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璟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高等職業教育如今越來越被重視,這不僅體現在工作中的個人職業技術能力和素質素養,更是國家對技能型人才教育的一個戰略需求。在高職教育中,職業技能的強化又是集中體現在實訓課程的訓練和實踐中。實訓教學的好與否,除了關乎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的建設齊全以外,教師的教學方法在當代職業技術教育中也越來越體顯得關鍵和重要。筆者在近幾年教授的室內設計項目課程實訓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這種重要性尤其表現在高職空間設計類實訓課程中。
下面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項目1(住宅)實訓》課程為例,探討如何提升高職空間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的效率,以期研究出一種可持續更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今后在企業中向效率型、價值型員工轉化。
高等職業院校的技能課程一般都安排在學期末最后1-2周開展,期末的實訓周也是高職院校常態化存在和辦學的一大特色,重點在于對學生技能素質的再次強化培訓與提升。筆者在學院從事空間設計教學的六年里,發現在每個學期的實訓課程中,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實操總會不可避免、周而復始的出現以下問題:
1)就學生而言,實訓時間段內易出現精力投入不足、松懈的情況,最后敷衍完成任務,導致實訓完成的整體質量不高,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和體驗實訓課技能的關鍵知識點
出現以上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實訓安排在期末這段時間,學生除了要準備實訓作業以外,還有其他多門理論課程的結課作業要完成最終的提交,并且同時要準備考試,尤其在臨近假期,學生心思開始松懈,面對高強度集中度實訓練習,又要準備考試和其他課程的作業,再加上對節假日的期待,導致一部分同學力不從心,一部分同學心不在焉,沒有心思沉浸到實訓的學習中來,因而很容易降低實訓的完成質量。第二,空間設計實訓課程有模擬實際項目設計工作中workshop的團隊合作制度,在這種實訓的工作流程中,有學生因是小組合作的方式而缺乏積極性,又因為實訓成績最終是給每個學生評分的方式,認真完成實訓操作的學生又擔心以小組的方式制作老師打分的公正性有偏差,也比較擔心小組中不作為的同學會影響整體制作的效果,從而影響自己的最終得分,所以多多少少會產生消極的心態,從而也會影響實訓學習的質量。
2)就教師而言,希望學生能更多的掌握實操技能,但實訓課布置的教學任務難以及時按質量去完成,長此以往,達不到教學目標和教學期望值,會降低教師的實訓備課和授課的熱情,從而進一步影響教學效果。
一方面,藝術設計空間類教學的實訓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任務是平行(同步進行)又互相影響的。例如在教授《室內設計項目1(住宅)實訓》課程時,其中第二天的實訓任務是小組要完成住宅室內空間多個區域的3D效果圖繪制,而此前一天,組員還在繪制和確定CAD平面布置圖和立面的設計樣式,這時如果平面和立面圖紙還未最終完成,在CAD已大致無誤只需要微調細節的前提下,3D效果圖仍可以和CAD同步進行繪制建模;反之,效果圖依據平、立面圖設計建模后發現空間尺度和布局還存在需改進的地方和問題,也可以對平、立面CAD進行修改,這兩者是互相關聯的。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這樣協同聯動的實操技能,老師往往需要在實訓備課上花更多心思設計教學、安排任務和精準考核。另一方面,藝術設計空間類教學的特點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審美積累和三維空間的想象,再結合教師講課時的設計方法的引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因此課程的教授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這需要學生不斷地接受大量的方案,長期積累達到審美意識。但是實訓課程有個局限就是課程時間較短,一般在18-24個課時內就需要完成從平面設計制圖到效果圖繪制到文本編排一整套流程,這就和設計課程的教學特點存在相矛盾的地方。因此老師布置的實訓項目任務在短時間內通常大部分學生很難按時完成好,且難有高質量的水平的設計作品呈現。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得不把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做簡化或者降低實訓的要求和標準,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職業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從教育部牽頭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項規則中就能發現這個趨勢。以高職組的建筑裝飾技術應用賽項為例,就要求參賽學生們組隊,在規定是時間內,又快又好地完成賽項任務。這就證明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度是檢驗學生技能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這也正好與現在我系藝術設計空間類實訓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的目標相吻合——鼓勵學生高效完成項目設計。
那么在這么短的實訓課程周期內,教師應該如何平衡以上的因素并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怎么樣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如何有效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從而達到空間設計教學的目標?實訓項目設計過程中是否要分組?如果分組完成實訓,學生應如何合理分工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老師如何知道誰多做誰少做?如何避免學生偷懶?要設置一個怎樣公平有效的評價標準來規定學生才能讓老師服眾?如何檢驗技能水平,評價與判斷成果?針對以上問題和現狀,筆者在備課和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地反復思考和總結,試著用一些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探索出來有效的解決方案,目前收效良好。
下面以室內設計項目1(住宅)實訓課程為例探討高職空間設計課程實訓的高效教學方法。該實訓課程內容的設計是通過對《室內空間項目策劃與設計1》課程知識點的復習,總結并綜合前期所學專業技能,圍繞一個LOFT住宅項目所開展的CAD、3D、SU、PS等多項設計技能的綜合訓練,小組成員在規定的實訓時間內,對LOFT住宅項目方案設計的同時展開文本制作匯報與展板編排設計。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本實訓課程的學習,能夠根據不同的使用者在流行的LOFT戶型內提出最佳的居室室內設計方案,基本掌握一套完整的家居室內設計的設計流程和設計內容,完善各個實訓環節圖紙,鞏固電腦繪制設計圖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于培養學生個人的分析和創新能力,方案圖文闡述與整理的邏輯能力,以及團隊中的溝通和協作能力,以及掌握對所有圖紙和文件進行展板的編排設計與匯報的技巧。
因此,筆者重新思考并重點設計了實訓教學中的分組辦法與評分規則。為了讓學生在短期的實訓學習過程中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提高制作的效率與質量。具體的做法如下:
在內容的設計上,需要老師提前做好每天任務和目標規定,不同以往計劃的是,這個內容的安排要循序漸進,不能太難,也不能脫離前后兩天任務的關聯性,教學任務要有一定的邏輯聯系。這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教學設計經驗,同時需要花足夠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設想可能會出現的設計成果,更需要掌握該班學生的學情狀況,針對性地備課,定制化地設計教學內容。這對于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以往探討現代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特色、專業辦學、專業定位的過程中發現,實施“工作室制”或“工作室化”教學模式將更有利于人才培養[1],并且“工作室化”小組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校園實訓基地為載體,可見高職空間設計課程實訓的分組教學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傳統的分組一般是老師或者學生自己選擇本組的專業較好的優秀生做小組長,組長負責統籌和設計整體。本實訓教學模式的分組規定,除了保留組長主要統籌的權限以外,再采用“輪換負責制”。即每天都有不同的成員負責當天不同的設計任務,老師對應分組名單檢查每天不同小組長的協調情況和小組完成的進度,按天給負責人評分。這樣就避免了組員中有學生覺得在合作的過程中不關自己的責任,而產生在設計制作中不認真和懈怠的消極情緒,人人都參與負責管理,有利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例如本實訓課的過程中,采用“種子選手”為設計主要負責人的方式進行組隊設計,且選種子選手的設計方案為小組的深化設計作品。每個項目小組為5人,共8組,且每個任務環節需要每組上報詳細人員分工名單匯總給指導老師,每天實訓的主要任務需每組組員各取所長來安排組長,每個組員每天都需輪流負責工作的安排與協調,采取責任制評分。每組從方案意向到各類圖紙呈現再到文本編排與課堂匯報,全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在實訓教學的設計上,往往對學生成果難易程度的標準是最不好控制的,因為實訓操作教學時間短,室內空間設計的教學知識點前后關聯性強,且需要完成的內容較多,這就必須要利用一個團隊的力量來實現實訓目標,這也是符合學生將來要融入的空間設計工作需要多配合交流的性質特點,來提前鍛煉職場上的溝通和協作的能力。但是在小組的制作部分往往難以做到人人均衡和絕對公正的評分標準。因此為了創造出一個更為公平的考評環境,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設置讓學生合作完成實訓作業的文本設計部分,還在實訓結束后三天內要求提交以小組的方案設計,每位同學再獨立完成展板的設計制作部分。也就是說在實訓課程規定的時間內,優先小組合作完成從方案意向到各類圖紙呈現再到文本編排與課堂匯報,課程結束的課后作業,個人再完成展板的編排設計內容。最后實訓的評分是以小組完成情況+個人完成情況綜合打分,這樣也充分利用和預留了制作的時間,保證了實訓成果制作的質量。(如圖表一)
圖表一:教師提前制作的Workshop臨時項目設計小組分工+進度安排表
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時間短,采用短期制作的評分標準來給學生打分。這就需要詳細地制定打分的細則,建議采用按天打分的方式,量化整體打分的標準(如圖表二)。如本實訓分組中的輪換負責制,按天給負責人評分;難項合作完成和易項單人完成共同測評等打分計算手段;教師需為每個小組設計更加精細化的打分專用表格,按天記錄評分,責任到人,并在每天課程結束后及時統計并公布當天實訓的成績讓學生核對,這樣利于他們職業核心素質的養成,即有助于學生間互相督促,也增加個人在團隊中的榮辱感,之后必會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加強個人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參與,學會協同合作,加快實訓制作效率。為學生設置一個平衡的考核評價規則,創造一個公平、智慧的合作與競爭環境,也是學生全情投入實訓課程制作而后提升效率的關鍵。
圖表二:量化整體打分的標準
筆者從室內設計項目1(住宅)實訓課程的實踐教學中總結的以上四點教學方法,還有許多需完善補充的地方,比如有時精確到分組應以多少人為一組這樣的細節都需要教師結合學情去具體思考。實訓設計和教學中老師的心態要擺正,實訓成果的期望值和教學中的突發狀況要懂得及時變通和靈活調整。再如傳統室內設計項目教學成果檢驗的方法需改變,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統計分析數據;采用隨時考勤,計時、限時,主動控制學生的課堂完成時間,限定學生最終成果的提交時間等;空間項目實訓的評分標準是追求短時間內的最好效果,而不是長時間的制作效果等等這些細節的問題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探索。
大國發展需要工匠精神,工匠之行是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之術是用對方法去創造價值。高職教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這樣的工匠精神,創造和尋找一種適用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協作的職業素質,因此高職室內空間設計項目的實訓教學任務對于每個教師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師要本著對學生專業教學負責任的態度,在實訓教學任務中抱有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去思考研究,需要老師課前花很多時間去分析,去做教學設計的模板模型和分組模板,還要思考眾多平行任務間應如何配合,以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共性和了解專業特點為前提,設計出一套符合自己空間項目實訓課程的教學和評判標準,探索出一個高效地教與學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