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新鄉高新區”)獲河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2012年9月,國務院批復新鄉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戰略平臺的加持,推動新鄉高新區一路疾馳。2016年3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強力支持下,新鄉市同鄭州、洛陽一道獲批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共同組成“中原創新之核”。
新鄉高新區從2017年的92位、2018年的84位、2019年的76位,再到2020年的66位,連續3年累計躍升26個位次,發展勢頭喜人。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新鄉高新區將再接再厲、團結拼搏,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生態、培育創新文化,再創新的輝煌。
2020年9月,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細化到規劃建設、創新激勵、開放合作、人才建設、金融支持、服務保障、法治環境、法律責任等領域,從省級層面以制度的形式,突破性地賦予了自創區諸多自主權。
這對于新鄉高新區而言,是一次輕裝前行的重大機遇。從組織領導到工作部署,從支持改革到政策傾斜,再到定期、不定期的專題推進會、協調會、座談會、研討會,新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強力推進國家自創區的建設。
在此之前,新鄉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出臺了《關于高質量推進新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8條政策,條條實打實,個個高含金量,為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發力做好“自主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3篇大文章,提供了從真金白銀到激勵保障多方面的政策加持。新鄉市賦予新鄉高新區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相關行政管理權限,市政府把涉及市直部門的1025項管理事項,通過下放、委托、派駐等形式賦予高新區管委會。
數據顯示,2020年,新鄉高新區財政科技支出1.7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3.2%,較上年度增長2.39%;全區研發投入達到11.6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6%。新鄉高新區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分別謀劃建設氫能產業園、生命科學產業城、航空航天制造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集聚發展載體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鄉數字經濟技術產業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中氫動力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截至目前,新鄉高新區共有創新研發平臺230家,各類孵化載體14家。累計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1家,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簽約產、學、研、資各種合作和服務機構70余家,合作基金規模18.42億元。新鄉高新區集成一系列省、市利好政策,形成了具有“高新特色”的“1+7”科技創新政策體系。2020年,新鄉高新區兌現政策獎勵資金超過了1億元。
如何走出一條既“高”又“新”的新路子?為此,新鄉高新區梳理產業發展方向,確立了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航空航天、大數據四大主導產業,并重點優先發展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產業。
發展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這一主導產業,新鄉高新區有基礎、有優勢,更有作為,一方面借助“中國電池工業之都”的國字號招牌,協同河南電池研究院,形成了政、企、研多向發力;另一方面堅持招商引資“二分之一”工作法,廣泛開展延鏈、補鏈、擴鏈、強鏈招商,推動主導產業特色化、集群化。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盛裝開啟。來自新鄉高新區的“豫氫裝備”已成為冬奧會的成套設備供應商,中國為世界奉上出彩的盛會,世界也將感受來自新鄉的科技澎湃力量。新鄉高新區的探索實踐表明,引進一支團隊,聚集一批項目,就能形成一個產業。
除此之外,新鄉高新區還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新醫藥產業唯一布局區域、國家火炬計劃新鄉生物新醫藥特色產業基地。聚焦主導產業建平臺,招引優質企業抓項目,新鄉高新區在河南省自創辦、新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速響應,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新鄉高新區鳥瞰圖

新鄉高新區萬華生命科學城
生物醫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的建設運營,不僅讓華蘭生物、拓新藥業、海濱藥業、佐今明等本土多家企業更具活力、更有名氣,更引來一大批優質項目。
以萬華生命科學產業園為載體,圍繞生物醫藥、精準診療、醫療器械與高端耗材、動物保健及功能性食品五大板塊,華大基因華中中心、廣州博濟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新鄉醫學院高新教學科研產業園區、新鄉醫學院附屬醫院、佐今明制藥現代工業園、上海鯨舟新鄉市生命科學公共實驗平臺等一批優質項目爭相而來。至此,新鄉高新區業已形成了從創新孵化、科研外包和代工到規模化生產的生態體系。
2020年,新鄉高新區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1家,高企數量達到103家,創下歷史新高,全區簽約落地項目多達166個,總投資111.4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簽約項目就有25個。
讓企業“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跑”,新鄉高新區跑出了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營商環境的加速度。新鄉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說:“我們就要一切圍著企業轉,不能讓辛苦招來的項目在高新區空轉。”
“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不見面審批,所有審批事項辦理時限不超過市定辦結時限的2/3。新鄉高新區先后梳理駐區各單位及區屬部門辦事清單,公布“最多跑一趟”事項570項,占比88.6%,推動38%的事項由“跑多趟”和“跑一趟”轉化為“最多跑一趟”和“零跑趟”,在新鄉市率先實現了企業開辦全流程審批時限從5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工作日,在新鄉市優化營商環境宣傳工作考核排名中高新區多次名列第一。
一方面,新鄉高新區繼續完善落實人才引進政策。高新區先后制定出臺《新鄉高新區高質量推進新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實施方案》《新鄉高新區聚合動能要素、鼓勵創新發展人才政策22條》等政策文件,在新鄉市率先完成“牧野英才”認定及政策兌現工作。另一方面,新鄉高新區主動搭建人才合作平臺。通過政府搭臺引導、專業機構運營服務、生態資源開放合作的運營模式,成立“才聚高新人才服務云平臺”“新鄉高新區產才融合運營中心”“海歸人才留創園”等一系列平臺,加速政策、資源精準釋放,為企業和人才做好服務。2021年以來,新鄉高新區收集整理企業人才需求82條,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1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之際,新鄉高新區實施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網格員現場查驗,網格分包領導確認,扎實開展24小時“清零”行動,24個省、市重點項目在全市率先實現百分百復工復產。新鄉高新區先后幫助48家企業累計獲得授信資金7.11億元,為拓新藥業、天豐鋼構、天豐節能板材等企業協調國開行貸款3800萬元,向9家企業發放科技貸2400萬元,免除火炬園和創業服務中心226家企業房租575.6萬元。
面向未來,新鄉高新區的目光更遠大,責任和擔子也更重: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為導向,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突出重點發展優勢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主要創新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造新鄉乃至河南經濟“升級版”的新標桿……征途漫漫,唯有奮斗。一個厚實的、砥礪奮進的國家級高新區,必將愈發挺拔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