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我們可以買到的折疊屏手機品牌主要來自華為、三星、摩托羅拉以及柔派,雖然OPPO、小米和TCL等品牌也曾展示過旗下的折疊屏產品,但它們都處于原型機階段,迄今也沒能量產。筆者簡單匯總了一下市售折疊屏手機的基本規(guī)格(表1),其中詹姆士V11V屬于柔派FlexPai 2的公模產品,三星Galaxy Z Fold和W20、Galaxy Z Fold2和W21也可視為“同宗兄弟”(圖1),Galaxy Z Flip和摩托羅拉刀鋒都存在4G和5G版,后者是最新上市的新品,雖然設計相似但卻在細節(jié)層面有所優(yōu)化。
通過匯總對比,不難發(fā)現它們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折疊方式,不同的折疊方向,將會影響整機尺寸、屏幕視野以及最終的體驗。

三星Galaxy Z Fold2

①三星W21和Galaxy Z Fold2的差異在于配色以及支持雙卡雙待

作為“折疊屏手機”,其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可以折彎,從已量產的機型來看,它們的折疊方式主要以外折、內折和對折為主。但在討論折疊方式孰優(yōu)孰劣之前,我們還需了解更多技術層面的細節(jié)。

折疊面板的特殊之處
折疊屏手機必須選用OLED材質的屏幕面板,它們同樣以傳統3D曲面屏、3.5D瀑布屏所采用的柔性OLED屏幕為基礎,但整個屏幕模組需要做到更薄,并解決屏幕面板反復折彎時可能出現的各層間錯位的問題。因此,折疊面板大都放棄了外掛觸控層的設計,采用將觸控層直接封裝到薄膜層之上的貼合技術(圖2),對工藝的要求更高,也隨之帶來了更高的成本。
普通柔性OLED屏幕
可折璺柔性OLED屏幕
保護蓋板的材質之謎
任何材質的屏幕面板都是非常脆弱的,表面必須覆蓋一層保護蓋板。傳統手機可以選擇堅固耐劃的康寧大猩猩玻璃,但這種玻璃很脆,一折彎就碎。因此,早期的折疊屏手機都會選擇聚酰亞胺薄膜材料(CPI,一種塑料材質)作為屏幕蓋板,雖然它比玻璃更薄,但耐劃性卻一塌糊涂,而且還存在濃厚的塑料反光,彎折后容易留下明顯折痕,非常影響觀感且充滿了廉價感。
三星從Galaxy Z Flip 5G、Galaxy Z Fold2和W21開始引入了全新的超薄柔性玻璃(UTG)作為屏幕蓋板,在觸感和視覺上無限接近傳統玻璃(圖3)。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三星官方表示UTG玻璃有著不錯的韌性和耐劃性,但它也只是比CPI材質略好一點,從國外暴力測試機構的耐用性測試視頻來看,2級測試就會對UTG屏幕造成一定痕跡,3級劃痕則更明顯(圖4),而且長期使用還是會出現一定的折痕。好消息是,UTG玻璃沒有CPI材質那種明顯的反光,所以只要不是刻意斜視屏幕或是不在光線下盯著中間區(qū)域,日常使用時基本可以忽略折痕的存在。
鉸鏈轉軸隱藏的秘密

折痕應該是折疊屏手機最大的痛點,如果你屬于眼里揉不得一點沙子的“強迫癥”類型,現階段所有折疊屏手機都能讓你越看越糟心。一般來說,折痕的痕跡、深淺與屏幕折疊方式以及鉸鏈轉軸有著莫大關系。
前文我們說過,折疊方式存在內折、外折和對折。其中,嚴格來講內折和對折屬于同一種折法,只是對折設計一般用于打造更加迷你的手機形態(tài),而內折則是打造類平板電腦形態(tài)的大號產品(圖5)。
每一面折疊屏都是由柔性OLED“基板層”以及與其貼合的包含觸控層、偏光片、光學膠等的“功能層”組成。當手機采用外折設計時,基板層處于彎折內側,受到擠壓時覆蓋其上的主要功能層將被拉伸,相對更易造成功能層內線路和材料的斷裂,對于功能層的耐拉伸性和耐彎折性要求更高(圖6);當手機采用內折設計時,功能層將處于被壓縮狀態(tài),此時線路和材料斷裂風險相對較低,但需要基板層擁有更高的韌性。
從現在來看,內折方式的折疊屏手機正在漸成趨勢,這一設計的好處是柔性屏始終朝內,折疊狀態(tài)下有著機身保護,可最大限度彌補CPI和UTG蓋板不耐劃的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內折設計時屏幕折彎的半徑(又稱曲率半徑)越小(圖7),就越容易產生折痕,但如果加大內折屏幕的折彎半徑,會出現較大的孔隙,很容易有砂礫等異物進入,在內側屏幕受到擠壓時反而會對屏幕表面造成更大傷害,這就需要手機廠商在鉸鏈轉軸方面的設計上多下功夫了。
以三星Galaxy Z Fold2 5G和Galaxy Z Flip 5G為例,它們都用隱形鉸鏈與機身精密貼合,凸輪結構能夠實現多角度旋停,可有效降低彎折時各膜層錯位以及走線斷裂的風險,而特色的防塵纖維技術還可有效減少機身和鉸鏈間隙的灰塵和其他細小異物。

另外從網上用戶的實際反饋來看,摩托羅拉刀鋒5G的內屏蓋板材質雖然不是玻璃,但也是折疊屏手機中折痕相對最輕微的存在之一。這款手機憑借的是一項名為“星軌轉軸”的技術,在機身內部加入了彈性金屬板(圖8),屏幕展開時這個金屬板會將屏幕托起來提供支撐,而合起來時金屬板則會向后移動,讓屏幕可以按照星軌曲線進行折疊。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在屏幕折疊區(qū)域留出了足夠大的曲率半徑減輕折痕出現的痕跡,同時還能起到密封作用,更小的折疊縫隙可有效防止顆粒異物的進入。但是,刀鋒5G的星軌轉軸也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彈性金屬板的存在讓其無法像Galaxy Z Flip 5G那般實現多角度懸停翻折(圖9)。

從單折疊走向三折疊
已上市折疊屏手機的共性是都內置一組鉸鏈轉軸,只能實現單折疊,在體驗上很難拉開差距。OPPO在2020年底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工業(yè)設計博覽會上曝光了一款名為slide-phone的概念手機(圖10),這款產品采用純直板造型,擁有三組鉸鏈轉軸,可以通過三段折疊的形式靈活根據所需改變產品形態(tài)(圖11),它在完全折疊狀態(tài)下的尺寸和一張信用卡大小相當,完全展開后則可獲得超寬的“帶魚屏”視野,可玩性大增。
當然,slide-phone還處于概念階段,能否最終量產上市還不得而知。與此同時,近期網上還爆出了小米和摩托羅拉更多的折疊屏手機專利圖,形態(tài)上可謂五花八門,但從這些圖片上我們也不難把脈出未來折疊屏手機的發(fā)展方向(圖12)。


總的來說,現在折疊屏手機缺的不是創(chuàng)意,而是可以完美解決屏幕劃痕、折痕的底層技術,以及在多模塊架構下如何塞進更大的電池解決續(xù)航隱憂。
對折疊屏手機而言,劃痕和折痕問題只是影響心情,真正影響實際體驗的還是來自系統和應用層面的優(yōu)化,提升前后多屏,以及完全展開狀態(tài)下屏幕的利用率,要知道現在很多Android APP對大屏的優(yōu)化并不理想。在這方面,GalaxyZ Fold2提出了較為成熟的思路,其主打“自適應分屏模式”和“多任務處理”(圖13),前者可以比以往更容易捕捉并實時查看內容,后者則能以分割視窗的方式進行交互,外屏支持2個窗口同時運行,內屏則最多支持3個窗口運行,可以極大提高移動辦公效率。

可惜,這類功能大都僅限于手機預裝的品牌官方應用(圖14),對第三方APP的適配普遍一般,這需要手機廠商、谷歌以及APP開發(fā)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隨著折疊屏手機的逐漸興起,也許未來各大應用商店都會開辟類似折疊屏手機APP專區(qū)的板塊,只有針對折疊屏定制的“殺手級”應用或游戲大規(guī)模爆發(fā),才能進一步促進相關手機的銷售,從而步入螺旋向上的發(fā)展節(jié)奏,通過市場規(guī)模不斷降低硬件成本。否則,折疊屏很難跳出“有錢人玩具”的身份牢籠。

折疊屏手機之所以廣受關注,就是因為它可以讓手機在折疊時像Galaxy Z Flip和摩托刀鋒5G那般變得更小,或是獲得像Mate Xs和Galaxy Z Fold2展開后的震撼視野。既然現階段折疊屏手機無法完美解決惱人的折痕問題,那換個思路不就結了?

OPPO在未來科技大會2020上發(fā)布的OPPO X 2021卷軸屏概念機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折疊屏的替代方案。這款產品搭載最小6.7英寸、最大可達7.4英寸的無級OLED柔性卷軸屏。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屏幕的尺寸,獲得更合適的信息操控界面(圖15)。
OPPO X 2021的原理是在機身內置兩個驅動電機和直徑為6.8mm的滑輪卷軸,前者可為屏幕的收回和推出輸出恒定作用力,后者則確保屏幕在彎曲的過程中始終平滑順暢,有效保障柔性屏在彎曲之后幾乎不產生折痕(圖16)。此外,這款手機還內置雙矩陣嵌入式離合結構和屏幕動態(tài)區(qū)骨架疊層,確保屏幕在任何形態(tài)都獲得有效支撐,而且還能不額外增加屏幕彎曲回彈力,提供如坦克履帶般可靠的保護(圖17)。
除了OPPO,其他主要手機廠商也在研發(fā)相關的卷軸屏手機,但智能手機的未來到底屬于折疊屏還是卷軸屏亦或是二者相互競爭?還得等時間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