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便秘引起肛裂,每次排大便都很痛苦,聽說要手術治療。請問,肛裂不手術能治好嗎?
陜西上蔡 張華玉
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外科疾病,指的是肛管皮膚層裂傷后形成的小潰瘍。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長0.5~1.0厘米,呈梭形或橢圓形,常引起肛周劇痛,多見于青、中年人。大多數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線上,也可在前正中線上,側方出現肛裂極少。
肛裂患者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即疼痛、便秘和出血。疼痛多劇烈,有典型的周期性。排便時由于肛門內神經末梢受刺激,患者會感到肛門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稱為排便時疼痛;便后數分鐘可緩解,稱為間歇期;隨后因肛門括約肌收縮痙攣,再次劇痛,此期可持續半小時到數小時,臨床稱為括約肌攣縮痛。括約肌疲勞、松弛后疼痛緩解,但再次排便時又發生疼痛。以上稱為肛裂疼痛周期?;颊咭蚝ε绿弁床辉概疟悖枚弥鸨忝?,糞便更為干硬,便秘又加重肛裂,形成惡性循環。排便時常在糞便表面或便紙上見到少量血跡或滴鮮血,大量出血少見。
急性或初發的肛裂采取保守治療,每天堅持洗浴或者鹽水坐浴,調整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以及粗纖維的食物,養成按時就寢、按時排便的習慣。平時避免飲酒,不要勞累,不熬夜,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通常癥狀能夠改善。如果肛裂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即應用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將肛裂的潰瘍面切除。術后患者應該按期換藥,促進創面的愈合,在每次排便以后,及時進行清洗和坐浴,預防感染。在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站、久坐,同一姿勢維持30分鐘后應適度活動。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 王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