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晨辰 鄒兵
摘 要 油茶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南方地區有著廣泛的種植。油茶栽培有著很強的技術性,想要保證油茶高產,對于選地、整地、造林、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以江西地區為例,結合油茶種植的優勢,對油茶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油茶;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21
江西省地處我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19.5 ℃,降水充沛,生物資源豐富,有著發展油茶種植的先天優勢條件。油茶種子軋出的油可以食用,也可以作為工業潤滑油,果皮可以作為烤膠的原材料,經濟價值巨大。
1 油茶種植的優勢
油茶也稱茶油樹、茶子樹等,屬于茶科常綠小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椰子、油棕、油橄欖和油茶)。油茶本身對于環境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廣泛,其種子軋出的茶油營養豐富且耐儲存,既可以作為食用油,也可以用作工業生產中的潤滑油或防銹油,茶餅可以作為肥料,也可以對稻田中一些常見的害蟲進行防治。
油茶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食用價值、環境價值及藥用價值,發展油茶種植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1)穩產高產。油茶在種植后的第3年開花,第4年坐果,不過初次掛果坐果率并不高,之后坐果率會持續增長,一般經過15年左右,油茶能夠達到穩產高產期。油茶的產量比油菜高很多,經濟效益同樣很高。2)占地面積小。油茶樹有著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可以在貧瘠的土地中生存,也可以與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進行間種,還不會影響產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茶農收入,還可以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3)成本低廉。油茶種植前期投入很少,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前3年每年每667 m2約需要投入1 000元,后續的管理投入會逐漸下降,在達到豐產階段之后,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1]。借助間作的方式,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對油茶林進行管理,多樣化的運作方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極大地節約成本。4)收益期長。油茶種植雖然在前3年基本不會產生收益,但是從第4年開始坐果后,油茶的產量會逐漸增長,油茶收獲期長達60年,收益期十分持久。5)前景良好。就目前而言,市場對于食用茶油的需求量巨大,價格一般在100元/kg以上,在國外市場,茶油的價格更是遠遠超過了橄欖油。茶油經過深加工后,可以制作人造奶油、涼拌油等食品,經濟價值較高。同時,茶油也可以作為工業生產中的潤滑油,有著良好的潤滑效果。
2 油茶高產栽培技術
2.1 苗木選擇
想要實現油茶的高產,在苗木選擇環節,需要科學地確定油茶的品種,同時選擇良種壯苗。油茶苗木必須根系完好,沒有任何病蟲害和機械損傷,如果選擇的是一年生家系苗,其高度不能低于30 cm;如果選擇的是嫁接苗,需要確保高度不低于25 cm;如果選擇的是容器苗,高度不能低于20 cm。
2.2 林地選擇
油茶喜光,在光照充足且溫暖的環境中生長迅速,其生長環境的平均溫度應該在16~18 ℃,江西省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滿足此條件。如果需要在低山丘陵區域種植,最大海拔高度不能超過700 m。林地坡的朝向應該盡可能選擇陽坡或半陽坡,坡度5°~25°,排水效果良好。油茶種植地的土壤pH值應該在4.5~6.5,土壤深度不小于60 cm,具備良好的疏松性和肥沃性,林地所處區域應該相對開闊,不會受到寒風的侵襲[2]。
2.3 林地整理
在種植油茶前,需要做好林地整理工作,對雜草和雜樹進行清理。一般情況下,林地清理在9月左右進行,此時不管是雜草還是雜樹都停止生長,清理難度小,效果也比較理想。實際操作時應該盡可能保留山頂和山腳區域的原始植被,同時避免采用挖除的方式,避免造成林地水土流失。準備工作做好后,需要結合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整地方式,如帶狀整地、穴狀整地、全墾整地等。一般來講,如果林地坡度在5°左右,可以選擇全懇整地;林地坡度在10°~20°,可以選擇帶狀整地;林地坡度在20°~25°,可以選擇穴狀整地。在對表層土進行回填時,需要在每個穴內施加5 kg農家肥作為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
2.4 栽植管理
在對油茶苗進行栽植時,需要提前做好苗木的處理工作,可以使用摻入磷肥的黃泥漿對根部進行包裹。油茶苗栽植環節,需要做好株距與行距的合理控制,一般為2.5 m×3.0 m或3.0 m×3.0 m,栽植的時間通常為11月下旬至來年3月上旬,選擇陰天或雨后栽植。如果林地干燥不適合進行油茶栽植,則需要結合天氣情況來靈活確定栽植的時間,保證油茶栽植的合理性。在油茶栽植環節,應該避免將根部和嫁接口之間的部分裸露在外,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幼苗對干旱的抵抗能力。應該避免同一個品種連片種植的情況,在完成栽植后需要澆足定根水,鋪上稻草進行防凍處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3]。
2.5 撫育管理
撫育管理主要是針對油茶幼林而言,應該明確定植管理需求,把握好撫育管理的要求。在前期管理中,應該做好相應的宣傳指導工作,明確管理目標,依照油茶樹本身的季節性變化及生長狀態,提供有效的指導,滿足高產栽培的要求。伴隨著油茶樹樹冠的增長,應該適當增加施肥量,采用環狀施肥的方式,確保肥料能夠沿樹冠外施加,以土壤覆蓋,每年至少進行2次撫育工作。3年內的幼樹根部脆弱,應該切實做好松土工作,確保林地土質疏松,這也是實現幼樹健康成長的關鍵。在種植管理中應該提升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以除草為例,需要將深度控制在8~10 cm,避免對幼苗的根部造成損傷。幼苗期需要結合幼苗的生長情況,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將氣候、溫度等因素考慮在內。可以在種植當年的6月進行追肥,追肥的位置以距離幼苗根部約20 cm為宜,來年春夏兩季同樣需要追施復合肥,每棵油茶的施肥量為0.1 kg。如果遇到少雨季節,需要適當增加澆水的次數。每年冬季,需要對樹枝進行修剪,修枝高度不低于80 cm,去除弱枝和病枝,做到“剪密留稀”,修剪成型的油茶樹多呈圓頭形,透光性和通風性良好。
2.6 油茶采收
采收同樣是油茶高產栽培技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對油茶進行采收的過程中,種子的處理和果實的采收將會直接影響油茶的質量和產量,需要農業技術人員結合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及天氣狀況,確定好最佳的采收時節,一般是在霜降前后10天進行采收。油菜種子采收時,必須確保油茶果表皮存在的茸毛全部脫落,或表面出現了開裂的情況,如果采收的時間過早,則會影響油茶的出油率,其本身的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如果采收時間過晚,則油茶的產量受到影響。對于已經完成采收的油茶果,需要放在曬場做好晾曬處理,當油茶果裂開后,可以將茶籽分離出來,進一步曬干后,可以將其放在通風干燥的環境中進行貯存[4]。
3 油茶常見病蟲害防治
油茶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如油茶尺蛾、油茶毒蛾、炭疽病等。因此,在油茶栽種環節,需要做好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來保證油茶樹的健康成長。在每年9—10月,因為天氣因素的影響,油茶樹經常會出現炭疽病,需要做好科學的防治;如果使用藥物防治,則需要合理確定藥物使用比例,對于已經感染的病枝需要做好處理,這樣才能將農藥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在實施綜合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對樹枝和樹葉進行適當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風性和透光性,確保葉片能夠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治理模式,而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種模式,都應該充分考慮油茶林的實際需求,保證防治的效果。
3.1 病害防治
3.1.1 軟腐病
軟腐病是油茶樹生長中的常見病害,一旦暴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染大量苗木,引發油茶樹落葉的問題,嚴重時病株率會達到100%,枯死率也較高。一般情況下,在緩坡低地、山凹洼地或種植密度較大的林分中,軟腐病的發病比較嚴重;如果管理粗放,存在較多萌芽枝或腳枝,同樣容易出現軟腐病[5]。
1)應該采取相應的營林措施,對密度過大的林分進行修剪,去除病枝和弱枝,同時將越冬病葉和病果清除。以江西紅亮墾殖場為例,在1976年對過密林分進行疏伐后,第二年的病情指數下降了24.7%。2)應該做好藥物防治。可以在剛剛發病時,使用1∶1∶100的等量式波爾多液,在晴天進行噴施,藥液的附著力較強,持續期可達20 d以上,防治效果在84.4%~97.7%。噴藥時間應該盡早,第1次噴藥可以在春梢展葉之后進行,實現對春梢葉片的有效保護;而在雨水多、病情重的林分,應該選擇5—6月噴藥1~2次,以20 d為間隔。
3.1.2 炭疽病
炭疽病會引發比較嚴重的落果問題,落果率在20%左右,嚴重時可以達到40%。果實炭疽病一般發生在5月初,8—9月達到發病盛期,其所引發的落果現象可能延續到霜降前后。炭疽病本身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害,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效消滅,應該做好防治工作,將重點防治和一般防治結合起來,以林業技術防治為主,配合其他的防治措施來保證防治效果。
1)應該對病源進行清除。在冬春季節,結合油茶林復墾及修剪工作,將病枝和病葉等清除,老病株應該徹底挖除以避免病菌的擴散。2)良種選育。可以選擇抗病單株進行培育,提升油茶對于炭疽病的抵抗能力。3)藥劑防治。可以在春梢長出后,噴施1%波爾多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500~800倍液,預防初次侵染。在每年的6—9月,應該以15 d為間隔,噴施50%可濕性多菌靈500倍液,連續用藥3~4次。
3.2 蟲害防治
3.2.1 茶尺蛾
茶尺蛾在江西、廣西、福建等地廣泛分布,幼蟲會啃食樹葉,導致油茶樹早期落果,引發巨大的經濟損失。
1)應該做好人工防治,如挖蛹、捕蛾控卵等,不過這種措施只適合油茶樹不高的情況;2)藥物防治,可以在每年4月左右,選擇晴天進行噴藥,每667 m2噴施3%敵百蟲粉劑3 kg,殺蟲率91%以上;也可以使用40%治螟靈1 000倍液或50%二溴磷來對2~3齡的幼蟲進行防治,用藥量為每667 m2施用50 kg,防治率97%以上。
3.2.2 刺棉蚧
刺棉蚧幼蟲會吸食葉片汁液,產生的分泌物會引發嚴重的煤污病。刺棉蚧受精雌蟲可以越冬,來年回暖后開始產卵,7月出現兩性分化。
在對刺棉蚧進行防治時,可以在4—5月將受害枝葉徹底銷毀以減少蟲口,5—6月則可以使用藥物來進行防治。可以使用50%敵敵畏乳劑500~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 500倍液進行噴施,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油茶種植中,應該充分考慮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做好對于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通過苗木選擇、選地整地、撫育管理等手段來保證油茶林的快速生長,配合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來降低病蟲害的影響,提升油茶的產量和質量,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曉春,徐德兵,劉倬志,等.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探析[J].南方農機,2021,52(19):9-12.
[2] 劉丁銘.油茶速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17):128-129.
[3] 湯桂生.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1,39(15):111-112.
[4] 張明強.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21,15(23):82-83.
[5] 黎廣森.油茶高產林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J].農家參謀,2021(9):170-171.
[6] 柏芳華.油茶的栽培關鍵技術與管理要點[J].花卉,2019(16):14-15.
收稿日期:2021-11-12
作者簡介:陶晨辰(1993—),男,江西高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森林培育與造林經營。E-mail:4707397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