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菊香

隨著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職業技工院校的學生進入企業開展實習的人數與頻次必然越來越多,實習生的實習安全問題成了擺在各級責任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近年來,由實習生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常常見諸媒體。
某職校的兩名學生王某與李某,在實習期間,被安排使用油壓機壓制一批鐵板成型。帶班師傅對他們講解了要求、注意事項后對他們進行了安全教育,才讓他們開始工作。工作了一會兒后,兩人覺得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完全沒有必要,于是兩人借師傅去旁邊指導其他同學之際,悄悄分工,王某負責入料,在放好料后通知李某,李某得到王某的指令后操作把手沖壓。幾次之后,兩人覺得熟練了,感到很新鮮很興奮,思想開始放松警惕。一次王某在放料時,李某在與旁邊的同學打鬧,未聽清王某的指令就操作了壓桿,王某的手被鐵板擊傷,造成骨折。
胡某是某職校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畢業前夕,被學校安排到一家汽車銷售公司4S店實習,在師傅的帶領下對客戶的汽車進行保養和維修。一天,胡某獨自在維修一輛汽車時,要求該車司機配合進行掛擋、摘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汽車突然向前滑行,胡某躲閃不及,被車撞傷,醫院診斷為左股骨粉碎性骨折,軟組織損傷。
實習生,顧名思義,是從事實習的還未畢業、未正式走上工作崗位的在校學生,他們的身份仍然是學生,而非企業的職工。正因為如此,他們在企業實習期間,雖然與企業其他崗位職工從事相同的勞動,但并未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一旦發生事故,受到傷害,必將面臨難以被認定為工傷的尷尬。因為,《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保險保障的是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再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其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由于實習生未與企業建立法律意義上的正式勞動關系,企業不是他們法律意義上的用工主體,實習企業往往只對實習生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因而不必也無須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實習生一旦受到事故傷害,當然也就得不到與職工一樣的工傷保障賠償。
實習生如果還沒有畢業離開校園,正式從事自己向往的職業之前,就在實習期間遭受了生產事故傷害,讓花樣年華蒙受傷痛、傷殘的陰影,健康和生命遭受摧殘,那將對他們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技能逐夢的美好人生產生極其殘酷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對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再者,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盡管他們不是企業的職工,但事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對其他職工的身心健康同樣會造成傷害,影響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影響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引發生產安全事故,雖然發生在企業和實習崗位,并非發生在學校,但實習崗位的本質也是學習崗位,其所在學校必然推脫不了責任,其教育教學同樣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損毀學校的外在形象。做好實習生實習期間的安全工作,個人、家庭、學校、企業、社會擔負著共同的責任,誰都不應該置身事外,都應盡到應盡的責任,共同筑牢實習生的安全防護網。
個人要重視,自己要負責。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第一個受到傷害的是自己。按照許多地方、企業、學校對實習生管理的相關規定,未達到16歲的在校生不得從事可能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實習活動。事實上,走上實習崗位的在校生,絕大多數已經年滿18歲,屬于成年人,理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實習生應從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學校、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高度,把安全工作當作完成實習任務的首要之舉,像嚴格執行校規校訓校紀、學生守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一樣,恪守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虛心學習、精心操作、強化防護、三思而行,不僥幸、不蠻干、不盲目、不投機、不逞能,切實當好自己的安全第一責任人。
家庭要叮囑,提醒要跟進。安全事關家庭幸福,事關實習生的未來。實習生的家庭要把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時刻記掛在心上,經常提醒、反復叮嚀,用親情的力量、家長的威嚴去影響、感染他們,啟發和要求他們聽從老師教誨和師傅指導,服從企業安排,不懂得的、拿不準的要多請教、多思考,沒有把握的事情堅決不干,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以家庭的力量賦能實習生精細嚴實做好實習工作。
教育要到位,培訓要嚴格。意識決定行為,能力決定成敗。學校要加強實習生的安全教育與培訓,把安全生產作為必修課,制定教育培訓計劃,結合學生的專業實際開展系統性、嚴格性、針對性教育培訓,保證足夠的教育培訓學時,強化考試考核,通過專題討論、知識競賽、隱患識別、案例教育、預案演練等,使每一名學生真正繃緊安全之弦不放松,人人做到“要安全”“會安全”“能安全”。
企業要關心,監護要得力。企業不能把實習生當成外人,把完成學生的實習任務當成學校的事情,樂當旁觀者。企業要把實習生當成自家的孩子、自家的職工來關心、呵護、約束,當好他們的安全領路人、監護人。要加強實習前的集中教育培訓,實習生經嚴格考試合格后方可走上實習崗位。要為每一位實習生指定師傅,加強手把手指導,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專業工作,更要把安全作為最重要的指導與監護任務落實到師傅的肩上,保證實習生的行為始終在監護視野內,始終保持規范操作。
社會要助力,責任要壓實。學校、企業的各級主管部門也要把實習生的實習安全納入安全生產、勞動保護、保險保障之中統一謀劃、協調推進,把實習生的實習安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和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檢查、考核與監督事項,促使學校與企業切實將“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以及“誰主管誰負責”等主體責任落實到位。據媒體報道,廣東出臺相關規定提出,單位可按“自愿參保”原則,選擇為未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員參加單項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杭州提出“一個人可以多次繳納工傷保險”,即在兩個及以上用人單位、網絡平臺從業的人員,各用人單位、網絡平臺可按相關規定分別為其辦理單險種工傷保險。上述兩個地方的做法,為我們做好實習生的安全社會保險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啟示。學校、企業還可以通過購買商業保險的辦法,為實習生的實習安全增加一道安全保障。
只要從實習生個人到家庭、學校、企業和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重視實習生的安全,切實履行好各自的責任,就一定能把實習生的實習風險降到最低,給實習生創造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共同鑄牢實習生安全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