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曾有一位孕媽媽紅著眼眶跟我說:“醫生,報告顯示我‘胎停’了,之前產檢都正常,昨天B超還見到胎心,怎么就‘胎停’了?”
“胎停”即胚胎停育,是胚胎在形成過程中因某種原因停止發育了。若在孕期發現有早孕反應停止、乳房脹痛減輕或者消失、陰道有少許出血、下腹痛,可能有肉樣的組織物排出等情況,要及時就醫,確認是否“胎停”了。
成功妊娠就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一樣,需要種子質量好、土壤條件好、養分充足且沒有病蟲害的干擾。而“胎停”了就是某一環節出了問題。
種子問題即胚胎本身問題。如果父母本身染色體有問題,可能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臨床上多見于父母雙方染色體正常,但在精卵結合、分裂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最終“胎停”。
土壤問題即母體。母體有問題會導致機體環境不適合胚胎生長,容易造成“胎停”。1 解剖結構問題。子宮是寶寶降生前的第一個房子,如果子宮出了問題,如準媽媽患有子宮先天畸形、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疾病,寶寶無法好好生長容易“胎停”。2 免疫問題。有部分孕婦由于各種原因發生同種免疫異常情況,導致身體對宮內胚胎有排斥反應,引發“胎停”。
養分問題即母體的營養及各種激素的穩定。胚胎著床后需要母體的營養及各種激素的穩定才能健康生長。如果母體患有內分泌相關疾病,會影響女性卵子的質量及胚胎著床后的身體激素穩定性。若胚胎在早期是通過各種血管從母體中汲取養分,血栓前狀態的母體,她的子宮、胎盤會導致胎盤發生微血栓,最終也會導致胚胎發育不良或流產。
病蟲害問題即感染問題。有病毒入侵母體也可能會導致“胎停”。
被診斷“胎停”不建議孕媽媽繼續保胎,因為孕周較小的“胎停”,時間長了身體會有排異現象,如果流產不完全,可能出現大量陰道出血的危險情況;孕周大于10周的“胎停”,胚胎長時間滯留在體內可能引起凝血功能異常問題。建議找出病因,調整身體后再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