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施策,突出四個“重點”。為進一步壓實景區經營單位和林牧區施工企業主體責任,甘孜州分類施策,突出景區景點、林牧區施工企業、外來人員、遠牧點四個火災防控“重點”,做到經營主體有必要防火投入,防火責任、告知警示、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制度健全,宣傳、巡查、半專業隊伍健全,物資儲備、隱患排查到位。
求真務實,落實五項“措施”。一是全面加強隱患排查,深入開展“滾動式”“地毯式”“拉網式”全覆蓋大排查大整治。二是科學開展計劃燒除,通過安全可控的計劃燒除措施,減少林下、林緣、草原可燃物、易燃物載量,最大限度降低森林草原火災風險。三是嚴格野外用火審批,防火期內除發布禁火令和森林草原火險橙色、紅色預警期間以外,確需生產性用火的,用火單位或個人提出申請并作出安全用火書面承諾,經批準同意后,按照“四定一滅”(定點、定時、定人、定責,火滅)要求組織實施,確保做到火滅人走、安全可控。四是嚴控火源進山入林,充分發揮檢查站、管護站、巡護隊“三道防線”作用,構建設卡抓“點”、巡護查“線”,入山清“面”,瞭望管“片”的大聯防格局。五是持續強化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森林草原防火知識“七進”活動,突出開展警示教育,以案說法,堅決做到“形勢、政策、要求、獎懲”四個講清,增強全社會防范森林草原火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清單管理,完善六本“臺賬”。一是建好隱患排查臺賬。全面實行“清單制+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管理和隱患“當日移交”制度。二是建好“五類人員”臺賬。與監護人簽訂防火承諾書,禁止“五類人員”帶火玩火。三是建好“野外用火審批”臺賬。突出“時間、地點、審批人、責任人、盯防人、處置情況”等重點。四是建好“四重臺賬”。突出“數量、地點、風險等級、管控措施、責任人”等重點。五是建好“火災臺賬”。突出“接警記錄、火情報告、災損報告”等重點。六是建好國、省、州、縣四級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臺賬”,突出“時間、地點、督查人、督查問題、整改時限、整改措施、整改責任人”等記錄。

加大投入,強化七個“保障”。一是強化基礎保障,將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數字林草”建設,建立健全甘孜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二是強化隊伍保障。全面落實《中共甘孜州委辦公室 甘孜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森林草原地方專業防滅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高質量打造軍事化、規范化、專業撲救隊伍。三是強化物資保障。加強鄉村防火物資儲備,逐步為高火險鄉鎮每鄉鎮配備一輛小型消防車輛,每村配備1臺水泵、10根水帶及一定數量的水桶、二號工具等常規撲火機具。四是強化資金保障。將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研究解決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經費,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防火資金發揮效益。五是強化能力保障。積極組織對各縣(市)應急、林草部門相關人員,各鄉鎮鄉鎮長、分管副鄉鎮長、防火專干,縣、鄉兩級森林草原火災撲救指揮員,半專業撲火隊伍等進行能力培訓,全面提升基層一線小火“打早、打小、打了”能力。六是強化制度保障。進一步完善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森林草原火情“鄉鎮應急處置辦法”和“村應急處置流程”通用模版,健全森林草原初期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流程圖。七是強化督導保障。結合省州蹲點督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情況,下沉精干力量,對鄉(鎮)、村(組)、林(牧)區企業等開展督導檢查,對履職不到位、隱患整改不徹底、報告情況不及時等失職瀆職行為,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來源:甘孜州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