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俊卿,孫莉康,柳 珊,任 丹
(航空工業洪都,江西 南昌,330024)
飛行員的能力決定了未來航空作戰的戰斗力,飛行學員是航空作戰的后備力量,飛行員培養資源緊缺、成本高昂,一線軍事飛行人才需求迫切,因此,進行軍事飛行人才能力生成規律研究和人才培養質量及訓練效益研究意義重大。飛行員培養質量和效益的獲取,既依賴于合理的教練機搭配,又依賴于訓練內容的優化。
“初教6直上教10”模式下利用新型高級教練機先進的技術,可培養飛行員的態勢感知、信息資源管理、自主決策和任務管理等能力,將作戰飛機的部分訓練內容前移到教練機,優化航空兵部隊和飛行學院的訓練內容結構分布,降低作戰飛機消耗,節省訓練成本。同時為了提高訓練效益,“初教6直上教10”模式下應根據飛行員成長規律來確定各階段訓練內容和培訓目標,通過完成各階段訓練內容、實現階段訓練目標與上下階段要求進行銜接。
現代科學的交叉趨勢造成了學科之間的理論、概念、方法互相滲透、互相轉移的局面。學科交叉已成為開啟現代科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對軍事飛行人才的研究也不例外,必須用跨學科研究的方法來解決,可以從年齡解剖學和生理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方面來觀察研究。而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已被引入軍事飛行人才的研究,人們將整個軍事飛行人才群體作為一個動態系統,研究這個系統的要素、結構,從而揭示軍事飛行人才群體活動的規律性。邏輯增長(Logistic growth)曲線是一種由比利時數學家Verhulst首次發現的特殊曲線,邏輯增長曲線廣泛應用在生態學中,對生物種群增長變化進行研究,因此,邏輯增長曲線也被稱為生長曲線。本文引用生長曲線來研究“初教6直上教10”模式下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規律,試圖通過軍事飛行人才成長過程的研究,探求軍事飛行人才成長的某些規律性特征,從而為制定飛行員培養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人才本質特征的研究及對人才成長、培養、使用、管理規律的探索,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人才學。人才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是既包括自然科學的內容,又包括社會科學和其他新興科學,并與眾多學科都有廣泛聯系的邊緣學科。近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黃亨煜在《人才進化的一般原理》中所指出的人才定義:“所謂人才,就是指在特定的社會區域中,解決該區域性群體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矛盾的能力較強的人。全稱為該區域性群體中某一方面、某一層次的人才,簡稱為人才?!?/p>
軍事飛行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在軍事飛行領域中直接操縱航空器和航空器上航行、通信設備的人員,在軍事航空事業應用和發展中做出積極貢獻,集素質、能力和知識三位一體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戰爭的需要決定軍事人才的素質結構,軍事飛行人才的能力素質必須向復合型發展,軍事飛行人才不僅要具有較強的智力素質和能力素質,同時還要具有非常健康的身心素質和較高的思想品德修養,因為強健的體魄和積極的思想追求是從事軍事飛行活動的基礎。本文所研究的軍事飛行人才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個性素質、智力素質、身心素質、能力素質、績效素質五個方面。
1)個性素質
飛行目的明確性,品德,道德-戰斗品質,性格等其他構成職業適應性核心的個體因素。因為只有熱愛飛行事業,在集體中建立起正確的互動關系,表現出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堅定,堅持完善自己才能勝任軍事飛行員這一職業,有意識克服職業帶來的一切困難和危險。
2)智力素質
所謂智力,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它是人的各種能力的基礎。智力素質主要包括認知能力、觀察想象能力,表現在具有再處理和掌握大量信息的能力,智力品質要求飛行人員具有高度成熟的認知心理過程:感知,想象,思考,記憶,注意。
3)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是人的基礎方面的素質,它主要作為條件對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全面發生作用。這方面素質是人的所有其他素質乃至整個人生的必要基礎和重要前提條件。身心素質越高越有利于其他素質的形成、改善和提高,反之亦然。身心素質主要包括體能品質、心理品質和生理品質。
(1)體能品質:表現在飛行人員的身體結實性,保持對抗飛行活動不利因素的穩定性。只有體能優秀,定期進行特別的體能訓練的飛行員,在飛行職業的困難面前才能勝任,才能承受巨大的情緒、智力和體能壓力,保持長時間的職業健康。
(2)心理品質:保證心理和生理的聯系,表現在善于控制自己的功能狀態。情緒激動時要善于控制住多余的激動,疲倦時要排除疲勞,而在戰斗值班狀態,必要時要善于迅速從消極等待狀態切換到積極覺醒狀態。
(3)生理品質:表現為在影響飛行各種特殊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人的身體系統和器官工作可靠。在現代飛行條件下,前庭神經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長時和大過載狀態下的穩定性和應對飛行影響因素的穩定性。
4)能力素質
能力是軍事飛行人才順利完成某項軍事飛行任務所必備的心理特征。能力可分為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兩大類。基本能力是指某些主要由大腦某一種功能擔負、完成的一種心理活動等能力,其可歸屬于智力素質。此處能力素質主要指綜合能力,即為了完成某種飛行活動所需要的、由多種基本能力結合而成的一種綜合能力。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軍事飛行人才能力素質主要包括:基礎技能、實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判斷分析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基礎技能—飛行小時數、駕駛技術和學歷;實戰能力—環境適應性、打靶成績、克服錯覺;快速反應能力—調整速度、緊急處理、年齡;判斷分析能力—偏差判斷、儀表、氣象。
5)績效素質
績效在這里指主體在一定時間與條件下完成某一任務所取得的業績、成效、效果和效益。主體的工作績效,是其自身各項素質在具體時空條件下的綜合反映。軍事飛行人才的工作績效應由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兩部分來描述,其中任務績效包括四個因素,分別為:飛行績效、空中特勤下的表現及事故征候的發生率、業務理論水平和體能狀況;關系績效包括6個因素,分別為:遵章守紀表現、工作主動性、責任心、安心服役、鉆研精神和協作精神。對于軍事飛行員領域來說,目前采用的工作績效指標多采用飛行成績和事故(事故征候)等非判斷性指標來評價。雖然這些指標比較客觀,但僅靠飛行技術來評價一個飛行員全部的業績表現并不全面,更加全面的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則應考慮軍事飛行員的團結協作、奉獻犧牲精神以及額外工作的主動性等因素。
軍事飛行人才成長大致經歷預備和適應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停滯和退縮階段。
預備和適應階段:這一階段是軍事飛行人才素質積累期,是一個人在大學的初始培養及其之前的階段,這個時候飛行員雖然還處于受教階段,但它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也是其不可逾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軍事飛行人才表現出來的主要素質特征有:富有理想和抱負;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
成長階段:成長階段是指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飛行人員了解社會環境、學習工作技能和技巧、正式開始接觸社會的過程,也是其所學理論與現實實踐的“磨合期”,期間需要飛行人員對理論、實踐及其關系進行“反思”,需要他們在知識、信念、態度和行為上做出調整。實踐的鍛煉為今后的飛行生涯打下了實踐基礎,使其快速成長起來。
成熟階段:這個階段是飛行人才從各種信息渠道廣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后,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狀態。這個階段的軍事飛行人才更關心工作,樂于接受有挑戰性的任務,開展飛行任務、同時也是績效成果的多出期。
停滯和退縮階段:在這一階段,由于年齡和對新知識吸收逐漸變慢,能力逐漸退化。
復雜性科學是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新的科學范疇,是研究復雜系統的科學。復雜性的概念,至今有很多種提法??茖W家們認為,復雜性是處于混沌的邊緣(混沌是指確定性系統中存在的內在隨機性),復雜系統是指系統整體行為不能從組成單元的行為加以判斷的系統。錢學森先生指出,復雜性問題是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動力學或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問題(錢學森,1990)。
1)熵理論。克勞修斯提出的熵定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它描述了系統能量的轉化方向,即一個封閉系統能量只能不可逆地沿著衰減這個方向轉化。系統科學把熵的概念引進了自己的領域,并把它改造為自己的范疇。當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發生障礙時,或者由于環境對系統的不可控輸入達到一定程度時,系統就很難繼續圍繞目標進行控制,從而在功能上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紊亂,表現出有序性減弱,無序性增強。系統的這種狀態,稱為系統的熵值增加效應。
系統內部熵增的過程可以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式(1)中,i為影響相對封閉系統熵值的各種因素,如果我們將軍事飛行人才看作一個系統,那么i可以表示為影響軍事飛行人才成長運動的各種要素,K為軍事飛行人才在特定階段時,各種因素的權重,S為各種影響因素產生的熵值。
系統內部熵值的大小表示了系統無序度的大小,熵值的增加過程是組織逐漸由有序狀態向無序狀態演變的過程,此過程可用圖1表示。該理論揭示人才成長過程中存在著效率遞減的趨勢,為我們減緩熵增的速度,尋找人才順利成長的途徑提供了理論依據。

圖1 系統熵增過程
2)耗散結構理論。普里高津提出研究開放系統的耗散結構理論,他運用非平衡的觀點,研究有機、無機以及社會和經濟系統中的熵現象,提出在開發系統中,由于負熵的流入可以補償系統內熵增加的理論(尼科里斯、普里高津,1992)。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不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而是遵守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他們通過與環境不斷的交換能量、物質和信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自組織現象,即由無序到有序、較低有序到較高有序并形成新的穩定結構。
負熵的計算公式為:

式(2)中,j為影響組織產生負熵的各種因素,在軍事飛行人才系統中指飛行人才與環境進行的各種能量交換。如新的有效的政策、新知識的學習、新的有效的激勵、人才自身的積極行為等等。K為軍事飛行人才在特定階段時,各種影響因素的權重,S為各種影響因素所產生的負熵值。
由于人才系統的復雜性、非線性以及環境的復雜性,使其在演化中充滿了不確定和混沌。熵理論揭示了組織內部效率遞減的規律,它證明了人才系統最終將從有序發展到無序而走向衰亡,并從理論上證明了為什么有些組織具有較短的生命周期。耗散結構卻正好相反,它揭示了組織結構由無序向有序發展的趨勢,描述了組織結構中效率遞增規律,從理論上證明了為什么有些組織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復雜的人才組織矛盾的向前發展正是這兩個規律在復雜條件交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見,熵理論、耗散結構與人才系統之間,在環境交互影響存在著非線性的此消彼長、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復雜的矛盾關系,并構成一個人才開放復雜巨系統。這實質上是人才開放復雜系統內外復雜性非線性作用下“突現”出來的沖突、混沌、協調、妥協、自組織、自適應過程。

圖2 系統負熵變化過程
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人的能力發展速度是不同的,在某一階段,人對外界刺激的變化特別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影響而獲得某種能力,這一時期就成為該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1)孕育期。經過院校系統教育,掌握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主觀上希望能夠盡快承擔飛行任務,發揮聰明才智,得到單位認同,但還必須經歷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這個時期對應軍事飛行人才成長周期的預備階段和適應階段。
2)成長期。經過一定實踐鍛煉,較熟練地掌握了專業技能,經驗和能力有所提高,主觀上則希望能夠承擔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所處的單位也希望他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他們的鉆研,使某個業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3)成熟期。經過長期的培養和實踐鍛煉,軍事飛行人才的綜合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全盛期。在這個階段,軍事飛行人才綜合能力發展程度接近極限,對應人才成長的停滯和退縮階段。
結合軍事飛行人才成長階段特點,可描繪飛行人才能力成長曲線,見圖3。

圖3 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曲線
在考慮軍事飛行人才成長規律時,可以將飛行人才的成長過程看作是其各方面能力素質逐漸步入成熟的過程。鑒于軍事飛行人才自身特點和其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我們可以依據產出性原則來定量分析軍事飛行人才成長的變化規律。按績效產出能力的變化可將軍事飛行人才成長周期分為預備期、適應期、快速成長和穩定期、停滯和退縮期、持續成長期,如果以時間T為橫坐標,產出能力為縱坐標,則軍事飛行人才生命周期可描述為一條倒“U”型的曲線。如果將軍事飛行人才從預備期開始到某一時刻T的總產出記為y(t),y(t)的圖像就是“S”型的成長曲線,圖4為軍事飛行人才生命周期曲線與綜合能力成長曲線。
圖4中,起動點為軍事飛行人才開始成長的時點;起飛點為飛行人才成長的加速度最大;飛躍點的速度最大;成熟點的加速度最?。辉诙κⅫc之后,軍事飛行人才的成長速度非常緩慢,幾乎停滯。相應的孕育期是軍事飛行人才能力初步成長的階段;成長期是飛行人才能力的高速成長階段;成熟期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速度減緩;全盛期的軍事飛行人才綜合能力接近極限。

圖4 軍事飛行人才生命曲線與成長曲線
生物學家在研究南瓜的生長和酵母菌細胞數量增長時發現,二者幾乎沿著同一曲線變化:最初慢慢上升,然后迅速增長,最后緩慢的趨近于極限。生物學家稱其為生長曲線。邏輯曲線是生長曲線的一種常用形式,在坐標上呈現為一條對稱的S型曲線,其模型為:

其通解為:

其中,N(t)為t時刻人口數;N為t=0時的人口數;r為人口凈相對增長率;K為人口增長的一個穩定的平衡值。把軍事飛行人才績效成果產出量u=f(t),f(t)的圖像就是軍事飛行人才生命周期曲線,而把軍事飛行人才從預備階段開始到某一時期t的產出總量記為y=y(t),y(t)的圖像就是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曲線,u和y之間的關系可用式(5)表示。

用邏輯曲線作為軍事飛行人才的能力成長模型:

γ—模型待定參數;k—發展極限;t—時間序列;y—t=0時刻產出量;y—t時刻產出量。則軍事飛行人才的生命周期曲線可描述為:

u的一階導數為:



式(9)表示的就是軍事飛行人才生命周期曲線(圖4)最大值的縱坐標對應時間。u的二階導數為:

如果要求生命周期曲線的拐點,只要令u的二階導數為零,可以證明,生命周期曲線拐點的橫坐標為:

根據式(9)、(11)、(12),對應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曲線,對軍事飛行人才能力成長過程進行階段劃分,結果如下:



軍事飛行人才各種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過程由若干個邊界模糊的階段組成,并且在不同的階段各種能力發展早晚、快慢和達到的水平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研究“初教6直上教10”模式下軍事飛行人才在不同成長階段能力成長的速度以及階段之間的轉變發生的時刻,對軍事飛行人才的培養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