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將對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對非連續性文本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對比連續性文本,從而剖析非連續性文本的系列優點,從而結合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對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部編人教版
一、 前言
伴隨對語文教學的不斷探究,對現今初中生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對正常連續性文本具備相應的閱讀能力,同時需要初中生具備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從而才能適應核心素養教育的發展要求,為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添磚加瓦。
二、 非連續性文本的相關概念
(一)非連續性文本與連續性文本
要了解非連續性文本,首先是要對連續性文本有一定的認識,連續性文本通常是由文字或者符號擔任信息傳輸的媒體,一般遵循從左到右的結構,通過一行行的文字,最終構成整體的線性關系。在初中語文課本教材大部分都是連續性文本,比如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散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都是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則與連續性文本有所不同,對于連續性文本的以段落形式存在線性文章關系,它更多地以圖畫和圖表的形式對內容進行呈現,相較于連續性文本,它對內容的呈現更為直觀,表述更加簡明,概括性十分強大。對于不同材料的對比也更加明顯,在當下人們的生活中不可須臾離。而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也要求我們能夠從材料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相關的結論,是當代的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
(二)非連續性文本的分類
承載非連續性文本的材料有很多,但大致都有一個特性,就是他內容的羅列并不是單純按照從左到右的線性規律排列,而是多維堆疊甚至添加時間因素進行表示,并且它的承載媒體也不單是符號與文字,通常還有表格、圖像甚至是音響等媒體,通過這些媒體的多維分布,大致能夠總結為以下四種方式。
空間二維分布:這種方式一般指的是表格、圖像等方式。對于表格,首先需要能夠確定一個完整的信息,既有橫向要求,又有縱向要求;而對于圖像也同樣如此,它一般包括幾何圖形、地圖,繪畫作品統計圖等。除此之外,也有微積分、行列式、矩陣等多種空間二維分布。
空間三維分布:空間三維分布是運用相關3D技術,將信息進行三維轉換呈現在電子屏幕上,呈現方式大多是立體的畫面或者數據表格,從數學觀念來分析,至少需要包括XYZ三個坐標值。
時空三維分布:時空三維分布是對空間二維分布的一個拓展,它除了在“左右、上下”有要求,同時需要具備“時間”界限,這就好比你在電腦上對一個二維圖表進行補充,首先對現有編輯表格進行暫停,然后再填入其他的信息,這就是一個時空三維的過程。
多媒體綜合分布:多媒體綜合分布是一個結合多種媒體表述信息的集合,它往往通過音樂、視頻、圖表、文字等多種方式完成信息的表達。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聽音樂MV時,既有文字,又有動畫,還有聲音等。
三、 非連續性文本的優勢
(一)非連續性文本能夠承載更多信息
非連續性文本區別于連續性文本,它的體積更小,因此,他的內容涵蓋量也更大。一幅《向日葵》從二維的角度就能反映出大量的信息,如果結合當時的時間演變成時空四維非連續性文本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就更為巨大。
同時,非連續性文本的效率也更高。需要文字大量描述的信息,有時往往只需要幾行的表格,一個內容深奧的故事,有時只是需要一幅圖畫。在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朱自清的《春》中,有時只需要一張照片就能將春的內涵完美體現。
而且非連續性文本也有它的獨有性,許多信息也只能通過非連續性文本才能將其完美展示,在杜甫的《登高》中那一句千古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所能描述的畫面可以說已是文字的巔峰,但如果使用非連續性文本,通過影像再結合詩詞進行感悟,是否能夠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那種景觀的震撼?
(二)對于讀者而言非連續性文本更具優勢
當前是一個“快時代”,很多東西都講究快速,像快餐、快充。有時想要在極短時間內獲取信息,僅憑文字閱讀是十分費時的,而如果通過非連續性文本,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而通過非連續性閱讀文本,就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試想一下,對于一張5×5信息表的解讀,如果單純使用連續性文本,不只是描述麻煩、篇幅很長,所耗費的時間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使用非連續性閱讀文本,閱讀時間往往只需要幾秒鐘,而這也是當下讀者喜歡非連續性文本的主要原因。舉個簡單的例子:5G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總覽所有的5G宣傳,幾乎所有的都是非連續性文本,像海報、廣告、動畫以及網頁上的一系列圖片等。盡管使用連續性文本更能詳細地說明5G的LTE等一系列技術,但又有多少人能深入研究其深刻內涵,在此非連續性文本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三)對發展學生智能優勢明顯
通過讀非連續性文本對學生的智能發展有很大的好處,這也是為什么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能夠幫助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今的非連續性文本在日常的生活,政治經濟甚至科研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推廣,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不只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適應這類場景,同時,對于關鍵時刻把握先機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二,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全面認知這個世界。非連續性文本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時空的多維思考能夠促進學生對于這個世界的理解。
第三,非連續文本閱讀能力體現的是快速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并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通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體現。
第四,能方便讀者更加快速地獲取信息。
四、 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一)培養學生抓取、搜集信息的能力
想要具備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首先需要具備相應的抓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在給出一個表格、一幅圖片,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注意力聚焦在重點信息,只有具備這種抓取收集信息的能力,才能夠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如魚得水,閱讀非連續性文本時才不會發生障礙。對于這項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準確地讀題,只有了解正確的關鍵詞、關鍵點才能快速準確地抓住主要內容。比如在《心聲》一文中首先抓住標題內容,這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可能出現的關鍵詞。第二步,需要深入地了解文中所遇到的相關術語。比如一則對通信網絡搭建的結構中說到,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搭建模型是二十四小區三葉草模型。這就是通信領域一句業內的話語,學生如果沒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無法深入了解其相關術語,就不會明白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是什么,小區是什么以及三葉草是什么。
(二)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擁有了抓取、搜集信息的能力之后則需要對整理信息的能力進行提高。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只是讀取信息那么簡單,還需要學生能夠對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提煉,從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經過甄別后保存最有價值的相關信息,而這一能力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人體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好比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深度的領悟,對于整理提煉的能力需要學生不斷鍛煉。對于這項能力在語文試卷中也有體現,試卷中看漫畫描述其內涵的題目就是學生收集整理能力的體現。對于這項能力,需要學生多思考、多鍛煉,輔以老師的引導,從而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整理、提煉信息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產生長久興趣
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缺乏故事的銜接,盡管在閱讀文章時學生更喜歡非連續性文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連續性文本,像小說、詩集的閱讀,很少單獨對非連續性文本展開閱讀。而這樣,盡管連續性文本的價值很高,但是由于學生缺乏閱讀經驗,從而導致學生非連續性閱讀能力始終有所欠缺,老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逐漸引導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產生興趣,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能夠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積累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而這一方法可以穿插在課堂中進行。課本的內容大多學生不太感冒,所以這時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課外的、新穎的非連續性文本材料,而這些也是學生最好奇也最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人工智能,初中時期的學生對這種充滿科技感的東西都十分感興趣,老師可以實現介紹何為人工智能,讓學生對人工智能有一個大體的認知,這時可以通過分享人工智能的相關視頻、圖片(方向有許多,智能機器人足球、智能語音助手、國際一流人工智能制作的相關訊息等)來讓學生學習,讓學生在觀看結束之后分享個人都看到了什么、體會了什么,由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鍛煉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四)通過不同渠道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在非連續性文本獲取渠道方面老師也可以集思廣益,合理利用手頭資源的同時擴展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接觸范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經驗。
整合教材可用資源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在現有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非連續性文本可以供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進行《香菱學詩》課文講述之后,可以通過羅列框架形式對全文做一個系統性的總結,讓學生通過框架對文章內容進行闡述,這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整體內容同時,有利于鍛煉學生抓取重點、總結重點的能力。
通過拓展語文閱讀教材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除了課堂上的教材內容,老師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為學生提供非連續性文本,可以將數學、生物、地理等教材中的圖表來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不同種類、各種各樣的圖表能夠全面鍛煉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主要受學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信息提煉能力的限制,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著重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進而幫助學生培養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毛飛飛.統計與概率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策略探析:以近三年部分省、市中考試題為例[J].中國數學教育,2012(z3).
[2]李玲玲.推開閱讀教學的另一扇門:“非連續性文本”[J].小學語文教學,2012(6).
[3]劉燦林.抓住“非連續性文本”考點提高圖文互換實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10).
[4]崔益林.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關于新課標“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的解讀[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
[5]馮淵.PISA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對中高考同類試題設計的啟示[J].考試研究,2013(6).
作者簡介:
楊月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