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業生態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大有關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投入,對于推動生態林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林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一直受到管理人員重視,其中無公害防治技術更是重中之重。針對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推動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森林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04
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缺少完善的林業生態系統,易導致人工林中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較高。人工林在面對林業病蟲害蔓延時,抵抗能力較差。此外,長期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林業病蟲害,易導致林業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因此,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對生態林業建設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且對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1 森林生態破壞嚴重
天然林具有較完善的生態系統,因此林業病蟲害在天然林中很難蔓延。但20世紀以來,對天然林的亂砍濫伐、毀林開墾、土壤污染、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等問題使我國天然林面積急劇減少。全國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其中人工林面積7 954萬公頃,人工林面積仍居世界首位。數據表明,最近5年,我國人工林面積增加了40%,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也增加了約40%。由此可見,林業病蟲害的增加與我國人工林面積的增加大致同步。現有人工林大多為單純林,林分結構及樹木種類單一,林內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生物多樣性較低,害蟲天敵較少,森林抗病蟲害能力嚴重不足[1]。一旦林業病蟲害在人工林中蔓延開來,很難進行合理高效的控制,易導致林業病蟲害頻發。此外,大多數林業病蟲害都只能在部分林木間傳播,而人工林單一的林木種類也因此成為林業病蟲害蔓延的又一主要原因。
1.2 過度使用化學藥劑
目前,林業中還是以化學措施為主防治病蟲害。雖然見效快且使用簡單,但長時間使用化學藥劑,易使林業病蟲產生抗藥性,從而使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難上加難,并且林業病蟲害的蔓延速度也會隨之加快。此外,大部分管理人員使用化學藥劑方法不科學,在化學藥劑撒施過程中或化學藥劑的用量安排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2]。這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是不利的。
1.3 防治技術較為落后
現階段,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加上部分地方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及投入嚴重不足,使先進、成熟的防治技術與防治裝備缺乏推廣普及,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需求[3]。
1.4 病蟲害種類較多
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林業病蟲害種類總數有8 000多種,其中200多種為害較大,比20世紀的林業病蟲害種類明顯增加。林業病蟲害種類的增多意味著外來病蟲害大量被引入及新病蟲害種類的出現,這些病蟲害缺少天敵,或防治經驗不足,易導致病蟲害發生概率較高。
1.5 管理不到位
各種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現狀及防治方法有著很大不同。部分林業管理人員沒有做好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等護林管理工作,易導致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因此,為使森林資源得到更好培育,構建完善平衡的林業生態系統,需要我國管理人員做好護林工作。
1.6 氣候環境惡化
近年來,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全球氣候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全球平均溫度逐年上升,使林業病蟲害適生范圍不斷擴大,發生病蟲害的面積亦隨之增加。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亦導致病害蟲生理周期縮短,生長速度加快,繁殖能力增強,使林業病蟲害暴發的概率更高、周期更短。
2 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重要性
在長期防治林業病蟲害中,基于傳統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創新優化出了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我國傳統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中,采用以農藥噴灑為主的化學技術。由于化學類產品含有大量有毒成分,即使見效快,但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可預估的損害。此外,化學類農藥易導致林業病蟲產生抗藥性,而后想要再進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便是難上加難。而無公害防治技術,不僅能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還能減少成本投入,提高我國森林資源的數量及質量。因此,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4]。
3 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
3.1 優化營造林技術及森林撫育管理
在進行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做到營造林技術與森林撫育管理的優化。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適應性廣的優良林木品種造林。2)多種樹種合理搭配,營造闊葉混交、針闊混交及針葉混交等多形式的混交林、復層林,豐富生物多樣性,建立和諧穩定的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的抗病蟲害能力。3)嚴格按照國家及省制定出來的森林撫育技術規程及標準進行林分撫育管護,通過透光伐、衛生伐等撫育性采伐及施肥、補植、修枝、割灌除草及澆水等撫育技術措施,改善林木的生長環境和林分衛生環境,保證林木健康生長[5]。4)對于那些森林中已經出現的林業病蟲害,則需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林業病蟲害擴散蔓延。
3.2 建立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目前,在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大多地方由于長期的人員及經費不足,忽視林業病蟲害發生前期的防治工作,往往在林業病蟲害大范圍發生后,才會重視并采取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可當林業病蟲害大范圍發生后再重視并想要進行處理時,往往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階段,給我國林業發展及生態建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為避免這些問題,使林業病蟲害處于可控范圍內,需建立健全林業病蟲害的監測預警機制。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可綜合研究病蟲害的生理特性及生長周期,總結林業病蟲害的形成原因及發展方式。為使林業病蟲害不再大范圍發生,同時提高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管理人員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需完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及全天候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系統。此外,管護人員需熟知林業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加強日常巡查工作,同時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及時獲知天氣情況,提高林業病蟲害發生的預測預報準確度,做到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有效的調整。
3.3 加強對森林植物的檢疫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國內間貿易往來頻繁,使入侵我國的外來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加,國內病蟲害跨區域傳播越來越嚴重。切實加強森林植物檢疫是防止森林病蟲害(林業有害生物)人為傳播的基礎性和根本性措施。為從源頭上預防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需在苗木出圃造林前,對苗木進行檢疫,重點關注被列入植物檢疫對象的苗木,杜絕使用帶病帶蟲的苗木造林,將可能發生的林業病蟲害扼殺在搖籃中,降低其不利影響,使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獲得更好發展。
3.4 采用科學手段防治林業病蟲害
在防治林業病蟲害時,需在傳統的、原有的防治措施基礎上,將現有成熟、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融入進去,進行改進和完善。1)減少高毒、高殘留農藥等化學類產品的使用,盡量選擇低毒或無毒、對環境友好的生物藥劑或仿生物藥劑,減輕有毒藥劑對林業生態系統的破壞。2)結合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使用新型林業病蟲害防治裝備,通過光、電、聲等物理手段,對林業病蟲害進行捕殺、誘殺,對其繁殖與生長發育進行干擾,從而達到預防和消滅病蟲害的目的。3)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如利用害蟲的致病微生物研制生物防治農藥并投入推廣使用;通過選擇合適的地點掛鳥巢保護益鳥;通過監測預報結果,在林業病蟲害大規模暴發前,針對病蟲害種類,人工繁殖林業病蟲害的天敵并進行投放等都是有尤為有效且安全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手段。此外,可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蟲,應用花角蚜小蜂、友恩蚜小蜂和黃蚜小蜂等松突圓蚧寄生性天敵防治松突圓蚧等,均具有顯著效果。
4 結語
林業病蟲害是林業發展的大敵,不僅具有火災、水災那樣嚴重的危害性和毀滅性,還具有生物災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長期性、艱巨性。將無公害防治技術科學、有效運用起來,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及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相關部門應加強重視,通過研究探索,全面落實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 龔云華,黃國成,陳秀東.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12):207.
[2] 鄧衛斌.試析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169.
[3] 何淑琴.淺談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3):166.
[4] 李春宇.營林技術對抑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及無公害防治策略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9):266.
[5] 張艷之,趙鳳華.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20(6):46.
收稿日期:2021-11-14
作者簡介:李東(1973—),男,廣東云浮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E-mail:liuguo201610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