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澤洋 徐玲
摘 要 鄉村經濟作為我國社會構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面對當前不斷發展的社會現狀,社會各界已充分意識到了振興鄉村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開始從各角度入手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在實處。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進行分析,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33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各行業經濟總產值的不斷提升,其中部分現代化技術產業的發展極為迅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是,在社會全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經濟的發展并不樂觀,經濟總產值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全面發展,對當前鄉村發展風貌的體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呈現出多角度、多形式的特征,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引導鄉村發展,以突出當地經濟發展特色為基礎,呼應社會的整體發展,進而從根本上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綜合實力得到充分提升,鞏固農村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1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政府相關部門應明確當下鄉村經濟與現代化產業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鄉村振興戰略,是指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保障農村整體發展水平得以提升,進而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實力,從而保障我國社會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的統一性與協調性。對于現代化工業城市而言,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農村地區交通受限、技術水平較低。在此種情況下,鄉村經濟的發展受到重重阻礙,若不能改變現狀,將會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作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農村集體經濟應當得到合理的開發和應用,進而將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與價值充分地展現出來。總而言之,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更是切實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其能夠使農產品的經營范圍得以拓展,引導農村民眾真正走向富裕,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會對農村的實際生產與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相關部門更應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1]。
2 鄉村振興戰略的應用
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在各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鄉村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這與我國當前政府管理單位各種政策的落實與出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我國各行各業向現代化轉型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智能信息化是很多行業的發展趨勢,在對保障自身物力、財力及人力的投資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可以保障農村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言,與城市化產業之間有著十分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地理位置,同時也體現在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水平。目前,鄉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高新技術手段并沒有充分地掌握,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必然會與城市化產業的拉開差距,進而對自身的經濟效益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政府部門應對這一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限制我國鄉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結合現階段已經取得的農村經濟研究成果,從多角度、多方面針對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帶領鄉村經濟走向全新的發展路徑[2]。基層政府部門作為鄉村管理過程中最為基本的單位,受到實踐落實的有限性及時代發展的局限性,難以切實將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與集體經濟實際發展的問題相結合,難以有效地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表明我國政府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在實踐工作中應堅守優先發展農村的原則,結合各地區農村特色產業,將有效治理、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作為基本要求,逐步形成一個完善的農村經濟生產體系,保障城鄉結合的進程得以快速推進,為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由于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單一,難以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各項集體經濟生產活動開展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進而導致政府部門在開展實際工作時難以將鄉村振興戰略切實落到工作實處,其應用價值也沒有被充分地展現出來。此外,很多農村地區的政府部門沒有很好地站在整體的角度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行規劃,這也就導致農村經濟生產活動出現了不均衡發展的問題,甚至出現一邊倒的經濟現象,削弱了整體的農業生產實力,違背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初衷,進一步阻礙了農村整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應對這方面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適時調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內容,保障其能夠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正確地指引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應用價值充分地展現出來。
4 發展路徑研究
4.1 重視資源的開發利用
作為各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資源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如果不能科學、合理地應用農業資源,必然會造成十分嚴重的資源浪費,這對農村集體發展會造成一定影響,甚至會限制農業的持續性發展[3]。現階段,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而我國農村地區可以利用的資源則在不斷減少,這種情況在實行“包產到戶”方針后尤為嚴重,經常出現個人違規占用農村的共用資源現象,進一步限制了農村可利用資源的開發。同時,農村地區交通不發達,資源開發利用難的問題十分明顯,難以有效地將農村資源轉化為實際經濟價值。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源欠缺的問題,盡力協調各區域內的資源,同時促使相關人員能夠明確地區在生產活動中的優勢與劣勢,進而保障資源浪費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對于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區而言,其決定性因素就是農業資源,如果該地區的資源優勢較為明顯,則能夠保障其順暢的發展,若是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限制作用。因此,為切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應及時利用政策、技術手段保障區域內部農業資源的整合緊密度及實際利用度得以提升,借助機械化的優勢,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例如,對農村漁場資源進行科學且合理的開發,將其自身的價值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提高資源利用率,對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環境的保護進行協調和統一,進而促使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得以充分發掘。
4.2 強化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
對政府部門而言,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速度,拓展全新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是工作中較為關鍵的一步。相關部門應充分意識到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來自資源方面的限制,逐步提升人才、資金的投入力度,構建人才儲備專項基金,為人才提供更為良好的工作條件,進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鄉村經濟發展中[4]。此外,政府部門要優化對人才的吸引策略,將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輸送到農村地區,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得到高素質人才新思想、新視野的指引,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摸索找到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全新道路。在此過程中,應切實參照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對農村集體經濟的階段適應性進行優化,更加高效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此外,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可通過調整條例法規的方式,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的高效開展,規范其自身的定位[5]。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在宏觀角度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引,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事實上,部分農村并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鄉村振興,導致戰略的落實存在局限性。因此,政府部門應切實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價值與內涵進行明確,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與當前生產特點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充分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法可依。例如,指導生產經營者明確自身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應用的運營方式,進而引導其更加妥善與有效地管理自身的經營活動和資產。而政府部門在此過程中也應把自己市場監管者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有力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4.3 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
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始終是我國重要的奮斗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鄉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6]。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人認為市場經濟規律已能夠適應農村經濟環境,但現階段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仍不協調,城鄉之間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環境并不樂觀,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困難,難以形成較強的農民增收能力,這也就造成城鄉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政府部門應積極采用政策手段,幫助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將“提高城鄉統籌能力”的原則貫徹落實在實處,改善城鄉結構,將一些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實處。同時,政府部門應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于農村發展的資源,要切實結合實際生產、發展情況,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4.4 培養農村干部
對于基層黨組織而言,應始終將第一書記制度作為發展核心,發揮第一書記的經營管理能力,切實發揚開拓精神,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7]。積極培養村落精英,有計劃地組織村干部到平級單位進行學習,重視村干部的學習意識培養,針對村干部開展實用技能的培訓,保障其專業技術水平得以充分提升。要強化針對農業大戶及普通農民的培訓,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進而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工作中。落實人才回鄉引導工作,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后備力量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5 結語
作為現階段切實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其能夠切實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保障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與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相符合,保障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升,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共同富裕。因此,應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做出深入的探究,綜合考量各種能夠對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產生影響的因素,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合理優化鄉村經濟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 于成俊.鄉村振興戰略下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6):7-8.
[2] 胡恩來.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8):7-8.
[3] 劉佶鵬.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4):9-10.
[4] 韓濤.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7):10-11.
[5] 薛若禹.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J].熱帶農業工程,2021,45(3):88-89.
[6] 謝玉潔,王瑞姿,邵文妮,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1(11):47-48.
[7] 岳維霞.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3-4.
收稿日期:2021-11-10
作者簡介:湯澤洋(1999—),男,江蘇淮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國際商務。
*為通信作者,E-mail:2881479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