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終極目標,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凸顯學生主體價值。對于初中美術這門學科來說,藝術素養的提升最為關鍵,教師需要靈活融入生活化元素,深化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及認知,提升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保障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審美留下深刻印象。這一點對突破傳統初中美術教學模式的束縛有重要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審美能力;初中美術
引言
良好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自主鑒賞以及創作的過程中實現如魚得水,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顯而易見的影響。許多教師主動從生活中尋求靈感及養分,深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提升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鑒賞能力以及審美水平,保障學生能夠在藝術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素質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要求相對較為嚴格,教師需要拉長戰線,明確核心素養培養的中心地位以及終極目標,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創新及改進,真正打造品質課堂和精彩課堂。
一、美術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實踐教學價值
在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全面性人才備受矚目。這一點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以及學習習慣。美術課具有明顯的藝術屬性,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感知能力的提升最為關鍵,教師需要綜合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元素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及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在深入思考以及剖析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主動積極和樂觀。很多學生能夠主動接受教師的指導,積極參與美術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個人的問題思考能力以及美術文化理解能力。從微觀角度上來看,初中美術實踐教學較為復雜,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為關鍵,在該素養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主動自覺的體驗現實生活以及藝術作品,在自主探索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發展個人的審美能力以及以感知能力,主動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以及價值,從生活知識中獲得更多的靈感。教師需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促進藝術素養向內在素養的有效過渡,保障學生能夠自主創作、自主鑒賞和自主分析,發展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
二、美術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實踐教學
初中階段的美術實踐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及多元,對學生以及教師的動手能力要求相對偏嚴格。在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時,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以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審美判斷能力及美術表現能力為著眼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促進鑒賞活動的有效落實。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水平,保障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這一點能夠有效突破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思維方式、認知水平以及教育背景差異明顯,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全方位培養及提升。藝術創造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中美術教師需要釋放學生的天性,關注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引導學生自主鑒賞和創作不同的藝術作品,將個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細心觀察,教師則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的提升學生的事物認知能力,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以及理解,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色彩的魅力》時,教師可以主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挑選學生在生活實際之中比較常見的美術元素,讓學生能夠產生發自心底的學習意愿及動機,自主分析和鑒賞不同的美術作品。在此前提上,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深化個人對美術作品的認知,進而更好的引導學生表達個人的內心情感,發展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學生也能夠根據個人的社會經驗以及事物觀察結果,主動利用美術展現個人的內心世界。這種育人模式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習慣,對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藝術創造力以及觀察力都有顯而易見的影響。
2.引導學生自主觀摩和鑒賞
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元素非常多元,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創新,針對性的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自主審美。保障學生能夠主動接受藝術文化的熏陶,提升個人的美術核心素養水平。學生的自主感知、鑒賞、創造以及表達最為關鍵,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積極實現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及互動,留出充分的時間和平臺鼓勵學生自主觀摩和鑒賞,提供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新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 2.3 各國校服時,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過程中發展個人的審美判斷能力,教師則需要站在國際化的視角引導學生綜合對比國內外的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搜集和整理資料,強化個人的審美觀念,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較快,學生也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頓悟。另外,教師還需要拓寬教學時間和空間,靈活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刺激學生感官,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觀摩和鑒賞不同的美術作品,個人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較為顯著。
3.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在藝術學科中的出現頻率較高,能夠減輕學生的理解壓力以及審美壓力,為了確保學生自主鑒賞不同的美學作品,加強對學生視覺以及其他感官的有效沖擊。教師需要深入感知作品的核心內涵,抓住美術實踐教學中的重點以及核心,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深入剖析各種藝術作品,在感知情境中提升個人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審美素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有限,課堂教學會受到時空的約束,因此情境教學比較困難。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積極實現枯燥知識、專業知識的通俗化呈現,讓學生在感知情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終極目標。
結語
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關鍵。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抓住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引導學生自由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獨立性,組織學生參與觀摩鑒賞活動,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理解。
參考文獻:
[1]梅麗華. 核心素養下初中美術創新教學的策略探究[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0(27):1.
[2]胡杰.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主題式教學實踐研究——以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一中為例[D]. 山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慧慧(1988 .01—),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人,山西省晉中學院本科,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第一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