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敬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關鍵節點。百年黨史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9100多萬黨員最好的教科書。如何學好這本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樹立正確黨史觀”,抓住了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的關鍵,為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提供了立場觀點方法的根本遵循,對于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大歷史觀,一方面是指中國歷史的長時段,另一方面是指世界歷史的寬視野。大歷史觀是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尊重歷史的客觀性,一切從歷史事實出發,尊重歷史的客觀規律;堅持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堅持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統一以及一般性和偶然性的統一。大歷史觀要求我們要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具有深刻的影響。學習黨史就要走進歷史,將黨的歷史置于近現代中國發展的歷史乃至中華民族5000 年發展的歷史中加以考察,將黨的歷史置于國際國內兩個環境中加以分析,對黨的整個歷史進行系統地、客觀地、全面地研究,才能在艱難的歷史進程中深悟到百年黨史的真諦。馬克思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毛澤東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恐怕要有前面這部分的材料說明共產黨的前身”,因為“不說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對于共產黨的成立和以后的歷史,也就不能說得清楚”,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承繼時代的使命而產生的,中國共產黨將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資本主義作為革命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闡釋黨史的鮮明特點是大歷史觀,把百年黨史放到5000 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180 多年中國近現代史中,闡釋中國選擇共產黨領導、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增強歷史自覺,認清歷史大勢,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因此,用大歷史觀的寬闊視野把握歷史的全貌,實事求是地講清楚歷史的本然和所以然,有助于學深悟透黨史,而不是局限于黨史本身,就事論事,忽略了黨史厚重深邃的精髓。
把黨史置于人類文明史和世界文明發展史中研究學習,也是大歷史觀的重要體現。從黨的發展歷程看,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是孤立的,而是深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而且也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國際社會的發展和秩序。毛澤東指出:研究黨史要用“古今中外法”,全面地研究黨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 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那些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大歷史觀視域下的黨史學習,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民中心觀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主導。習近平總書記在闡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時指出:“這使我們黨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證的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執政根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歷史經驗反復證明,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要深入實際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從千絲萬縷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系,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要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堅決糾正不切實際、因循守舊的做法。
歷史細節浩如煙海,歷史脈絡盤根錯節,必須用正確的歷史觀去思考,才能把握歷史的本來面目和基本脈絡。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艱辛而曲折,經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個歷史階段由于革命和建設的任務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歷史形態。但是黨的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等始終如一,這是黨史的主流本質、主題主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學會區分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
1840 年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備受欺凌,由此一批仁人志士開始了救國救民的探索。從林則徐、魏源到洪秀全,從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他們為民族復興而苦斗,但均以失敗告終。1921 年7 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肩負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重任。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 年浴血奮戰,于1949 年10 月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隨后,黨繼續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生產力獲得大發展,國力增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實現了國家繁榮,人民共同富裕的宏愿。近代歷史表明,每每在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重要關頭,黨都能把握好正確的前進方向,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站在時代潮流的前沿。黨作為全國人民堅強領導核心,帶領中華民族完成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不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實現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就是中國共產黨輝煌歷史的主題主線,昭示了百年黨史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立、形成、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是黨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開創千秋基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這是百年黨史的主流本質。
準確地把握黨史的主流,還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時期的關系,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百年黨史是一脈相承的有機整體。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既互相聯系又有重大區別,但是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生硬地將兩者割裂開,更不能使兩者對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開創的,同時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制度并進行了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因而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不能相互否定,要全面科學地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社會認知,分清主流和支流。
學習百年黨史,就要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從黨的艱辛歷程、輝煌成就、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之偉力,明晰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增強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性;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堅定不移繼續走下去,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激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
歷史是由人創造出來的,要研究歷史,就不能不研究人,研究那些創造歷史有所作為、發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在中國共產黨從創建至壯大為世界上最大政黨的百年歲月中,重要的黨史人物做出了重要貢獻,載入史冊。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上所發生過的所有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均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出現的,不能隨意地用現在的邏輯觀點判斷當時的孰是孰非,而是要時刻銘記歷史是時代的產物,任何逾越歷史條件所進行的評價都是不正確的。毛澤東指出:要“弄清楚所研究問題發生的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因此,他評價人物“能夠以大局為重,而不是感情用事,能夠一分為二地評價,而不能絕對化”。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對黨史重要人物的評價,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地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這個論述高屋建瓴,實事求是地闡明了個人與時代和歷史的辯證關系,為黨史研究和學習提供了重要遵循,即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要全面而不要片面看待分析,要辯證地而不是機械地看待分析。這也展現了無產階級政黨光明磊落、坦蕩正直的胸懷,以及黨的自我革新的勇氣和魄力,顯示出百年政黨的歷史擔當。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為更好地研究黨史人物提供了科學的方法。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歷史虛無主義論調從未停止過攻擊和抹黑,只不過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其慣用伎倆,無非是用我們黨史中的枝節片斷和表面現象,來否定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看似揭示了所謂歷史真相,實則掩蓋了歷史真實,是一種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現今的表現是,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或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或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來涂抹歷史人物與事件,丑化黨的領袖和英模人物。其目的就是要把黨的艱苦奮斗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搞垮,把紅色傳統涂黑,把紅色基因改性,切斷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現今,國際上反華勢力極力詆毀中國的抗疫成就,污蔑中國“人權”,無視新中國70 多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其本質就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一個長期任務,任重道遠。廣大黨員干部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加強全社會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宣傳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的光輝事跡,以革命的、先進的思想哺育其成長,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加強百年黨史和革命史研究,挖掘出更多寶貴的黨史資料,推出更多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展現中國共產黨堅強的領導力、戰斗力和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繼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前進,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輝煌的偉大成就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詆毀和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