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美國的朋友講過一故事,說是當地監獄有犯人被判處電刑,將要赴刑場之前,典獄長問他對自己的最后一餐有什么要求。
他說自己當年搶錢殺人,實因出身粗野,想做一個有修養有品質的人,希望最后一餐能吃得優雅些,求典獄長成全。
典獄長點頭允諾。
白布長桌,法式餐,從前餐到最后甜點,侍者倒酒,提琴伴奏。
據說死的時候,這個殺人盈野的屠夫竟然平靜如同紳士。
嵐山光三郎寫過一本書叫《文人的飲食生活》,里面記載了不少日本文人臨終的景象。
北原白秋的繪畫和詩歌中常出現有關蘋果的意象,所以直到臨終病危,連流食都少吃的時候,他竟然還吃了兩片蘋果,大聲連說兩遍:“好吃!好吃!”
將吃飯的欲望視為生命源泉的正岡子規,在病床之上純屬自虐式地攝取食物。彼時他已患嘴疾,竟然命醫生把牙齦的膿瘡都割去,自己重新開始吃飯。
至于夏目漱石,他因偷吃花生米而死,臨終前竟然還對旁人說想吃東西,在喝了一點葡萄酒,說了“好喝”后,閉上了雙眼。
文人的臨終往往如此戲劇化,猶如他們的作品。
看野史的時候,讀到一則故事。
有一個叫劉直的人,從小就調皮搗蛋,招貓逗狗,誰都不待見他。
后來他做了地方的武官,官職也就芝麻大,這下可不得了,老百姓說,丫平時就夠嗆,這下當了官兒,還不得更沒溜兒了。
但還沒等劉直干出什么沒溜兒的事兒,金兵就打來了。
城沒破,官兒先逃。
嘿,到最后您猜怎么著,這劉直反而成了城里最大的武官。
之前逃跑的長官領著人來到城下勸降,喊:“劉直,你把門開開吧,等你當了帶路黨,我給你升官?!?/p>
劉直說:“哎喲,長官,這可不行。我從小就給城里大爺大媽添了不少麻煩,這大禍臨頭的時候,我要再添麻煩,那也太不是東西了。”話說完,張臂松指,“嗖”地一箭就射出去了。
劉直堅持了挺久,但最終因為沒糧,城破。
金兵在劉直那小院兒里找到了他,把他團團圍住。
劉直嚷嚷道:“你們都給爺等著,還有兩口爺就吃完飯了,等吃完,就又有力氣殺你們了。”
金兵想,不對啊,這城里不是沒糧了么?
正想著,劉直沖出來了,轉瞬間砍倒兩人,但很快就被亂刀砍翻在地。
血流滿地,有金兵一刀把劉直的肚子給剖開了,胃里都是樹皮。
劉直瞧瞧自己的肚子,嘴里喊道:“快哉!”
聲音漸小,終不可聞。
人生如此,快哉!
(摘自《不想討好全世界》 抽風手戴老濕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