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雅安市名山區林業局

1999年國家作出退耕還林重大決策后,雅安市名山區搶抓歷史機遇,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在雅安市林業局的指導下,名山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0.79萬畝,其中荒山造林9.2萬畝,封山育林0.5萬畝。退耕還林涉及全區13個鎮(街道)、113個村(社區),5.5萬戶農戶,73%以上農民受益。截至2020年,全區森林資源總面積51萬畝,林業用地面積43.39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6%,地表水出境斷面水質達Ⅱ類標準,空氣質量各項指標達到一級標準,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樂園”,是典型的生態宜居、宜養、宜游、宜商之地。
在大面積退耕的同時,名山區結合實際,在中峰鄉大沖村、百丈鎮涌泉村、萬古鄉高山坡村、永興鎮雙墻村試點實施退耕還茶500畝。2001年新種茶園基本成林,畝產值1000元以上,超過種糧收入。在全面了解退耕還茶試點成效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積極與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省林業廳匯報,成功將退耕還茶納入退耕還林工程范疇,開始實施“茶+喬木樹種”造林模式。1999—2005年累計實施“退耕還茶”8萬畝,退耕還竹2.2萬畝,柳杉、杉木、水杉等喬木林和獼猴桃等經濟林0.89萬畝,共計發放退耕還林補助3.12億元,退耕還茶占退耕還林工程比例達72.13%。
在退耕還茶政策帶動下茶葉產業快速發展,全區茶葉面積從4.7萬畝迅速增加到35.2萬畝,一躍成為“中國綠茶第一縣”,建成全國唯一以茶為主題的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蒙頂山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40.99億元,位列四川第1位。鮮葉產值達21.44億元,綜合產值達65億元,帶動15萬茶農增收2.19億元,茶葉產量產值、良種化率、機械化率名列全國前茅,茶產業成為富民強區的主導產業,有力提高了茶農管茶、護茶的積極性。
實施退耕還茶8萬畝,配套實施退一還二荒山造林新建茶葉基地7.3萬畝。在退耕還林等項目帶動下,群眾自發新建茶葉基地15.2萬畝,全區茶葉基地面積達到35.2萬畝,全區茶業基地不斷壯大。在茶園內套種楠木、銀杏、紫薇、脆紅李、紅楓等為主的“茶+貴”“茶+花”“茶+果”和彩葉林等后續產業發展項目,提高茶葉品質,2011年以來,完成特色經果林、特色經濟作物“茶+貴”“茶+樹”5.69萬畝,通過示范帶動,全區“茶+樹”面積達到13萬畝,茶業質量不斷提高。2019年建成優質茶葉基地面積35.2萬畝,成為“中國綠茶第一縣”,2020年“蒙頂山茶”獲“中國氣候好產品2020年產茶葉5.16萬噸,產值21.44億元,綜合產值65億元,“蒙頂山茶”公共區域品牌價值40.99億元,進入全國十大名茶。
三產聯動促進多元發展。依托35.2萬畝茶園綠色資源底蘊,大力推動茶業由農業資源向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康養資源、平臺資源、招商資源轉化,建成全國唯一以茶為主題的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建成86公里“中國至美茶園綠道”,打造7大茶鄉組團,茶葉收入結構從單一的鮮葉收入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復合性多元化收入。先后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四川省鄉村旅游強縣榮譽,入選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業態培育豐富景區元素。利用名山區豐富茶文化資源、紅軍文化,開發打造區內蒙頂山、清漪湖、百丈湖等景觀資源,初步建成“茶中有花、花香茶海、色彩紛呈、四季輝映”的中國茶葉公園城市。近年來,全區發展森林人家、農家樂、茶家樂218家(其中星級農家樂58家)。萬古鄉、中峰鄉、解放鄉先后獲評四川省省級森林小鎮。開展星級森林人家評定,沿線評定20個星級森林人家。發展森林康養業,指導和組織申報森林康養人家10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個。積極發展民宿旅游,沿線打造過溪、牛碾坪帳棚酒店、遇見芳華、小茶園、茗源嫣坡等特色民宿。
推動項目完善茶旅融合。以“茶”為引擎,著力推進“茶+旅游”新體驗,建成牛碾坪茶旅綜合體、騎游茶鄉·紅草坪、解放銀木·月亮湖茶宿婚紗攝影園等旅游健身度假區、茶鄉民宿文化區、戶外運動休閑區等項目。實施蒙頂山5A級旅游景區創建、百丈湖旅游綜合開發、清漪湖國際康養智慧田園度假區建設、蒙頂山生態旅游康養產業園建設等重大項目。引進企業建設蒙頂山禪茶文化體驗中心暨茶馬司精品文化旅游小鎮項目,一期工程花間堂·茶馬司作為雅安市重點旅游項目,投資2億元,占地95.54畝,2018年建成投入運營,是目前花間堂品牌在全國規模最大的單體店,也是雅安首個高級精品文化酒店品牌。二期工程引進蜀天旅游開發建設十里梅香·茶園小鎮,擬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362畝,已開工建設,計劃2023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