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魯 義,劉藝倫
(1.連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隊,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湖南科技大學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承擔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目前許多地區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城市群”[1],這是國家工業化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主城區指被劃入中心城區、衛星城鎮、工業區、倉儲物流區以及擬開發地區的區域,這些區域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別存在人員密集、基礎設施薄弱、城市規劃尚未規范等消防隱患,給城市消防帶來了潛在壓力,一旦發生火災,將對城市的正常運行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2]。2020年2月11日,遼寧省葫蘆島經濟開發區一企業蒸餾裝置發生爆炸起火,經過當地消防救援機構5個多小時奮力撲救后,完全撲滅火災。此次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傷。2020年8月29日晚,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一小區發生火災,造成一9歲男童死亡。上述案例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城市消防工作的開展如何做到針對性、長效性,是當前保障城區穩定發展的重要課題。
受城區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需要限制,一些生產運行中存在危險因素的企業以及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場所(如:實業公司、制造業生產廠、幼兒園和菜市場等)存在拖延整改消防安全隱患的現象,許多轄區的重點場所中“三合一”、群租房等場所大量存在。此類場所往往存在耐火極限低、火災負荷大、場所消防設施匱乏及人員消防意識淡薄等問題;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使用老舊廠房,耐火等級較低,周邊私搭亂建情況嚴重,嚴重占用了防火間距,消防設施不完善;部分人員密集場所消防設施癱瘓,人流密集,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起群死群傷事故。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見表1。

表1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Tab.1 Judgment of major fire hazards
部分單位未在復工復產前進行全面消防安全“體檢”:對建筑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保;開展復工復產前員工消防安全培訓。復工后,未能合理安排生產計劃,趕進度、搶工期,對于消防安全無暇顧及,消防控制室不能安排雙人持證上崗,導致消防控制室形同虛設、消防設施老舊嚴重,特別是消防給水系統長期得不到保養。部分工廠未能對超負荷運轉的機器設備進行巡查監護,未能對明火作業部位及容易產生電火花、靜電積聚的部位落實專人看護和預防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八條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十條中都有專門對物業管理公司的消防職責的明確規定[3],目前許多住宅小區、多產權、多使用權建筑的消防設施基本依靠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維護。但絕大多數物業管理公司主體上對消防管理工作不重視,導致部分建筑、尤其是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故障頻發,甚至是設施系統癱瘓,給民眾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許多城市規劃初期對城市的發展速度與規模估計不足,導致城市消防布局的設計體量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消防需求,體現在以下方面。
(1)消防站點不足。消防站建設缺口問題亟待解決,許多城區工業園消防站建設推進緩慢,且消防站相對集中在城區地區,轄區保護面積過大,無法滿足一些偏遠地區滅火救援需要。對于一些普通消防車輛無法進入的城郊接合部等地區,缺少能快速反應和有效撲救初期火災的微型消防站。
(2)消防水源匱乏。市政消火栓建設總體欠缺較多,未能與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同步推進。許多老城區內消火栓數量嚴重不足,主城區內市政消火栓損壞率較高。對于一些城區來說,盡管其水系發達,但沒有建設消防取水碼頭,導致天然水源的利用率不高。
(3)消防經費投入不足。許多市級財政消防業務經費主要是保障支隊本級及所轄大隊正常運轉的維持性經費,在消防車輛裝備經費保障方面,區財政部門并未形成專項裝備經費保障機制。
(1)基層政府落實消防職責不到位。鄉鎮(街道)等基層組織未切實落實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從全年火災發生以居民火災居多來看,說明基層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沒有真正落地,鄉鎮(街道)消防工作辦公室的消防工作職責、任務不夠明確,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管理經驗缺乏,村、社區消防巡查檢查、消防宣傳教育沒有形成常態化,“三合一”、群租房等場所大量存在,嚴重影響基層消防的安全穩定。
(2)職能部門主動履職意識有待增強。當前,部分職能部門存在思想意識上的誤區:對抓好消防工作的憂患意識、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所弱化,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開展消防工作時僅停留在發文部署階段,缺乏真正開展工作的動力和措施;不能主動對本行業、系統的社會單位開展檢查,無證場所較多,對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也缺乏整改的決心,存在敷衍應付的現象,消防工作主要靠消防部門單打獨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社會單位“四個”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未按照要求履行法定消防工作職責:日常檢查不到位,火災隱患消除緩慢;單位自救能力弱,不會撲救初期火災;單位員工疏散技能缺乏,自身安全難以保障。部分重點單位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畏難情緒,有得過且過的思想,存有僥幸心理,工作不積極,不愿下工夫、花力氣。
當前消防預警手段主要依靠一些傳統的感煙探測器、溫度傳感器等元件或是人為檢測來達到對災害的預判。這些傳統的預警方式在觸線報警時,災害已經處于發生狀態,此時進行救援可能已經處于被動態勢[4-6]。且當前事故案例中不乏因報警系統失效而造成救援行動的延誤,或因監測人員松懈或其他原因導致對火情的錯誤判斷,最終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科技強消”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但“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的消防指揮平臺建設進度較慢,目前利用大數據已具備根據天氣等外部因素或以往事故發生的細節對某一特定場所的消防狀況進行分析的能力[7-8],但尚未有針對此技術進行系統開發應用于消防預警的團隊或個人,此技術領域需要建立的數據庫還處于起步狀態,“科學預警”技術從完善到真正投入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消防安全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消防責任是否落實。①落實政府消防工作責任制。健全政府部門消防工作協調機制,聯合推進消防宣傳教育、火災隱患整治、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多種形式消防力量發展等基礎性工作任務。聯合各職能部門對行業無證場所依法進行關停、取締,聯合城管局、住建局對違章搭建依法進行拆除。②加強監督檢查考評。健全政府消防工作檢查考評制度,將消防工作作為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文明城市創建和平安創建等考評范圍,定期開展檢查。③嚴格責任追究。在嚴格考評的基礎上,要完善獎懲機制,落實消防工作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消防責任制落實到位、工作突出的,要給予表彰獎勵;對涉及消防安全事項不依法審批、不嚴格把關的,對重大火災隱患督促整改不力導致重大火災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負責人和具體責任人的責任。
著力抓好復工復產單位、高層建筑、“三合一”場所、居民住宅小區等場所排查,對排查出的火災隱患逐一列出清單并登記造冊,分級分類制定整治標準,對存有重大火災隱患的單位,堅決提請政府掛牌督辦[9]。對已排查發現的重大火災隱患,要加大幫扶指導和督改力度,對久拖不改的重大火災隱患要實施媒體曝光,以輿論壓力營造良好督改氛圍。針對梳理排查出的區域性火災隱患,要分類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和整改目標,確保重點區域火災形勢穩定。
①在“三合一”、群租房等場所推廣安裝獨立式感煙探測器、簡易噴淋及漏電保護裝置[10];②升級政府專職消防隊為一級政府專職隊,切實把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成為參加滅火救援工作的一支中堅力量;③加快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能有效預防小火災的發生,提高消防場所處置應急事件的能力。
切實轉變消防部門宣傳消防單打獨斗的現狀[11],整合現有的宣傳資源,拓展消防宣傳教育陣地,搭建立體化宣傳教育平臺,在人員密集路段、新建小區建設一批固定的消防宣傳欄、廣告牌,加強各級、各類專欄、專版和傳統宣傳陣地建設,將消防知識普及和宣傳陣地建設融入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12-13],深入推進消防安全“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網站”工作,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14-15]。落實學校消防安全教育“課程、教材、師資、場所、活動”五個到位,扎實推動消防元素融入城鎮公園、市民文化廣場等公益性設施建設。協調廣播電視、報紙期刊,在黃金時段、重要版面和顯著位置,免費刊播消防公益廣告,督促相關網站和微博、微信加大消防公益宣傳力度,廣泛利用戶外視頻、廣告牌、樓宇電視、宣傳櫥窗等媒介,大力普及消防安全常識技能和法律法規,形成濃厚的消防宣傳氛圍[16]。
目前,城市主城區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對城區的發展造成了潛在威脅,做好火災防控工作仍需要由上到下各級職能部門以及民眾的同心努力,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要求,落實行業部門職責,全面排查整治火災隱患。并加強社會面消防宣傳工作,深化消防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園”工作,完善消防體制和執法領域,為城區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