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楊曉玉檢查焊件
2020年12月23日上午10時,天津市勞動模范和模范集體表彰大會在天津禮堂隆重召開。天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以及市政協主要領導出席并參加了會議。在一批批受表彰的名單里,太重濱海公司楊曉玉的名字也位列其中,他榮獲的是“天津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人生的風景,說到最后,是心靈的風景。楊曉玉自2008年進入太重集團以來,一直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工作,勤于學習、善于總結,在生產組織、制造等各個環節不斷摸索,積累了大量工作經驗,極大提高了管理和工作技能。
有人說,楊曉玉天生就是“玩手藝”的。幾年前,車間有臺馬鞍切割機因機內參數所限,不能有效切割錐體斜孔,給企業生產帶來不便。如果再添置一臺錐體斜孔切割設備,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因為供貨時間不及時耽誤生產。針對這一問題,楊曉玉開始了“茶不思飯不想”的琢磨。作為一名普通工人,他沒有高深的專業理論基礎,制圖、計算、數控對他來說都是“硬骨頭”,但是他卻有著比較豐富的實操經驗。經過認真思考、潛心研究,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提煉、歸納、總結,最終創新了開孔工藝、增設開孔參數,圓滿解決了錐體精準開孔難題。此項成果榮獲天津市創新成果優秀獎及太重集團創新成果一等獎。
隨著太重集團天津濱海分公司建設的快速推進,楊曉玉憑借自己的手藝,帶領裝配小組,承擔了分公司所有自制產品的裝配工作。他和他的團隊先后完成了中煤圖克一二期氣化爐、龍煤天泰BGL爐體、寧夏寶豐變換爐、上海哲馬克干燥機、浙石化Ф8200吸收塔、湖北三寧DMO反應器、俄羅斯硝酸吸收塔等項目300余臺套產品的生產任務,均獲得客戶好評。
“BGL氣化爐一直是公司的主打產品,由于焊接變形的特性,該項目對生產過程中的裝配尺寸、焊接收縮量、焊接變形度的控制提出極大的挑戰。當時許多技術人員都認為要求太嚴,靠焊接是不可能做到的。”楊曉玉對記者說,“但是,我們做到了。”
楊曉玉帶領團隊認真研究圖紙,加強與檢查站、工藝科的同事溝通,一起制定方案。從筒體的加工到坡口的大小、對接的間隙、焊接過程電流電壓以及預熱、后熱的控制入手,用多種方法全程確保裝配精度,最終達到了檢驗時整體同心度±8mm、上下法蘭平行度±1mm的效果,給客戶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俗話說,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但是楊曉玉入職12年,卻從未“打過盹”。工期緊張時,他沖鋒在前、以身作則,帶領裝配組全體成員優化生產順序、創新生產工具和方式,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工期不忙時,他潛心專研,精心思考,改進著一切他認為能改進的工藝、調整著一切可日臻完美的參數。2019年,在湖北三寧DMO反應器的生產過程中,原工藝方案為換熱管束臥式整體穿入外殼,需花費約15萬元制作工裝,以保證外殼統一度。然而,該工裝制作周期約為20天,與交貨期嚴重沖突。面對壓力和困難,楊曉玉和同事們迎難而上,創新提出筒體豎起管束立式穿入的方法,不僅節約了工裝制作資金,而且加快了產品交付速度,最終圓滿完成生產任務,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能看見世界的明亮,通過鏡子能看見自身的問題。然而于我,重要的不是窗子或鏡子,而是內心。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堅守初心,定會春暖花開。”楊曉玉說得斬釘截鐵,說得義無反顧。而那兩枚“五一勞動獎章”就如兩個閃爍的光環,熠熠生輝,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