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祎思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為理論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病的刮痧治療方法。
便秘 偶爾便秘可以用刮痧來解決。用刮痧板刮食指離大拇指近的一側,從虎口一直刮到食指尖,每側100下,大人、孩子都管用。對習慣性便秘者,可以在刮食指的基礎上,加刮下腹部和腰骶部,方向是從上往下。
心悸 刮痧有助于緩解心悸、心慌、胸悶等癥狀。首先刮拭前胸,從中間往兩側刮,然后手掌心朝上,刮兩個胳膊的內側,從上往下一直刮到手腕。如果有人幫忙,還可以從上往下刮發病時后背疼痛的位置(俗稱“后心”)。這個方法不管是保健還是急救,都可以用。但如果發病后,不論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者刮痧都不能緩解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視疲勞 上班不離電腦,下班不離手機,人們常有眼干、眼澀、視物模糊等視疲勞癥狀。刮痧與做眼保健操與此類似,可以用刮痧板輪刮眼眶,先刮眼周,然后刮風池穴附近,再刮虎口的合谷穴,最后刮小腿外側。不用刮出痧,每個部位刮20下即可。此種方法不但能防治視疲勞,還能改善魚尾紋、祛黑眼圈、美容養顏。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年輕化,去醫院檢查排除脊髓壓迫癥、椎管內腫瘤等疾病后,可以嘗試通過刮痧、針灸等保守治療來改善癥狀。很多輕癥者可以在家進行刮痧,首先是從上往下刮腰部疼痛的部位,即哪痛刮哪;然后根據腿部疼痛部位的不同,選擇刮腿后側還是外側,也是從上往下,哪痛刮哪。如果家里有拔氣罐,還可以在疼痛點上拔罐。一般一周刮2~3次,2周就能緩解。但如果癥狀較重,甚至影響走路和日常生活,建議到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凡有病源之處,刮痧數分鐘其表面輕則發紅,重則成塊,甚至青黑皰塊。如無病痛,一般無反應,亦無痛感。刮痧時不要過于用力,以免傷害皮膚。
刮痧后1~2天局部出現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常現象,出痧后30分鐘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孕婦,皮膚高度過敏或局部破損、有出血傾向、身體極度虛弱者,嚴重心力衰竭、腫瘤及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白血病等疾病患者,均應禁止或謹慎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