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鸝山房”是南朝妙擅琴書者戴颙在鎮江南山隱居時的住所。皇帝屢招不就,戴公父女在虎跑泉畔撫琴整弦,參悟樂理。余音不絕,翰墨生香。后有昭明太子蕭統,在旁編訂《文選》,留下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作為招隱寺的一部分,這里還是駱賓王、王昌齡、劉禹錫等詩壇巨擘憑吊抒懷的對象。如此鐘靈毓秀之地,難怪格非會將它寫進《春盡江南》里!
“鸝聲一起宮商羽”,戴颙深諳莊子逍遙物外的理趣,琴曲詩句盡顯大道之婉轉精微。借用“聽鸝山房”的名號,北師大當代文學與文學創作專業的研究生在《金山》雜志開設專欄。專欄每期圍繞一個貼近生活的主題,展開不同形式的文學創作,并輔以相關評論,以期激揚思想,意味多重。
北師大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在近百年的發展中,為文學事業貢獻了大量一流的作家和學者,成為中國中文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的重鎮。近代學者如梁啟超、魯迅、錢玄同等;當代作家如莫言、余華、蘇童等,他們從北師大走出來,幾乎占據了當代文學的半壁江山。近年來更有賈平凹、嚴歌苓、遲子建、格非、韓少功、阿來、張煒、畢飛宇等十多位駐校作家助陣,培養出一批批年輕的文學創作者。我受邀主持這個欄目,亦有鼓勵學生潛心讀書、發奮創作之意。感謝金山雜志社的厚愛,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鍛煉筆墨的平臺。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從這個專欄里升起幾顆耀眼的文壇新星。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博士生導師 張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