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辛苦奔波一輩子,也不過是希望“老有所養”。如今,卻因為相信惡人虧得血本無歸,對本人和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傷害。老人淪為“韭菜”,民眾對養老機構的不信任感勢必增強,社會負擔也會隨之加大。
如今,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重要的養老方式。民政部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4.23萬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然而,近期涉老機構的服務糾紛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卷走。
養老機構“跑路”頻發
2020年8月,湖南省長沙市的一些老年人反映,他們與安逸老年公寓簽訂了養老服務合同,但這家老年公寓老板熊某某突然“跑路”。據了解,這些老人前期交了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會員費”,原本得到的承諾是可以預訂養老服務,還能獲得分紅收益。
在江西南昌,經營了13年的知名養老機構中華情老年公寓,去年4月也發生老板“跑路”事件。目前,警方已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養老機構被當地政府接管運營。
養老機構一旦“跑路”或宣布破產,老人很難討回押金和服務費。“我們起訴公司違約,法院判我們贏了,被告公司也未上訴,但老人至今未收到被告公司收取的30萬元押金和服務費,也聯系不上被告公司?!币幻茯_老人的委托律師李平說。
“賣卡”預售模式風險大
為何涉老機構頻頻“跑路”,經營者頻頻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多名業內人士稱,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機構一般按月收取費用,最多不能超過一年。但養老地產、養老金融、旅居養老等新業態,通常采取“賣卡”預售模式,這給經營者“跑路”留下了可乘之機。
由于養老機構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大,回報周期比較長,很多民營養老機構資金鏈緊張。為此,一些養老機構以銷售會員卡、優惠卡等名義,讓老人存入一定金額,以獲得優先入住和打折優惠資格。個別機構還會承諾在不能入住的情況下,按預存金額的一定比例返還本金和高額利息。
“重資產模式的民營養老機構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去年受疫情影響,很多養老機構的新增客戶較少,經營壓力增大?!焙峡禈纺耆A養老產業集團副總經理、湖南省社會福利與養老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龍攀說,那些依靠集資、收取高額押金或會費的養老機構最先受到影響,導致“跑路”事件多發。
在國家政策鼓勵下,近幾年養老產業發展很快,各種資本爭相進入。“有些別有用心的經營者進入養老行業的動機就是為了圈錢,而不是真正想從事養老服務?!饼埮收f。
記者在內蒙古、湖南等多地的民政局網站看到,當地政府部門對養老吸金“套路”制作了專題網頁,加強風險提示。
莫讓老人淪為“養老韭菜”
為何一些“卷錢跑路”的養老機構有恃無恐?一方面,部分老人積蓄較多,且大都投入在養老領域,難免遭人覬覦;另一方面,相對于青壯年,老人維權能力較差。面對復雜的財務糾紛,老人往往缺乏精力、體力甚至智力獨自追討。即使家屬有心幫助,維權周期也很漫長。
老年人辛苦奔波一輩子,也不過是希望“老有所養”。如今,卻因為相信惡人虧得血本無歸,對本人和家庭造成了極大精神傷害。在全社會普遍敬老愛老的當下,作為全社會最弱勢最受關注的群體,老人被騙養老錢,會給社會制造不小的傷害。
中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去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8億,約占總人口的13%。老人淪為“韭菜”,民眾對養老機構的不信任感勢必增強。老人不放心花錢養老,家屬不放心老人去養老院,社會負擔也會隨之加大。
解決養老機構服務糾紛問題,最關鍵的還是加強監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提高不法養老機構的違法成本,降低老年群體的維權成本,還需要持續創新監管模式,引入第三方監管的力量,運用社區組織或公益組織,定期走訪老人家庭,走訪養老機構,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糾治可能侵害老人權益的不法行為。幫助老人及時察覺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
我們要讓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對于卷養老錢“跑路”的不法分子,我們要一抓到底,否則就難言法紀剛性。
(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