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歆,洪 露
(1.安龍縣自然資源局,貴州 安龍 552400;2.興義市人民醫院,貴州 興義 562400)
土地是社會發展的天然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我國高度重視土地的管理與利用規劃,先后出臺了五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其的實施加大土地用途管制的力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從而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維護了農民權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但是,農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也存在建設布局散亂,用地粗放低放和鄉村風貌退化等問題?,F在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項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歷史性的任務,要想完成這項任務,不僅迫切需要通過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而且通過實施村土地利用規劃來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各項具體要求。由此可見,村土地利用規劃是鄉(鎮)土地總體規劃的有關內容和安排進一步細化,也是規范農村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統籌合理的深化。因此,村土地利用規劃試點探索適應美麗鄉村綜合整治的技術,探索適應村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安排及尺度的田水路林綜合整治的技術,即是探索如何創新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的新技術。
3S 技術是RS 遙感技術、GPS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和GIS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統稱。其主要由:(1)衛星定位技術;(2)空間技術;(3)傳感技術;(4)計算機技術;(5)多學科現代信息技術組成。其既具有空間信息采集與管理功能,還具有信息表達與處理功能,同時又具有處理海量信息和存儲的兩大特點。3S 技術不僅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與治理,自然資源的調查、開發與利用,而且大量應用于區域與城市規劃和管理工程設計、建設與管理,同時3S 技術堅強地支撐在村土地利用規劃數據采集、信息管理及圖形制作等各個環節中。
GPS 即全球定位系統,其由空間星座、地面監控和用戶設備三大部分組成。它既具有定位的靈活性、快速度及高精度特點,又具有操作簡便及全天候作業特點,同時還具有信息自動接收以及存儲特點。其用于全球授時、山體測高及地形測高,又用于制導、國界測定、航天定位、武器的導航定位、工程建設和交通管制,還用于海島與礁石聯測、地殼運動和測量板塊等。
RS 是指從遠距離高空的各種平臺上利用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等電磁波探測儀器,通過攝影和掃描、信息感應、傳輸和處理,從而研究地面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及其環境的相互關系與變化的現代綜合性技術。[1]其具有高分辨率特征、多時相性特征,多傳感器特征。其不僅應用于社會持續發展、資源綜合規劃與利用,而且應用于氣象外測預報、自然災害防治、農作物估產與環境動態監控等方面。

圖1
GIS 即地理信息系統,其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首先把遙感所獲的空間分布的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特殊的格式輸入及存儲,其次進行檢索及更新,然后顯示制圖,最后進行深入細致分析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管理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還可以對各種信息進行客觀及公正的分析,探索空間實體彼此間的相互聯系,也可以對在一定區域內分布的現象和過程進行綜合處理。其廣泛應用于國土普查、土地利用數據庫及動態監測等方面。
村土地利用規劃是艱巨而復雜的工作,不僅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而且還要把該信息使用現代科技信息處理技術進行分類、處理及利用,同時,在村土地利用規劃的各個階段,對信息提出了嚴格而具體的要求,為此,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3S 技術在村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村土地利用規劃第一階段是數據獲取,其主要包括土地數據收集、梳理和處理三個方面。因土地的數量、位置、質量及其價值等屬于重要信息,而這些信息具有相對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同時還具有數量巨大的特征。過去處理這些信息是利用傳統的實地踏勘方法獲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花很多時間,由于時間和經歷的關系,所得信息變成“死”的。
隨著先進的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使遙感技術向精細的高分辨率方向發展,這樣RS 技術成為獲取土地信息的普遍方法。[2]使用QuickBird、Geoeye-1 等遙感衛星獲取的遙感影像最大成圖比例尺達1:5000,就能達到鄉村土地利用規劃的1:1 萬比例尺。通過RS 能將動態實時信息及時獲取,再把該信息傳輸給GIS 進行分析及處理,這樣不僅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數據及理想的圖件,而且可以把土地信息十分及時準確地反映出來。同時還可以根據土地的有關信息快速確定各類用地的具體范圍,也可以為以后的土地規劃工作提供服務。因此,3S的準確性、實時性及高效性的特點將在土地利用規劃的數據收集、梳理和處理方面展現出來。
在村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及其實施中,只有對土地利用現狀、類型的權屬及面積等問題及時清查,才能保證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數據比較可靠、圖斑基本一致及地類正確,從而確保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應用的科學性。因此,必需依靠3S 技術平臺,在鄉級總體規劃信息庫的基礎上,認真結合本村土地利用規劃的業務流程,做好村級總體規劃編制、修改、實施的自動化管理。這樣可以降低主觀因素分析和決策土地資源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使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得到加強。
因為村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審批和實施涉及大量圖件、指標等空間數據,對規劃成果質量和管理的時效性要求都很高。[3]由于過去鄉(鎮)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圖件、文本、說明和表格)均以圖紙、文本兩種陳舊的形式管理和保存,這樣不僅利用效率低、共享性差和成果保存難度大,而且應用靈活性方面,信息獲取方式及傳播形式均受限制。因此,為了加大利用規劃信息與數據的科學、合理、有效力度,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公眾參與性和開放性,并發揮規劃的實際作用,故一定要建立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

表1
納賴村位于安龍縣萬峰湖鎮西北部,距萬峰湖鎮政府所在地約 6 公里,東鄰永和村,西鄰馬安營村,南抵萬峰湖,北鄰下箐村,總面積18.41 平方公里,最低海拔是637 米,最高為1458 米,年平均氣溫1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濕,雨量充沛,環境宜人。納賴村村域范圍內含天字湖景區、千畝梯田景觀及石林,自然景觀資源十分豐富。該村人口較多,農民經濟收入及生活水平偏低,是安龍縣精準扶貧的村。本項研究的土地信息數據是利用3S 技術獲取選用2030 年土地利用規劃圖(村莊),如圖1 所示。對納賴村土地利用現狀進行了較詳細的分類,得到了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實施用地/其他用地等8 個一級地類和水田/旱地/其他地園/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其他草地/村莊/采礦用地/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公路用地/農村道路/河流水面/山庫水面/坑塘水面/內陸水面/田坎/裸地等18 個二級地類。通過RS 進行疊加及配準的處理,并且結合實際的調查和統計進行分析,最后得到村土地整治實施區域規劃前后地類對比表,如表1 所示。
從表1 可知納賴村土地整治實施區域規劃總面積是1839.92 公頃,規劃后耕地面積增加38.45 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增加5.4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增加7.08 公頃,其他用地面積減少50.93 公頃。
村土地利用規劃是基于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詳細規劃,它是指導農村土地整治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各種產業發展規劃等微觀用地規劃。要搞好該項規劃,首先要有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其次必須有先進的3S 技術作為輔助,再次還要廣大農民積極參加,這樣一方面使村土地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使村容村貌不斷改善,同時農民的經濟收入會快速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