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胡 杰
(韶關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廣東 惠州 516000)
農村用水問題是影響我國農村生活質量水平的因素之一。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區分布零散,供水工程建設難度較高,供水水平也落后于城鎮[1-3]。隨著近年來對農村發展的不斷重視,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得到了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供水問題,但仍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用水需要,因此,持續改善農村供水條件十分必要。規劃方案對一段時期內建設目標實現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完善供水規劃方案對供水工程建設意義顯著。
龍門縣全縣常住人口31.79 萬人,規劃到2022 年實現龍門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定率達到80%,自然村通水率達到85%。到2025 年,龍門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定率達到90%,自然村通水率達到90%。
3.1.1 供水工程現狀
龍門縣目前建成的城鄉一體化工程10 宗,萬人以下千人以上的小型農村供水工程20 宗,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小型農村供水工程202 宗,百人以下的分散型農村供水工程48 宗。農村供水人口為222635 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99.81%。龍門縣目前建成了280 宗供水工程。
3.1.2 供水水源狀況及供水保證率
2011年,龍門縣人民政府全面開展對龍門縣農村供水水源的摸排。通過調查分析,在鄉鎮一體化的過程中,將部分農村供水并網至大型水源點。在2016 年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中,將龍田鎮、龍城街道辦、平陵街道辦和龍江鎮四鎮,通過擴網的方式從縣城自來水廠供水,不在從翁坑水庫和牛蘊肚水庫提供水源;擴建麻榨水廠、路溪水廠、永富水廠、沙逕水廠、龍華水廠、藍田水廠、地派水廠、鐵崗水廠和左潭水廠,并通過擴網延伸的辦法,將附近可供水的農村納入大型供水水源;對舊的小型集中供水進行更新改造,其中南昆山管委會、龍江陳禾洞等工程。截止到2019 年縣農村人口引水水源點有280 個,水源保證率達到90%。
3.1.3 運行管理狀態
隨著2019 年村村通自來水供水工程的完善,到2020 年底10 個鎮及水廠將會有9個并入龍門縣水務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其制度和管理水平按縣城自來水廠的標準;永漢鎮永富水廠引入了社會投資人,由投資人和當地政府共同管理。
3.1.4 自來水普及率
到2019 年底止,對縣農村供水工程現狀調查,全縣除龍田鎮和龍潭鎮外,其他10 個鄉鎮場,農村供水普及率均達到100%,其中龍田鎮為98.95%,龍潭鎮為98.78%。各鄉鎮場達到自來水標準的分別為:各鄉鎮的供水普及率見表1。
由表1可知,龍門縣農村飲用水普及率(%)=農村飲用水人口/農村總人口=222521/223067=99.76%。

表1 各鄉鎮農村人口供水普及率匯總表
龍門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自來水普及人口/農村總人口=172726/223067=77.43%。
3.2.1 供水規模小
工程設施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規模化、標準化建設的大水廠較少,單村及小規模的水廠較多。因此,在水處理、水源保護、水質檢測監測、運行管理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已建的農村飲水工程,主要存在供水規模較小,凈水工藝比較簡單,汛期水質不滿足自來水標準等問題。
3.2.2 水處理能力差
根據龍門縣農村供水工程調查,現有280 宗供水工程中,有168 宗通過一體化消毒設備或其他消毒工藝進行處理,其水質凈化、消毒方面可得到保證;剩下的112 宗供水工程,凈水設備或方式比較落后,甚至設備老化得不到正常的維護及更換。
3.2.3 水源污染
水源水質污染嚴重,主要污染源有:一是大量使用飼料,至使水源水質富營養化。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面源污染;三是采礦、工業及生活垃圾污染。
龍門縣除白沙河水庫和梅州水庫的水源保護能按有關要求劃分水質保護區和制定保護辦法進行保護外,其余的水源都只是劃分水源保護區和制定相應的保護辦法,但沒有完全落實,水源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3.2.4 水質檢測監測體系不健全
部分供水工程、集水工程缺乏水質檢測設備或檢測的頻次較少,導致水質無法滿足要求。主要原因是水質檢測重視程度不足,檢測費用高昂。龍門縣水質監測起步晚,發展較為落后。
3.2.5 運行管理混亂
龍門縣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問題較多。如:機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重建輕管現象嚴重,部分已建工程無人管理,損毀嚴重。
根據本次水利調查和2015 年~2019 年村村通實施的過程看,全縣農村人口223067 人,供水覆蓋人口221835 人。其中龍潭鎮新寮村,南昆山的玉石村,龍田鎮江冚村和長坑村還有部分人口沒有供水覆蓋,其他村的水源保證率均達到95%以上。通過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實施,在可通過大規模集中供水的村莊已從縣自來水廠和鄉鎮自來水廠延伸管網擴建至農村。同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還對原舊的小型集中供水進行改造,新建和更新改造了一批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使改造后的農村供水水質達到自來水飲用標準。在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實施基礎上,再對全縣進行調查,本次規劃擬將長坑村的四個引水工程進行重新水源設置,對四個村小組進行集中供水,其他水源點維持現有的供水工程點不變。增加龍潭鎮新寮村,南昆山的玉石村,龍田鎮江冚村和長坑村的供水工程。對龍江鎮陳禾洞村的十宗工程進行合并,設置大水廠統一供水。
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分兩個片區實施,其中龍田鎮、龍城街道辦、平陵街道辦和龍江鎮劃定為第一片區,其他鄉鎮打包為第二片區。第一片區主要的供水水源為白沙河水庫,通過擴網的方式,鋪設管道,延伸至平陵街道辦和龍江鎮。與原來的平陵水廠和龍江水廠管網拼接,取消了翁坑水庫和牛蘊肚水庫的水源。第二片區主要是提升鄉鎮鎮區水廠的供水能力,在技術和經濟可行的情況下,布設管網延伸至鎮區周邊的農村。
4.3.1 新建水源工程
根據調查及龍門縣水利局提供的資料,由于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工程已對可合并的水源進行合并,本次規劃將龍田鎮長坑村李屋村供水工程,龍田鎮長坑村許屋供水工程,龍田鎮長坑村朱屋供水工程和龍田鎮長坑村劉屋、孫屋村供水工程四個分散的工程點合并利用長坑河水源,新建水廠,鋪設管道將四個小型供水站建成小型集中供水。對龍江鎮陳禾洞村的十宗工程進行合并,設置大水廠統一供水。
4.3.2 新建小型集中供水
結合龍門縣2020 年省民生實事面上全域自然村集中供
水工程,工程計劃2020 年實施龍田鎮的江冚村和長坑村新建供水工程。因此,本次規劃新建四個供水工程點,解決新寮村木和、元坋、楓木和南昆山玉石村四個村小組的供水問題。
4.3.3 更新改造工程
經調查,計劃對70 宗老舊供水工程更新改造,對105 宗舊的凈化消毒配套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完善265 宗水源點和水廠的監控設備,經調查,全縣280 宗工程,除鎮區水廠和縣自來水廠外,其余265 宗水源和水廠的監控設備都沒有設置。本次規劃完善265 宗供水工程的水源和廠房的監測設備。經調查,116 宗舊的工程沒有安裝計量設備,完善116 宗工程的計量設備。
“十三五”以來龍門縣農村供水條件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仍存在較多不足。龍門縣“十四五”農村供水規劃計劃建設期為5 年。主要工程包括:新建小型集中供水、老舊供水工程更新改造、凈化消毒配套設施更新改造、監控設備工程和計量設備工程。在后期實施過程中應制定相關政策、資金投入以保證規劃方案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