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美國選民選擇了華盛頓的局外人特朗普,卻沒料到他會動搖美國民主的根基——選舉。一些高級官員在短時間內意識到這位總統與此前的總統截然不同。FBI前掌門人科米表示:“他給白宮帶來的混亂,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特別怪異的特別總統”
2021年1月6日,美國民主黨拿下佐治亞州兩個參議員席位,成為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以微弱優勢掌控著眾議院,這意味著該黨十年來首次同時掌控國會兩院,對新任總統拜登接下來的執政來說是重大利好。但這對特朗普來說則是一記重大打擊——他成為美國自1932年以來首位在第一個任期內同時輸掉白宮和國會兩院的總統。
特朗普曾被戲謔為“美國特別時期選舉產生的特別怪異的特別總統”。雖然拜登勝選早已成為既定事實,但特朗普及其激進支持者卻一直拒絕承認失敗。1月6日也是美國國會舉行聯席會議批準拜登獲勝的日期。當天,特朗普支持者襲擊國會大廈,導致對拜登的認證過程被迫中止,還導致4人死亡,而且當時的大廈內還發現了一個簡易爆炸裝置。
1月7日,至少十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外交官員,聯合國、歐盟等多個國際組織官員,均表示對華盛頓發生的狀況深感震驚。一些領導人直接點名特朗普,稱他個人應該為暴力負責,也有責任解決這樣的狀況。
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美國選民抱著“反建制”“打破政治僵局”的期待選擇了華盛頓的局外人特朗普,當時恐怕沒有人料想到他會動搖美國民主的根基——選舉。一些對特朗普有近距離接觸的高級官員則在很短的時間內意識到,這位總統與此前的總統截然不同。
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則在回憶錄《至高忠誠》中表示:“他給白宮帶來的混亂,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不遵守政治規則”的總統
科米1960年出生于紐約,198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7年進入美國司法部工作,2013年被奧巴馬提名擔任FBI局長,成為該機構歷史上的第七任掌門人。在科米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見證了五位美國總統的更替,并與小布什、奧巴馬和特朗普直接共事。
2017年5月,科米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特朗普辭退,舉國嘩然。處于漩渦中心的科米未發一言,在一年后攜自傳《至高忠誠》重回公眾視野。在這本書中,他記敘了他的成長經歷,職業生涯中的標志性事件,以及他對共事過的三位總統的評價。
與特朗普的第一次會面就讓科米意識到這是一位“不遵守政治規則”的總統。在特朗普正式就任后,他違反了白宮不應與FBI有過多私交的不成文規定,邀請科米前往白宮參加私人晚宴,并要求科米作出“忠于自己”的承諾。
科米說,在和特朗普的談話中,他總是強調“大家都這么想”,這事“確實如此”,一直強調,不容辯駁,其他人根本插不上嘴。因此,正常談話就變成了特朗普的一言堂,其他人的沉默就會自動被認為是同意了特朗普所謂的“事實”。
令美國國際聲譽遭受重創
在與特朗普短暫的共事時間里,科米注意到了他與前任總統迥然不同的領導風格:他是唯一一個不經常在公眾面前露出笑容的人;總是要求下屬對他保持忠誠;開會時總是坐在橢圓形辦公室的那張大書桌后面,保持某種等級制氛圍;講話時讓他人難以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科米看來,特朗普的上述表現反映了他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過去幾年里,特朗普大幅度逆轉了奧巴馬政府的全球合作和多邊主義外交政策,轉而奉行“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美國外交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退群”。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肆意挑起貿易戰,對他國實施極限施壓,在環境、地區安全、全球經濟、抗疫等事務上不斷給國際社會添堵。這種拒不履行國際責任、肆意妄為損害他國利益的行為,令美國的“衛道士”形象轟然崩塌,美國的國際聲譽遭受重創,“山巔之城”黯然失色。
總之,特朗普一系列的舉動和種種反常表現,導致了美國政壇混亂、民意加劇分裂的現狀,也使得美國社會日益難以尋求共識與妥協,社會包容度、協調能力、經濟活力都大大下降。近日,世界知名政治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發布“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將“撕裂的美國”排在了第一位。
(中國新聞網2021.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