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1月10日,從省農業農村廳傳來消息,近日山西省出臺了《山西省設施農業發展2021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山西省要持續推進設施農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造、機械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依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增強產業帶動農民增收作用。今年新增設施農業(主要指蔬菜、食用菌、水果)面積5萬畝以上,改造老舊閑置日光溫室0.15萬畝以上,創建省級設施蔬菜(含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園15個,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場4萬平方米以上,新建預冷庫、冷藏庫50萬立方米以上,培育壯大品牌10個,培育設施農業機械化示范區3個。
山西省南北跨度大,海拔高,光熱資源充沛,發展設施農業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全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將山西省列入“黃淮海及環渤海設施蔬菜重點區”。近年來,全省設施農業穩步發展。到2019年末,全省設施農業(主要指蔬菜、食用菌、水果)面積71.5萬畝,產量263萬噸,為全省冬春淡季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穩定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山西省以冬季日光溫室及部分大中棚為主導的設施蔬菜55萬畝,產量242萬噸,僅能滿足全省蔬菜生產淡季市場需求的44%左右。
《行動計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體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實施農業“特”“優”戰略,聚焦“六新”突破,以集中連片欠發達地區和冷涼地區為重點區域,以發展設施園藝為重點,注重市場主體引入,發揮設施農業高效、高產、優質和周年生產的特點,解決冷涼地區無霜期短、半年不能種和優良品種種不活的問題,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發展方式向現代農業轉變,鞏固拓展產業脫貧成果,促進農民增收。
《行動計劃》提出,今年要抓好“開展良種攻關”“提升建設規模”“注重科技示范”“搞好冷鏈配套”“加強市場建設”“突出質量安全”“提升裝備水平”等七大重點任務。
依托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加大設施農業專用和宜機化品種的選育力度,選育設施農業專用新品種10個以上。依托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加快引進、試驗、示范各類設施農業新品種200個,篩選出適用于我省的品種50個以上。農業農村部門結合設施農業區域布局,因地制宜示范推廣適用品種20個以上,推廣面積2萬畝以上。
在朔州、大同、忻州、呂梁、太原等地新建、擴建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1萬畝,建設全鋼架大棚2萬畝,規模連片室內面積不小于30畝的,原則上按不超過項目建設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給予補助。其中:建設冬季可以正常生產蔬菜和水果的溫室、連棟溫室和跨度10米以上的覆被式全鋼架大棚、食用菌菇房(棚)等設施的,每畝最高補助不超過3萬元;建設春秋季生產蔬菜和水果、跨度8米以上的全鋼架結構大棚或連棟大棚等設施的,每畝最高補助不超過0.8萬元。在運城、臨汾、晉中等地新建設施水果避雨棚(含防鳥棚、防雹棚)等現代化農業設施2萬畝,規模連片面積不小于50畝,每畝最高補助不超過0.1萬元。在大同、運城、晉中等地改造設施陳舊、保溫蓄熱性能差、承載能力低、農機作業難、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閑置日光溫室0.15萬畝,規模連片室內面積不小于30畝,每畝最高補助不超過2萬元。
在運城、臨汾、晉中、太原等地的設施蔬菜重點縣支持農業園區創建省級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15個,每個標準化示范園設施內總面積不小于50畝、補助50萬元。在設施蔬菜主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場13個,每個育苗場棚內面積不小于3000平方米、補助50萬元。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圍繞“六新”技術發展設施農業,拓展農業的新功能。
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建設產后預冷、貯藏保鮮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強化市場主體的引入和培育。在園藝作物主產區建設完善產地批發市場30個。注重引入和培養經紀人隊伍,提高生產、經營和服務能力,積極對外拓展市場,暢通重要農產品外銷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培育壯大絳州綠蔬菜、長子青椒、運城蘋果、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臨猗冬棗、絳縣櫻桃等產品特色鮮明的品牌10個。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重點整治蔬菜、食用菌、水果中使用禁限用藥物等突出問題。開展針對生產經營主體、農業技術推廣和科研人員的安全用藥培訓,宣傳禁限用農藥品種和安全用藥間隔期、休藥期規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含創建縣)和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試行品類生產主體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在太原、晉中、運城市的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中擇優選擇3個園區建設設施農業機械化示范區,每個園區補助20萬元。大力推廣普及設施農業生產中土地耕整、直播(移栽)、灌溉施肥、采摘運輸、環境調控等環節技術裝備,加快構建設施農業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促使良種、良法與良機配套,全面提升示范區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為做好設施農業建設,《行動計劃》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各地要加大對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強化創新支撐、強化金融扶持,進一步宣傳推廣“晉果晉菜”,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
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規模連片的實施區域,要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推進項目實施,強化監督管理。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智能化設施,鼓勵合作社建設宜機化生產設施,穩步提升設施農業規模和產業增收能力。落實好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堅決禁止以發展設施農業的名義建設非農設施,防止溫室大棚閑置,發揮設施農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
同時,加大對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扶持。發展改革部門要把設施農業發展納入三產融合發展中統籌支持。農業農村部門要將設施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高標準農田、農業標桿項目等有效銜接、一體推進,要會同財政部門將設施農業列入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約束性任務清單,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設施農業、創建標準化示范園,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加大對設施農業投資力度。自然資源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改進和優化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方式,嚴格落實《關于加強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精神,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商務部門要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建設中優先支持設施農業發展。
各地要扶持經營主體,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實力較強的農產品銷售、加工、技術服務企業或社會組織,強化產業鏈條,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補齊產業發展短板。要扶持培育當地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經紀人隊伍,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創新市場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依托市場主體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做好產前農資、種苗服務,產中技術指導,產后商品化處理、品牌營銷,提高設施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
要加大設施農業技術創新和服務力度,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省級要依托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全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等技術創新團隊,對接龍頭企業、合作社聯合開展設施農業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示范。各級涉農部門要強化技術指導和服務,鼓勵科技人員入企入園結對服務,推廣綠色安全、管理簡約、實用高效的新技術、新模式,支撐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