾提供有價值的實用信息。節目聯手常州物價局開設“價格惠民藥店”節目時間,讓老百姓了解惠民藥品專柜,引導科學合理用藥。子欄目有“家庭小藥箱”,推薦家庭常用藥的保存、使用;“藥劑師推薦”告訴大家科學用藥,合理買藥。節目邀請藥劑師開展藥學服務,宣傳科學用藥常識,幫助家庭清理藥箱,提高居民家庭藥品的有效利用率。讓“大病預約,小病在社區衛生中心解決,常見疾病就近藥店買藥”的觀念深入人心。
健康類節目不僅僅需要權威的嘉賓,也需要節目主持人具備一定的醫學素養?!短焯旖】怠分鞒秩送偈浅V輳V播電視臺資深廣播主持人,主持健康、生活、民生服務節目二十多年,先后主持《空中醫院》《向健康出發》《天天健康》等有溫度、體現人文關懷的節目,她也是常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州市女性社會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多年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學習歷練,讓她在健康類節目主持過程中駕輕就熟,運用專業知識,為聽眾尋找名醫專家、解決疑難雜癥提供了便捷的空中通道。
作為2015年常州市首屆“公益之星”,節目主持人童蕾以此作為契機,將公益進行到底。節目以公益名義,打出關愛健康的“情感牌”,在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的同時,拓展了《天天健康》的傳播空間。2015年以來,《天天健康》節目推出了貫穿全年的 “溫暖常州,為愛舉手”大型公益項目。當常州血庫告急時,節目主持人積極號召并加入到常州廣電主播帶頭、全市人民傾情獻血的隊伍中,用行動樹立榜樣,讓無償獻血成為一項“時尚公益”。
廣播直播的同時進行可視化播出,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公益宣傳模式。邀請獻血典型現身說法,用真實的事例來感染人,讓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行列中來,讓大家了解和掌握造血干細胞捐獻和移植的科學知識,消除人們的誤解和恐懼,既普及科學知識,又激發社會正能量。
此外,節目積極推廣宣傳“百合花行動”“粉紅絲帶大型關愛行動”等公益項目,呼吁社會關注女性身心健康。一系列公益活動樹立了《天天健康》節目及主持人的公信力,也體現了節目對社會的責任擔當。
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傳媒特征,健康類廣播節目要想得到公眾的喜愛,唯有深入研究收聽群需求,精準定位,同時打通線上線下,有針對性強化節目的服務功能,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受眾傳播正確的健康資訊,才能長期吸引聽眾,健康類廣播節目唯有健康做,才能更好地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