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富林
(浙江金聯水利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1)
水電工程通常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我國現行項目法人制、監理制主導體制下,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具有協調工作量大等特點,使得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單位大多采用多層級、行政式管理模式。當前水電建設環境發生變化,由于人為因素影響,傳統管理模式存在數據碎片化問題,水電工程建設工作效率不高,工程管控能力不能滿足工程管理精細化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電工程建設職工遠離城市,與職工改善工作條件需求矛盾突出。必須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實施管理創新,提升水電工程建設管理效率。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眾多信息化、智慧化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等概念誕生,各類新技術快速發展為探索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奠定基礎。智慧工程在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智慧工程涵蓋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將新技術產生先進生產力與管理塑造生產關系結合。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各行業努力適應新技術帶來的社會結構變化,智慧制造等概念相繼提出。本文從智慧工程基本概念、建設目標、管控模式等方面研究,探索智慧工程理論體系【1】。智慧工程是以生命周期管理、全要素智能調控為目標,通過打造工程數據中心與決策指揮平臺,實現自動感知、自主決策的柔性組織形態。
智慧工程將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深度融合,決定與其他智慧建設數字化不同,其主要特征體現在智慧工程圍繞風險管控,通過建設智能管控體系,實現風險管控智能化;智慧工程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做到人機交互、價值共享,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影響;智慧工程通過工業信息技術融合,實現機構設置精簡化、專業分工科學化,管理層級扁平化;智慧工程是全面系統網絡化,應按全面創新進行規劃建設,做到全面數字、全面智能,系統建設注重統籌布局【2】。智慧工程主要目標包括全方位風險預判、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實施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打造流程規范的工程管控體系,形成全面數字、全面智能的管理形態,實現從項目立項,建設實施、移交運營到工程壽命終止的全周期管理。

圖1 智慧工程管控模型圖
圍繞工程建設管理核心內容,提出由基礎感知層、業務支撐層、智慧決策層等組成工程技術架構。基礎感知層為數據平臺提供信息采集功能,數據管理層是對感知層信息集成,包含所需基礎空間地理、工程圖檔等方面數據信息。業務支撐層針對水電工程移民工程等業務板塊,對工程狀態信息即時傳達為基礎,借助三維數字移交等前沿即時,實現對工程建設高效管控【3】。綜合管理層以三維可視化單元工程為載體,集成質量安全、投資進度數據信息,實現過程建設綜合管理。智慧決策層通過關鍵信息快速獲取,建立跨平臺,可視化決策會商平臺,實現決策管理智能化總體目標。
為適應工程總包模式下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利用數字化解決工程建設困難,提升管理效率,通過開發建設基于多維BIM設計施工管理系統。設計施工BIM管理系統由工程數據中心與業務應用構成。工程數據中心用于管控項目設計施工形成各類文件,數據信息,確立系統繼承規范接口。業務應用構建在工程數據中心上,開發系統業務模塊。
依托設計施工BIM管理系統質量管理模塊及智能溫控、智能灌漿系統,研發智慧管理系統。系統研發以數據為切入口,利用多維BIM技術手段對質量進行全過程管控。采用互聯網等技術研發BIM質量管理子系統,構建移動APP端結合的電子化質量驗評體系;通過建立動態智能溫控理論模型,研發穩定高精度控制儀器設備,構建大壩砼智能溫控子系統;基于面向對象編程技術等,構建具備數據層、應用層的完整架構,融合實時監控等知識體系,研發砼振搗質量監控分析子系統;通過灌漿數學模型連接系統應用邏輯層,將數學模型與可視化分析原理結合,研發大壩灌漿實時監控分析子系統;通過云相機平臺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為質控過程可溯性提供技術支撐。
針對傳統質量驗評中表單書寫不清晰、歸檔耗時長等缺點,開發質量管理APP,移動端系統基于智能手機方式開發,操作系統采用iOS系統,功能包括現場驗評執行等,系統支持線下現場驗評。實現質量資料規范化、質量動態管控。采用MD5加密方案,確保電子歸檔合法性。質量管理獲取項目信息,依據不同分類標準制作類型,分成小類展示成樹狀接口,獲取每個項目ID,制作成每個項目近期完成驗評表單。質量管理APP包括ABCDE功能區塊,A區塊以輪播形式展示項目相關圖片;B區塊點擊相應按鈕進入相應工具;C區塊與BIM系統同步;D區塊與E區塊中“我的任務”同步;點擊跳轉至任務。E區塊包含通訊錄等模塊。點擊新聞標題,如質量信息統計信息模塊,通過接口獲取BIM系統質量管理模塊數據。點擊質量信息統計按鈕,進入單位工程質量信息統計界面。
相比傳統質量管理手段存在不能及時進行施工質量管理等問題,質量管理創新體現在管理手段數字化,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研發智能建造質量管理系統,實現施工質量信息動態管理【5】。實時獲取施工質量數據信息是質量分析的基礎,智能建造智慧管理系統采用移動PDA技術等,實現砼溫控信息數據、灌漿施工數據實施采集,通過無線網將采集數據傳輸至服務器存儲。
BIM質量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在線分析,實現對數萬計單元工程質量管理。智能溫控系統通過平臺實現海量溫控數據統計管理,對大壩混凝土出機口溫度、降溫速率等要素進行實時統計分析;智能振搗系統實時對振搗位置、插入角度等進行監控;智能灌漿系統對施工進行可視化展示,生成單位注灰量、透水率與注灰量關系曲線圖,分析統計表等。基于實時采集信息,對BIM信息在線提醒;基于溫控信息實時分析,對大壩溫度場進行仿真分析預測;振搗監控系統通過客戶端對施工實時遠程可視化監控分析;基于對灌漿實時監控,實現對灌漿異常施工情況反饋;通過對現場施工質量管控,及時解決質量問題。
隨著工程進展開展水電站EPC數字化建設管理創新等系列工作,通過專題會議、分級導航等形式吸收參建方意見,構建基于BIM設計施工管理統一平臺。隨著工程推進,開展繼承智能振搗、全過程影像采集等子系統,形成質量智慧管理系統。通過對工程建設人員進行培訓指導等方式,形成完整的系統應用流程,為治理智慧管理系統服務于水電站工程建設奠定基礎。信息采集、反饋時間縮短,質量管理記錄更規范,管理質量明顯提高,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
目前水電行業基于數字化、信息化大壩智能建造質量智慧管理,通過智能溫控、智能灌漿集成應用管理,實現對工程施工質量全過程管控,解決傳統質量管理模式存在分析反饋滯后等問題,為水電工程EPC建設模式下質量管理方式創新實踐提供新的管理方法。通過發展大壩信息精準感知技術與存儲技術及反饋技術等,有助于實現大壩智能建造智慧管理技術提升,為工程智慧管理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