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風華正茂,25年砥礪奮斗。1996年3月1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2012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武進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引領下,武進國家高新區(以下簡稱“武進高新區”)在空間和產業格局的雙重演進之中,從3.4平方公里出發,裂變為管轄面積81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達182平方公里,一躍成為常州市對外開放的主窗口、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創新轉型的主力軍、產城融合的示范區。
憑高新“初心”,不斷突破探索;擔高新“使命”,始終勇往直前。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評價中,武進高新區綜合排名第38位,連續4年排名位居全國縣區國家高新區第一。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江蘇機器人產業發展看常州,常州機器人產業發展看武進高新區。作為江蘇省唯一獲批的機器人集群試點,武進高新區已聚集機器人研發生產及配套企業60多家,形成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機器人本體產量占江蘇省70%、占全國近1/4。
作為全球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安川機器人自2012年到武進高新區設立海外第一家機器人制造基地以來,發展勢頭迅猛,其間5次追加投資,提高生產能力。目前,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單體工廠生產能力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出貨超過5萬臺。
在“安川效應”推動下,占全球機器人零部件制造份額60%的納博特斯克,以及金石、快克、節卡、遨博、九號、墨狄等一批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均在武進高新區落戶發展,在核心技術、產業協同上有所突破。如遨博機器人和節卡機器人包攬2020年全國協作機器人領域前兩名;快克智能在錫焊機器人細分領域市場占有量排名國內第一、世界前三;遨博智能面向柔性化生產,率先推出國內首個核心部件國產化的i系列協作機器人……固高智能創新中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江蘇分院、中國科學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華數錦明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常州智行機器人學院等產學研平臺,也先后落戶武進高新區。

武進國家高新區
下一步,圍繞機器人產業發展,武進高新區將全力實施項目招引聚力、骨干企業培育、應用示范推進、產業宣傳推廣、平臺招引提升、產業基金助力六大行動,加快推進建設常州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吸引高端人才,匯聚更多資源,爭創更多“第一”“唯一”,力爭成為武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2021年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期間,一批總投資超163.7億元的新項目簽約落戶武進高新區。至此,武進高新區在2021年內已累計完成總投資10億美元項目1個、5億美元項目1個、30億元項目2個、10億元服務業項目1個。
近年來,武進高新區持續做優做強高端裝備、電子和智能信息、節能環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導產業,以龍頭項目為牽引,重點突破,實現了“引進一個、帶動一片”的連鎖效應,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三鏈融合”,做好新時代“高新”文章。“一車一人一芯”產業名片特色彰顯,國家級海智基地正式落戶,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對武進高新區來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從大國重器到尖端應用,從開放創新到產業創新,武進高新區用一項項科技創新重大成果向未知進軍。以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為重點,武進高新區主動策應常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全面打造高新“聚能環”、發展“增長極”。
2021年以來,武進高新區持續加大對科技要素的集聚力度,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園區6家企業入圍市重大科創平臺培育名單,占武進區50%;新增省“雙創”項目11個(含科教城5個),占全區78.6%,創歷史新高;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入選市級“專精特新”。萬幫數字能源成為武進高新區第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縱慧芯光連續兩年獲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潛在獨角獸企業。
2021年2月,總投資68億元的常州芯創天地項目啟動,科技創新載體“蓬勃生長”。該項目致力于打造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校企共研、開放現代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將落地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常州微電子學院研究生院及其他創新創業平臺。
武進高新區響應常州市“龍城英才計劃”,制訂“金梧桐計劃”,依托科教城院校、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等為園區企業做訂單式人才培養,建立起從產學研到人才培養的全鏈條深度合作模式,為園區“4+2+1”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的“新工科”教育體系嶄露頭角。
構建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武進高新區力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高聯動”。打造“濱湖科創城、智造武高新”,武進國家高新區力爭在中以合作、科創走廊、產城融合、中軸樞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朝著全國30強的目標邁進。
筑好“安心巢”,引得“金鳳凰”。2021年,武進高新區南湖家苑人才公寓和南湖家苑一期長租公寓相繼投用,共增加人才公寓1400套。寸土寸金之地留有空間用于功能配套,得益于武進高新區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利用園區滆湖湖岸線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園區發展迅猛的節能環保產業,武進高新區先人一步啟動低碳示范區創建,先期探索寶貴濱湖岸線資源的開發利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一系列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相繼出臺,武進高新區現代濱湖新城建設迎來新機遇:地鐵1號線、常宜高速相繼建成通車,沿江高鐵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大交通”體系日趨完善;生態治理、公共綠化、城市管理等環境攻堅工程扎實推進,園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聚焦城市能級提升和居民需求滿足,武進高新區把城市更新、生態煥新、民生建新、管理革新工程寫進為民辦實事日程,通過加快推進園區道路、特色街區、住宅樓盤、服務業布局建設,深入推進環境治理與綠色發展,健全文化惠民、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民生項目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面向未來,武進高新區未來發展藍圖初具規模——“西進、南拓、東優、中提”,擁有大坐標、大視野、大格局,做好規劃文章。接下來,武進高新區圍繞“產城人”融合發展目標,全面對接“兩湖”創新區、環滆湖地區規劃編制,深化濱湖、高鐵樞紐、南夏墅集鎮等片區規劃設計,進一步優化園區功能形態和空間布局。
海湖之光,是武進高新區乃至武進的產業底色和博大胸懷。圍繞常州市“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 、“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建設等決策部署,高標準打造“一區一城”,全方位爭創“第一”“唯一”,爭做常州市智造名城主引擎,爭當江蘇省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高質量書寫創新滿分的高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