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英東
2021 年第7 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建設更加強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牢記初心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是我們黨不變的信念。“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我們要從百年黨史中感悟初心和使命,增強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如果拉長歷史縱深,我們就能清晰發現,這個初心使命既根植于5000 年中華文明的沃土,也深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滋養,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苦難輝煌奮斗歷程的歷史足跡。
中華民族5000多年民本思想是我們黨初心使命的傳統文化來源。民本思想在中國起源很早,商周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萌芽時代。《尚書》中就出現了“敬民”意識,《泰誓》中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把天的意志與民的意志結合起來,是當時統治者對民的地位有充分認識的反映。在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中,歷代統治者的成功與失敗共同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什么時候統治者尊重了人民的發展訴求,順應了人民的發展愿望,什么時候就社會穩定、國泰民安。但是在歷史長河中,有的統治者往往會淡忘民本意識,擠壓了人民的發展空間,從而導致“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一再重復。
世界社會主義500 年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追求是我們黨初心使命的革命文化基因。1516年,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開啟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探索與實踐,試圖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和諧新世界。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出版為標志,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共產黨的性質作出了明確定義:“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不僅僅是一個定義,更是一個承諾,也是所有共產主義者的初心和使命。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卡爾·馬克思以超常的意志力守住了“為人類而工作、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共產主義者的初心。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21 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再到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的探索,“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讓“諸路皆走不通”的東方古國重獲新生。
中國共產黨百年苦難輝煌的奮斗歷程是我們黨初心使命形成的歷史足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回顧我們黨百年走過的路,無論是作為革命黨還是執政黨,我們黨“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價值主線一直沒有改變。為了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和艱辛。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用苦與難冶煉的,是用血與火熔鑄的,是用生與死鍛造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秉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再次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牢記黨的性質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評判一個政黨是不是先進,有很多具體的、歷史的標準,但最核心的一條是要看這個政黨的性質宗旨,要看這個政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所發揮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性質決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唯一宗旨。中國共產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也就是說,無論是黨還是黨員,我們都是沒有私利的。黨沒有私利,體現的是一個政黨的政治價值;黨員沒有私利,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縱觀中外政黨,能夠把政黨的政治價值與個人的社會價值統一起來的只有中國共產黨。這種價值上的統一,使我們黨能夠跳出自身利益的羈絆,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不掩飾缺點、不回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承認并糾正錯誤,通過不斷的自我革命強化黨的肌體,保持黨的先進性。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要以學習黨的歷史為重點,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作為替普通百姓謀利益的政黨,其早期成員包括領導人,也包括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一些著名革命烈士,大多出身于比較富裕的家庭,受過比較良好的教育,有的還擁有比較好的社會職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彭湃出生于廣東海豐縣一個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鴉飛不過的田產”。曾寫下著名《就義詩》的夏明翰出身湖南衡陽著名的大戶人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晚清進士,祖父官至二品。而我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主要成員大多并非來自貧寒之家。而他們在當時完全可以過上比較優越的生活,但卻為什么選擇共產主義信仰,甚至有的人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信仰而獻身?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特別可貴的品德,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誠信仰,二是救國于危難救民于水火的社會擔當精神。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輝煌歷程已經充分證明,有了理想信念,共產黨人就有了政治靈魂。就有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克服一切苦難的精神源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驚濤駭浪,我們黨都始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即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作為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條件下,黨所要完成的任務總是現實的、具體的。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任務,完成了上個階段的任務就要提出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構成中國共產黨肩負的使命鏈。新中國成立以來,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我黨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1956 年,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他還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會被開除“球籍”。從1949 年到1978 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戰略。進入21 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后,我們黨又提出到建黨100 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 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與中國夢一起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前行的時代號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一百年,在人類發展史上只是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在這個時間段內創造了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歷史,彪炳史冊的偉業。回首往事,我們回顧偉大歷程、展示輝煌成就,更要總結寶貴經驗。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