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
背宜常捶陽氣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椎神經和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的傳導,增強內分泌和經絡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
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30~50分鐘,以上下輕輕叩打為宜,嚴重心臟病者,捶背須謹慎。
目宜常運眼不花
中醫稱為運睛,即眼球轉動。將眼閉上,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后閉目片刻,再突然睜開眼睛。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做2~4個節拍。此法對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做能明目。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陽氣,是中醫經絡督脈及膀胱經所在之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并暢達全身經脈,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曬太陽等法。
中老年人應加強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助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平時經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脹,有助于食物消化。仰臥在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兩手相疊,用掌心在以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轉摩12次。
肢體常搖筋骨壯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能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行,增強體質。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先由里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里上方轉,然后反方向轉,各轉20次。也可先左后右。
平坐,提起左腳向前緩緩伸直,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腳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后,再換右腳做。
皮膚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稱為干沐浴,即將兩手搓熱,常搓摩周身皮膚。
一般從頭頂百會穴開始,順次面部,兩邊肩臂,從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富有彈性。
以上方法均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動作要輕緩,次數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貴在堅持,必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