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呂松澤
樂山市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各種高等植物3700余種,其中珍稀樹種有珙桐、紅豆杉等39種;有各種陸生野生動物2300余種,其中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川金絲猴、四川山鷓鴣等16種;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小熊貓、藏酋猴等63種,列入省重點保護的有豹貓、矮巖羊等22種。以峨眉冠名的特有動植物有峨眉白鷴、峨眉擬單性木蘭等100種。樂山市林業部門主管的自然保護地現有19個,其中世界級1個、國家級10個、省級7個、縣級1個,總面積達到28.71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22.5%,點狀分布在全市9個縣(市、區)。其中自然遺產地2個、自然保護區4個、森林公園5個、濕地公園3個、地質公園1個、風景名勝區4個。截至目前,樂山市森林面積1165.2萬畝,森林蓄積6783.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0.98%,濕地實施保護面積達2.9萬公頃。
近年來,樂山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法落實野生動植物保護措施,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全力推進樂山林業高質量發展,不斷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峨邊縣林業局成功救助一級保護動物大靈貓

國家林草局調研樂山自然保護地科普宣教和特許經營情況

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行動
1 重宣傳教育。結合四川第40個“愛鳥周”,開展“同在藍天下,和諧共家園”愛鳥護鳥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標語和發布公益信息等方式,廣泛宣傳《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今年以來,全市進社區、進林區、進校園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50余次,制作展板、標語、圖冊等宣傳資料,印發各類資料50000余冊(份),廣泛普及保護鳥類、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 重生態保護。全面推進生態公益林、野生動植物、林木種質資源、古樹名木等林業生態保護,積極開展極度瀕危、極小種群、特有野生動植物拯救,扎實防控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有效管護公益林430多萬畝,掛牌保護古樹1421株。建立健全森林防滅火市、縣、鄉、村、經營主體“五級責任制”,積極探索推廣“十戶聯保”工作機制,扎實抓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實行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經營主體,逐一落實包片區域、責任人員,全覆蓋實現“山有人守、林有人護、火有人管、責有人擔”。抓好松材線蟲、赤腹松鼠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強化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控三大體系和執法能力建設,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完成國家下達森林質量提升計劃任務20萬畝,建成5個類型國家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監測點,建成市級森林質量提升示范點47個、面積5.1萬畝。加速提升森林質量,通過混交、改變林相等方式,增加森林生態多樣性,從根本上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
3 重生態修復。聚焦自然保護地、棲息地建設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深入開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森林鄉村等創建活動,積極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生態環境。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嚴格依法審批保護地內建設項目,嚴把準入關,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落實法定剛性約束,有效防止違法違規問題發生。落實309.39萬畝國有林管護責任,全面兌現108萬畝集體和個人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高質量完成市、縣兩級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扎實推進天然林保護修復。截至目前,完成營造林49.2萬畝,義務植樹 316.9萬株,實施濕地保護修復29895.4公頃,沙灣大渡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4 重監督執法。嚴格森林資源管理,從嚴審批保護植物采伐、移栽,堅決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禁止非法銷售、購買、運輸、攜帶等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全面完成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封控管理和分類處置,處置存欄動物64896頭(條、只),兌現補償資金1192.12萬元,處置率100%。“兩法兩決定”落實情況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項檢查組的充分肯定。開展極度瀕危、極小種群、特有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工作,大熊貓、四川山鷓鴣、峨眉擬單木蘭等重點野生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加強候鳥保護,積極維護鳥類生存環境。堅決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禁止非法銷售、購買、運輸、攜帶等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


巧用“人防+技防” 守好城市綠心

四川涼山山系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樂山市馬邊縣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