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于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體系的支柱。在執政多年后,中國社會為中共治理下的國家成就感到驕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國的黨員也從不足60人的小黨弱黨發展為擁有超過9000萬黨員的大黨強黨,其背后的“長壽”秘訣是什么?
2021年1月19日,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的一篇題為《100年后的中國共產黨》的文章,引發國際關注。文章指出創建于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體系的支柱。在執政多年后,中國社會為中共治理下的國家成就感到驕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必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標注。開啟歷史新征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是建黨百年來前所未有的重要關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既要充滿信心,也要居安思危。必須特別考慮一些要素,以了解其持久性、當前狀況和面對的挑戰。
“長壽”秘訣之一在于其診斷、決策和動員資源的能力
文章稱,“中國特色”是一種獨特音符,源于中國文化的差異力量,并得到了一種公開的與西方不同的世界觀的支持。無論是基于亞洲文化、人口統計還是歷史背景,“中國特色”都是亞洲巨人例外主義的一種表達。
那么,中共“長壽”的秘訣是什么?中共在迎來建黨100年之際,自然會特別關注自己的未來。在擔負起中國命運長達70多年的時間里,中共的生存能力在冷戰結束后蘇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陣營命運的襯托下已經得到了驗證。盡管道路坎坷,但中共仍然學會了如何在拒絕西方提出的方針的基礎上推動復興。
中共“長壽”的秘訣之一在于其診斷、決策和動員資源的能力。中國領導人將其路線圖中的兩個階段(2035年和2050年)視為戰略規劃的里程碑,而在該規劃中,繁榮必須基于政治連貫性。富有遠見的鄧小平曾明確指出,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時期將持續至少100年。這個時間點正逐漸接近。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了對成百上千種促進經濟增長和人民福祉的方法的探索和測試。由此,在這一過程的最后階段,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地位躍升帶來的自豪感為中共提供了證明其執政得當的有力依據。
牢牢把握“國之大者”
隨著實踐發展與時代變化,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復雜性增加,執政的難度和風險加大。通過自我革命不斷提升執政能力,既是政黨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治理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
如今,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共將議程的重點放在尋求基于法治的新合法性上。意識到經濟進程或將在未來5年經歷深刻的結構性挑戰,中國尋求打造新的“雙循環”發展格局。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新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新趨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及時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中共正在負責中國社會的全面轉型,以期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可以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夢想。這就要求實施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使中國的經濟和技術處于全球進步的最前沿,還需要改善其社會議程中無數方面以及迄今為止仍未得到充分解決的一些問題,同時尋求在世界范圍內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國之大者”,錨定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觀大勢、謀全局、抓大事,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擔當作為,增強斗爭精神,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共能夠長期執政的三個支撐點
走過70多年的執政歷程,并考慮到類似情況下的其他經驗(從革命制度黨執政時期的墨西哥到蘇聯共產黨執政時期的蘇聯),執政黨的長壽問題已成為中國政治的中心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也面臨生存課題。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對于中共來說,加強“黨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對于中共而言,要想找到“長壽秘方”以保持持續執政并避免系統性危機的發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完善和更新其合法性的基礎。
中共的合法性基礎建設已經從最初的基于革命階段和后來的基于發展繁榮階段,進入了第三階段,即基于依法治國階段。在這一不斷升級的進程中,中共徹底排除了西方民主-自由模式的選項。
文章稱,在中共對長壽的渴望中,我們可以找到三個支撐點。
首先是其治理效率和已被證明過的能從容應對最復雜挑戰的能力。如果將1949年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幾乎與1890年相當)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這種巨變是顯而易見的。如今,中國已宣布自己徹底擺脫了極端貧困,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中國對新冠疫情的控制工作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一開始不穩定,后來逐漸走向成功。
其次,中共能夠靈活適應國內和國際層面不斷發生的變化,識別新的趨勢、格局和周期,并能夠在堅守黨的“精神實質”的前提下,順利完成領導層的更新。這既保證了連續性,又體現出一定靈活性,對于確保中共忠于其歷史目標極為重要。
最后一點是對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視。在這一方面,習近平已經通過許多著作和論述進行了強調。好的治理必須基于道德規范的總體視角。習近平不斷改進治理模式的設計,旨在確保中共執政路線的生命力。
決定共產黨人精神面貌的,從來不是時間長短,而是初心和使命的力量。近百年猶未老,一世紀正青春。共產黨人永遠年輕,9000多萬同志聚在一起,9000多萬黨員走向四方,一棒又一棒接力,一代又一代奮斗,邁出的是腳步,贏得的是未來。(《參考消息》2021.1.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