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璐
摘要:本節課選擇以“自熱食品加熱包”發熱的原理、發熱包成分的有關反應探究、自熱食品的正確使用為情境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從宏觀到微觀多角度認識復分解的實質,提高學生的認知度和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關鍵詞:自熱食品加熱包;復分解反應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12-0053-03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12.01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復分解反應是初三化學的一個重難點,怎樣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是教師在設計教學中值得思考的突破點。化學是一門實驗的科學,杜威的“從做中學”的教學理論恰好提供了一種構建和落實化學素養的方法?!皬淖鲋袑W”也就是“從經驗中學”,以生活中的直接經驗為出發點,利用系列實驗創設復分解反應的學習情境可以實現課堂的高效率學習[1]。中考中關于復分解反應的知識也往往是以生產和生活中的情境為背景進行命題的,因此本節課選擇以“自熱食品加熱包”發熱的原理、發熱包成分的有關反應探究、自熱食品的正確使用為情境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從宏觀到微觀多角度認識復分解的實質,提高學生的認識認知度和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二、學習目標
(1)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概念,通過對具體復分解反應的探究歸納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2)能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進行;
(3)能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能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復分解反應的本質。
三、教學過程
1.整體設計思路
見圖1。
2.活動的具體實施
(1)創設情境
【實物展示】教師向學生展示一種自加熱食品,現場取出包裝中的加熱包(圖2)。

【課件展示】展示加熱包的成分:生石灰(CaO),活性炭(主要成分為C)、鋁粉(Al)、鐵粉(Fe)、碳酸鈉(Na2CO3)、氯化鈉(NaCl)、硫酸鎂(MgSO4)。
【實驗探究1】教師取適量加熱包中的固體,將固體加入到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觸摸燒杯外壁發燙;另取適量樣品于試管,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溶液,反應劇烈,生成大量氣體。
【教師】你知道發燙的主要原因嗎?為什么有氣泡產生?請寫出方程式。

【教師】上述反應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
【學生】①化合反應;②復分解反應
【教師】這節課就從自熱食品的加熱包出發,一起來探究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2)問題導學
以自熱食品的加熱包作為教學的主線,如何在創設情境下針對性地學習章節知識點則需要一些問題的提出。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離不開問題的引導,設置合理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用問題作針,穿針引線,串起復分解反應中的知識點。
【教師】請大家將以下化學反應方程式補充完整。

問題1:從生成物的角度觀察上述方程式有什么規律?
問題2:所有的復分解反應是否都遵循這條規律?
問題3: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律判斷以下反應是否能夠進行?
?硫酸鉀溶液和硝酸鈉溶液
?氯化銀和硝酸鉀溶液
問題4:為什么復分解反應要在溶液中進行,且生成物要滿足沉淀、氣體、水三個條件之一呢?
問題5:根據反應①、②、⑦、⑧的微觀動態圖,推測以上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問題6: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總結不能共存的離子對?
關鍵問題清晰地梳理并在課堂中明確地提出來,課堂內容的邏輯主線就很清晰地呈現出來。運用問題串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導圖或者知識點樹狀圖從而使學生對復分解反應的知識形成了系統的認知。圖3為學生總結的復分解反應實質中的不能共存離子對。

(3)重歸情境
加熱包中有許多可以參加復分解反應的物質,利用這些物質間反應的現象鞏固復分解反應的知識點。在情境中結合有針對性的問題能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引導作用,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①情境1:
【教師】對加熱包樣品加入鹽酸后,有哪些物質呢?請大家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判斷。
【實驗探究2】教師取少量錐形瓶內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開始一段時間無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錐形瓶內存在什么物質?
【學生】鹽酸,NaOH+HCl=NaCl+H2O
【教師】后續產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質?請寫出產生的方程式。
【學生】氫氧化鎂沉淀,2NaOH+MgCl2=
Mg(OH)2↓+2NaCl
【教師】該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學生】2OH-+Mg2+=Mg(OH)2↓
②情境2:
【實驗探究3】教師取少量加熱包中的樣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學生】Na2CO3+Ca(OH)2=CaCO3↓+2NaOH
【教師】過濾之后的浸出液有什么物質?
【學生】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OH和Ca(OH)2
【教師】請大家討論怎樣驗證猜想二?
【學生】取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有白色沉淀產生,靜置,去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若酚酞變紅,則證明溶液中有NaOH和Na2CO3。
③情境3:
[教師】我們在使用自加熱食品時有一些注意事項,以下注意事項正確的是:
A:加熱包應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過的加熱包內的固體中加水洗滌后,過濾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與水混合放出熱量的物質,均可用作加熱包中的發熱材料
【學生】A
四、教學反思
創設教學情境是初中化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策略,也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但在創設情境時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不能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情境的內容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思源于疑,化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利用趣味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本案例中,選取“自熱包”作為主線創設情境既有“連貫性”又有“實用性”,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化學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其實在初中階段的化學課堂中,許多化學知識都是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驗設計相關情境,從而鍛煉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近一步地,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根據所創情境帶領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通過學生們自己的雙手進行實驗探究,感受到化學所帶來的奇妙之處,既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又能對化學的學習提供更充足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唐雪云.構建“主題情境線”貫穿教學始終——中考微專題“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J].化學教與學,2019(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