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的策略后,農村發展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與目標,進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必由之路。只有對農村土地進行創新思維的科學管理與整治,才能分發揮農村全域土地的優勢,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分析農村全域土地進行綜合整治的必要性,并提出綜合整治的可行性實施策略。
關鍵詞 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中圖分類號:TU98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46
為響應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三農”工作,因地制宜地對農村全域土地進行有效整治,是推動農村建設速度與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整治的過程中,需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任何政策的實施都要聽取廣大農民的意見與建議,真正做到人民當家作主,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樹立政府威信,推進當地農民加快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進度。此外,鄉村振興也離不開社會各方的共同協助,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步伐。
1 必要性
從農村的特殊性、全域地區綜合整治的優勢和可行性3方面,對農村全域地區進行綜合整治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1.1 農村的特殊性
農村大部分田地都用于耕種,人均土地面積也遠遠大于城市。對于廣大的耕種土地,農村地區的人們往往有依賴傾向,畢竟農村地區大部分的經濟收入都來源于耕種產出的農作物,同樣這些耕種物也是大部分村民自給自足的重要來源[1]。因此應從用途和范圍都較為廣泛的土地資源入手,打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思路。
1.2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優勢
進行農村地區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可為農村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性,幫助其拓展資金的來源,而不再是單一地依賴農作物地生產[2]。同時,在進行農村現代化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加大宣傳黨的思想政策,使眾多農村地區的人們感受到黨和國家對當地經濟、政治的關注,為后續進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由于青壯年力量的流失,農村地區急需通過政府和當地企業的支持注入新鮮血液,推動當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自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來,也就是將土地按人口分配進行管理,除了一部分上交國家,其余歸責任人所有,該項制度已在我國農村實行了40多年。這期間,我國不管是城市地區還是農村地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全域土地的綜合整治能夠探索農村發展的新思路,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供新的發展方向與改革思路,使這項制度與我國農村的現狀更加匹配。
1.3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可行性
1.3.1 農村地區可改革范圍廣泛,改革見效快
農村地區各方面發展較城市地區處于落后或是發展緩慢的階段[3],且農用田范圍大、區域集中,對進行專業性的規劃提供了較為便利的現實條件。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進行改革,只要方向正確、方式科學,很快就能看到改革成效。這對于加大農民改革的決心、提高民眾改革的信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1.3.2農村地區改革意愿迫切
由于工作機會與教育資源問題,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大都不愿待在本地鄉村,而是選擇前往大城市尋求拼搏打拼,以謀求更好的發展。這就導致了農村地區大部分都是老弱人員,使原本不發達的經濟更加難以發展,最后造成惡性循環。實行鄉村振興政策則能夠從根源上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改變鄉村地區發展落后的現狀,使更多的青壯年留在當地,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對改革的意愿十分迫切,且抱有高度的期望與熱情,這對于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是大有幫助的。
2 實施策略
2.1 整體調查,構建全域土地整治綜合體系,確定改革方向
沒有完整的整治體系,整個土地改革實施起來會缺乏統一性,導致資源浪費,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良好的整治成果[4]。而綜合體系的成立,能夠明確改革方向,并充分調動參與改革的人員的積極性,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出現問題也能追責到人。
1)進行全域的土地使用情況調查,進行數據的綜合與整理。我國目前施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措施,在進行全域土地的綜合整治之前,相關的改革人員應與各片土地的承包責任人聯系,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實施的進行說明。同時,對一些不愿配合工作的村民進行思想疏通與政策獎勵,進行積極引導、告知其土地綜合整治的必要性,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5]。這是與當地村民打好關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還能夠加快土地綜合整治的進程,提高改革的工作效率。
2)切實對每戶承包責任人走訪確認后,還需對目標土地進行現場勘查與使用情況確認,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整理。根據實際的土地數據進行改革振興方案的確認與方向的規劃,包括土壤的性質、酸堿度及當地氣候條件、自然災害發生概率等,都需要通過前期大量的調查工作獲取。只有完成了充分的準備,在后續的實施過程中才能夠將失誤率降到最低。
3)在調查整理過程中,切忌找人代訪,或不顧村民反對和顧慮一意孤行。若不親自走訪,則無法準確體會到土地綜合整治的重點與總體方向,同時當地的村民也感受不到黨和政府對綜合整治的重視,在后續的工作開展中會導致諸多問題。若是威脅一些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則會導致政府威信缺失,村民改革熱情與信心受到打擊。而對于一些土壤的數據調查統計,若負責人不親自調查,很可能在傳遞信息過程中出現信息遺落、錯填等問題,對實際的整治工作會起到反向的推動作用。
2.2 因地制宜,明確不同農村地區整治的不同重點,先易后難
我國農村地區土地面積大,覆蓋地貌類型多,每個地區的特征不同。因此,在實施相關整治時,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在基本指導思想與最終目的不變的情況下,靈活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土地整治和劃分整治的側重點。對于一些存在已久的難點,可先跳過,先易后難,帶動部分經濟先發展,為攻克難點打下經濟基礎和實際積累操作經驗。對于土地的用途也必須根據當地土壤的性質與當地氣候條件進行規劃選擇,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例如,一些山區農村,本身其地理環境就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水稻等作物,若是強行將土地規劃為種植平原地區生長的作物,不僅會造成顆粒無收的局面,還會使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進度減緩或是停滯不前,對當地農民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此外,雖然都是農村,但不同區域的農村發展情況不同,經濟發展情況與教育普及率也不同。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著與漢族或者其他民族不同的信仰。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策略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其宗教信仰等可能帶來的問題,及時進行思想溝通,不能損傷當地農民的利益。例如,在云貴川的一些深山中的農村,大都是傣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他們有著各自的文化與習俗。對他們的居住地進行規劃和建設時,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并與當地的居民代表達成共識,深入了解當地村民的文化情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前往,不同文化習俗的碰撞會使雙方的溝通受阻礙,不僅無法推動當地土地綜合整治策略的實施,還會破壞各民族人民之間的良好關系。
2.3 不斷檢驗成果,及時調整方向與策略
在農村全域土地整治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決策失誤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不能一味地逃避與隱瞞。在出現錯誤后應立即停止,以防損失進一步擴大,然后針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在制定新決策時有效避免再次犯錯。同時,一些犧牲農民利益獲取改革成果的措施也是不可取的[5]。這種措施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使整治效果呈現,但究其根本,犧牲的還是農民利益,而土地全域整治的目的是為農民謀福利、謀發展,因此這種做法是與最終目的相違背的。長此以往,不僅無法實現最終整治目的,也會使農民對黨和政府失去信任,降低對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積極性。
例如,在規劃土地用途的過程中,將大量的耕作農田劃為建筑用地,這樣的做法不僅會使農村的綠化面積降低,污染當地環境,對當地祖祖輩輩靠種田吃飯的農民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因此相關人員在規劃用地時,應充分考慮當地農民的心理,在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對土地用途進行合理的規劃。
2.4 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當地企業提供經濟支援,各方共同謀求發展
農村地區經濟較為落后,發展模式單一且主要依靠人力,加上絕大部分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已背井離鄉進入城市打工拼搏,使農村地區的大量土地使用率低,僅依靠一些年紀稍大的村民進行打理,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被大量的浪費。若沒有政府政策上的鼓勵與經濟方面的支援,只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因此,要進行農村全域土地的綜合整治,留住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首先需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各項土地用途開發才不會受到阻礙。同時,當地有能力的鄉鎮企業也可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先富帶動后富,謀求共同發展。
例如,一些自然風光獨特的農村地區,可將土地用于開發農家樂。農家樂中又可將整個區域劃分為居住區、畜牧區、種植采摘體驗區和特色商品售賣區。居住區可與當地鄉鎮的旅館合作,引進酒店管理的技術與實施方案;畜牧區則可雇傭當地的農民進行管理;種植采摘體驗區平時依靠當地農民維護保養,收獲季節可為游客提供采摘的體驗活動;而特色商品售賣區則可將當地的一些土特產和工藝品進行售賣。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改變單一的使用模式,還能增加當地失去土地農民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3 結語
農村全域土地各方面問題存在已久,短期內是無法徹底根除的,因此需要黨和政府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綜合整治將各種困難一一解決。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發展的必要因素,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村民,都要重視農村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各方勢力共同行動,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未來的發展才能夠穩定而長遠。對農村全域土地進行快速而有效的綜合整治中,廣大村民有了歸屬感后,就能有效協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剛,朱祥,夏麗芳.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作用探究[J].華東科技:綜合,2021(8):469.
[2] 葉珊瑚,林友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以溫州市為例[J].鄉村科技,2019(21):115-116.
[3] 鐘天明,嚴橋來,何佑勇.對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思考[J].浙江國土資源,2020(3):21-23.
[4] 茹偉.搶抓重要機遇爭創“重要窗口”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湖州市南潯區為例[J].浙江國土資源,2020(6):11-12.
[5] 劉先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與空間布局優化思路探討[J].地礦測繪,2021,4(2):126-128.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簡介:李保強(1983—),男,河南南陽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土地整治。E-mail:634298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