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宋智慧

共華鎮的消防救援車輛
共華鎮位于沅江市北部,鎮域面積150.6平方千米,防汛堤段達53.438千米。鎮域內共有各類企業、門店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工貿企業2家、危化企業6家、液化氣站1家。
近年來,該鎮深入推進應急管理工作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形成了“大提升”“大聯動”“大整合”“大投入”“大整治”的管理格局,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
站位“大提升”,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不斷強化。共華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干部講堂、中心組學習等平臺,帶動全鎮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強化紅線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盡職履職、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著力防風險、保穩定、建制度、補短板,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部門“大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該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鎮應急管理委員會和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下設6個專業救援分部,選優配強專職人員,負責組織和領導全鎮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風險防范、網格化巡查、應急處置、會商研判等工作機制,制定黨政領導和應急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清單,從制度層面固化鄉村兩級應急管理體系。完善24小時輪流值守制度和事故災害信息報送制度,每月開展一次安全專項檢查,形成各類風險隱患臺賬和執法臺賬。針對各類突發事件,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及時調度指揮,各部門單位各司其責,密切配合,確保指揮協同高效。
力量“大整合”,應急救援處置能力不斷增強。按照“一專多用,一隊多用”要求,鎮里依托消防、應急、綜治等力量,組建了一支30人規模的應急救援隊,下設消防、電力、醫療、后勤保障4個小組,應急救援力量輻射全鎮。全鎮17個村(社區)依靠村組干部和在家年輕群眾分別成立應急救援志愿者服務隊伍,由鎮指揮部統一調度,延伸救援觸角。修訂完善應急預案,聘請專業公司制定“1+6”應急救援預案,包含1個總預案和消防、醫療、交通、危化品、工貿企業、防汛抗旱6個重點領域分預案。堅持實戰拉動,編制演練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實戰應急演練,充分檢驗提升應急響應和實戰能力。
資源“大投入”,應急物資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一是經費有保障。堅持“常備不懈、確保供給”,編制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和年度需求計劃。今年共整合籌資100萬元,已建成一棟應急管理指揮辦公樓,采購消防車1臺,組織應急救援演練3次。二是裝備有突破。今年已投入近40萬元用于配發執法記錄儀、塵埃粒子計數器、無人機等高精密儀器,裝備技術力量不斷增強。三是宣傳有氛圍。積極開展應急知識“六進”行動,特別是在暑期防溺水、安全生產百日攻堅等重要時段,集中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四是培訓有效果。積極參加上級專業部門組織的應急設備操作培訓,定期自行組織開展專業消防、救護常識、防汛抗災等專項技能培訓,應急救援專業能力顯著增強;加強對外交流,與沅江及益陽多個兄弟鄉鎮進行了應急救援工作經驗交流學習,探討應急救援戰術戰法和典型經驗,以共同提高鄉鎮應急實戰能力。
問題“大整治”,堅決守住守好安全生產底線。近年來,共華鎮黨委政府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全面部署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工作,全面排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2020年,全鎮打非治違行查處隱患20處,整改20處,其中政處罰14起,打擊力度位居沅江市鄉鎮第一;工貿、危化等企業事故發生率為0,有效處置突發火情14起。2018年,該鎮被評為益陽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連續5年被評為沅江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