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亞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標志著我國“三農”工作重心開始歷史性轉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對這項工作做了具體部署。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后又在許多場合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2018 年9 月,他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了更為系統的闡述,提出了鄉村振興總抓手、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四總一保障”的重要思想。2020 年12月,他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又對鄉村振興提出7 個方面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反映了黨對鄉村振興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指南。可以重點從“四總一保障”幾個方面學習和把握: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這些重要論述,從全局性、歷史性和時代性的高度說明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地位。
第二,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的確定,是基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斷。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的不充分。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盡快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塊短板。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把過去單純的農業現代化概念拓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其內涵更加豐富科學。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部署是到2035 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了“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十四五”時期的鄉村振興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1 年重點工作時,也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
第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總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中央特別強調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和措施,含金量很高,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保證。
第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說明了鄉村振興的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是對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更高要求。這個總要求包含著一系列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7點要求、中央一號文件和全國“兩會”的工作部署,就是總要求的一些具體要求。
第五,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的歷史條件下振興鄉村,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把城市和農村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工農城鄉共建共享。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建設行動”作出了部署,強調“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全面促進農村消費”“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弊端,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促進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這充分展現了“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的著眼點,即努力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用好城鄉建設空間,通過城鄉資源、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通,形成城鄉大市場互補互促的國內大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需要做大量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 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著眼長遠謀定而后動,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聚焦階段任務,找準突破口,排出優先序,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切忌貪大求快、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烙餅。鄉村振興要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中央已經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各地要解決好落地問題。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把問題摸清,把路徑找準,把措施搞細,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在“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