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默
1945 年12 月28 日,中共中央明確提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方針。然而,當時東北卻面臨著嚴重的匪患,公開和秘密的政治土匪武裝總數多達17 萬人。北滿地區(今黑龍江省北部、東北部)更是匪患“重災區”,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合稱北滿“四大旗桿”,出則攻城掠地,退則嘯聚山林,與人民為敵,臭名昭著。其他大大小小的土匪頭子更是不計其數。據史料記載,當時盤踞在北滿地區的土匪多達10萬之眾。匪患猖獗威脅著社會治安,阻礙著土地改革,成為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攔路虎”。因此,從1945 年9 月開始,我軍展開了一系列的剿匪斗爭。
中共中央東北局制訂了周密的剿匪方案。首先,實行軍事打擊,重點清剿大股土匪。在北滿地區(松江地區、嫩江地區、合江地區、牡丹江地區,均主要在今黑龍江省范圍內)等地,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土匪展開了殊死搏斗。1945年底,在林甸、拜泉交界處殲滅陰謀進攻齊齊哈爾的“光復軍”,擊斃其匪首王忠義。從1945 年11 月到1946 年7 月,松江軍區數次出動部隊,剿滅了哈東匪軍,活捉匪首劉鳴之、徐占海、韓小胡子等人。1946年11月20日,359旅剿匪部隊在勃利縣四道河牡丹江邊馬架子山的山神廟活捉巨匪謝文東。12月5日,我依蘭搜山部隊在三道通西150多里的二南溝將國民黨“挺進軍”中將總指揮張雨新俘獲。12 月12 日,359 旅8 團1 營1 連在刁翎西北山生擒李華堂。1947 年3 月26 日,國民黨“先遣軍”中將司令孫榮久在勃利縣落網。至此,北滿“四大旗桿”和一大批惡名遠揚的巨寇被一掃而空。
其次,結合政治攻勢,清剿小股流竄土匪。截至1946年年底,經過連番打擊,東北殘余土匪已不足2 萬人。中共中央東北局針對新的剿匪形勢,制訂了“群眾打匪與政治攻勢結合”的新方案。由于土地改革順利進行,分得土地的農民希望過上安穩的日子,積極配合剿匪部隊搜山拉網、清查戶口,使小股匪徒和戰敗流竄殘匪在人民戰爭的海洋里無處藏身,紛紛落網。
最后,鞏固剿匪成果,挖斷土匪毒根。1947年年初,東北剿匪進入肅清殘匪散匪、捉匪首、挖匪根時期。期間,打破剿匪界限,跨省、跨區協作,下放軍事行動權限,發現匪蹤可“先斬后奏”,第一時間出擊。2 月6 日,戰斗英雄楊子榮深入虎穴,活捉匪首張樂山(座山雕)。4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呼瑪、漠河一帶消滅了最后一股殘匪。至此,東北剿匪斗爭宣布全面勝利。
我軍作戰1300 余次,消滅土匪10 萬余人。剿匪斗爭為建立和鞏固東北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有力支援了東北解放正面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