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鐵路春運于1月28日正式啟動,3月8日結束,共40天。
一年一度的春運已經拉開帷幕,時光的列車載著13億中國人,又到了“回家時間”。網絡購票、掃碼進站、智能乘車、靜音車廂……這些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新潮流”,似乎在不經意間,讓鐵路春運越來越有品質。
“走得了”是剛性需求,“走得好”則是切身體驗。近十幾年來,鐵路部門集中力量辦大事,持續推動鐵路建設,不斷增加運力,織出一張讓群眾從容出行的鐵路網。特別是運行時速世界第一、發車頻次世界第一的高鐵網,顯著提升了鐵路運力,大幅縮短了旅途時間,使啟程回家的日子有了更多選擇。
在百姓對于生活質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紅利的渴望中,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在群眾的眼前、身邊次第展開;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來:“刷臉”進站、“自主選座”、“接續換乘”、購票電子支付、掃碼訂餐、掃碼乘車、候補購票、電子客票、復興號動車組的投入……這些過去難以想象的服務舉措,如今在中國遍地開花,為春運從“能走就行”升級到“走得稱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風雨兼程披荊棘,而今邁步正當時。隨著鐵路網的跨越式發展,鐵路春運已從“不得不完成的運輸任務”變成“充滿溫情的服務平臺”。特別是今年春運,鐵路部門從群眾最關注的購票、乘車、環境以及疫情防控等問題入手,調整車票預售期,出臺24小時全天免費退票服務,實施票價優惠打折,線上售票提前1小時,繼續增加運力供給,試行“靜音車廂”和推出計次票和定期票產品以及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客票全覆蓋、互聯網訂餐等“無接觸式”服務的優勢,從售票源頭抓起,嚴格控制列車超員率,列車上預留發熱旅客隔離席位,等等,如此一項項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工程,解析著“民生方程式”,傳遞著深厚的民生情懷,折射出鐵路部門的惠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