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美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孕婦在早孕期使用規范化超聲檢查進行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選擇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間來我院建立孕期保健檔案的孕婦335名,根據《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方法的設定分成兩組進行研究,分析對于孕婦在早孕期使用規范化超聲檢查進行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結果:高危組的妊娠異常情況共計35例,顯著多于正常組,高危組的娠異常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組,此外,觀察到高危組的孕婦使用超聲篩查妊娠異常的NT值和NT值異常均高于正常組,高危組孕婦的結局不良情況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結論:早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能夠篩查胎兒異常和預防出生缺陷,具有積極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standardized ultrasound to screen for fetal malformations in pregnant women during early pregnancy. Method: Randomly select 335 pregnant women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to establish pregnancy health care files, and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setting of "Guidelines for Pre-pregnancy and Pre-pregnancy Health C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standardized ultrasound to screen for fetal malforma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35 cases of abnormal pregnancy in the high-risk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pregnancy in the high-risk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In addi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pregnant women in the high-risk group used ultrasound to screen abnormal pregnancy NT values and NT values. The abnormal valu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 in pregnant women in the high-risk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early pregnancy can screen for fetal abnormalities and prevent birth defects,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關鍵詞:早孕期;胎兒畸形篩查;規范化超聲檢查;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8--01
廣泛意義上的胎兒畸形指的是胎兒在母胎中出現先天異常的情況,包括胎兒出現的身體各個部位結構以及功能方面的缺陷等情況。狹義上的胎兒畸形指的是胎兒出現內在的異常發育繼而導致的身體某器官出現的形態學上的缺陷,也叫做出生缺陷[1]。在當今進步的醫學技術下,孕婦可以在孕12周時進行產檢,檢查對可能引發的妊娠并發癥來進行檢測,一般孕婦在孕11-13+6周時會被醫生安排高頻率的產前檢查進行篩查畸形的發生,因此,孕婦在孕11-13+6周時的檢查至關重要[2]。對于孕婦進行早期的畸形排查能夠給予更早地臨床診斷,及早的進行干預,最大程度保護孕婦以及胎兒的安全,盡量減少孕婦出現大孕周而終止妊娠的現象,降低對孕嬰的危害。NT(NuchalTranslucency)指的是胎兒用來進行超聲檢查的一條低回聲帶,臨床文獻顯示,NT的厚度和染色體的正常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NT增厚的產婦約有10%會出現合并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現象,胎兒染色體異常包括多種三體和單體等,此外,NT的增厚還與非染色體異常的嚴重畸形及罕見綜合征有關[3]。因此,在孕11-13+6周測量NT值是很有必要的。本篇研究分析對于孕婦在早孕期使用規范化超聲檢查進行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現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間來我院建立孕期保健檔案的孕婦335名,根據《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方法的設定分成高危組(n=223)和正常組(n=112)。其中,高危組年齡范圍是17-47歲,平均年齡范圍是(43.65±2.74)歲,初產婦213人、經產婦123人;正常組年齡范圍是20-35歲,平均年齡范圍是(32.53±2.78)歲,初產婦82人、經產婦30人。所有孕婦均在確診妊娠后的六周以內在本院產科建立保健檔案,自愿接受試驗;排除標準:不配合的患者,并未在本院建立早期排畸檢查的孕婦,同時兩組其他資料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所有孕婦實施我院制定的早孕期超聲檢查規范,即開展普通超聲檢查和11-13+6周NT超聲檢查,并對兩組孕婦的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方法為,一是進行早孕期普通超聲篩查:檢查胎兒是否存活,觀察胎心搏動;估算胎兒孕周,測量胎兒頭臀長(CRL),一般胎兒頭臀徑的長度測量范圍是45-84mm;確定胎兒個數,多胎時診斷胎兒的絨毛膜性和羊膜性;檢查妊娠囊,觀察妊娠囊具體情況;評估胎兒大體解剖結構(如無腦兒、顱腦畸形等)。二是進行11-13+6周NT超聲檢查:評估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具體方法是胎兒采用自然的姿勢,探頭面對胎兒頭部,測量胎兒正中矢狀切面皮下組織外緣和皮膚層內緣的距離;需高分辨率的超聲,一定要放大圖像;注意胎兒的頸部是否存在臍帶環繞的現象。NT增厚與染色體的異常表現具有緊密的關系。尤其是胎兒出現21-三體綜合征以及表現出遺傳綜合征時,需要特別注意,此時的超聲檢查會發現胎兒表現出NT增厚的現象,無論這些妊娠年齡多大,以及進行實驗室的相關檢查表現出正常結果,也需要對孕婦的絨毛進行取樣,抽取羊水和臍帶血對胎兒的染色體核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4-5]。
1.3評價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普通超聲篩查妊娠異常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對兩組孕婦的NT值進行匯總;對兩組孕婦的結局不良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結局不良情況包括流產、引產、急診剖腹產、圍產兒死亡。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采用數(n)、百分數(%)和()對資料進行收集,兩組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和X2檢驗的方法。當兩組間P小于0.05時,表示組間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當兩組間P大于0.05時,表示組間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孕婦普通超聲篩查妊娠異常情況
結果顯示,高危組的妊娠異常情況共計35例,顯著多于正常組,且觀察到正常組未出現葡萄胎,高危組的娠異常發生率(15.70%)顯著高于正常組(5.36%);此外,觀察到高危組的孕婦使用超聲篩查妊娠異常的NT值和NT值異常均高于正常組,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1。
2.2 兩組孕婦結局不良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正常組孕婦結局不良情況共計7例,占比6.25%,高危組孕婦結局不良情況共計50例,占22.42%,高危組孕婦的結局不良情況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2。
3討論
超聲篩查是檢查胎兒宮內畸形重要的方法之一。超聲畸形篩查是從解剖形態學的角度進行觀察,胎兒畸形可以通過超聲檢查,妊娠12周時,超聲檢查會測NT值,這是早期檢查胎兒畸形最基本的指標之一。妊娠12周以后,定期超聲檢查胎兒的頂臀長,及胎兒的發育情況,還有羊水情況等。妊娠16周、20周、24周時,都會進行相應的超聲檢查。妊娠20--24周是胎兒宮內發育是否存在胎兒畸形的大篩查期,所以這個時間段可以做三維和四維超聲進一步的排畸篩查。定期超聲檢查可以配合產檢一起,以提高臨床的診斷率。因此,只有胎兒存在解剖方面的畸形,且必須明確到足以使超聲影像所分辨。超聲檢查在孕早期的目的是要明確早孕診斷以及對胚胎狀態進行評估,需要顯示的是孕囊、胚芽、胎血管等細微結構。對產婦進行精細的孕期篩查以及高效的產前診斷如胎兒超聲篩查能夠盡早的篩查出胎兒畸形,并盡快篩查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等多項指標,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診斷、早治療,進一步防止缺陷兒的出生[6-7]。本次研究顯示,高危組的妊娠異常情況共計35例,顯著多于正常組,且觀察到正常組未出現葡萄胎,高危組的娠異常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組,此外,觀察到高危組的孕婦使用超聲篩查妊娠異常的NT值和NT值異常均高于正常組;高危組孕婦的結局不良情況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對于孕婦實施早期的規范化超聲檢查能夠更好地了解胎兒在孕婦子宮內生長發育的具體情況,對胎兒出現的異常進行盡早篩查以及預防胎兒在出生時發生缺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左云芳,朱國英,李令民.早孕期超聲規范化結構篩查在胎兒四肢畸形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9):129-131.
[2]盧薇薇.早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7,44(10):105-107.
[3]吳金霞.早中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5):157-158.
[4]虞翌旻,樊綺云,伍穎恒等.早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6):3999-4001.
[5]羅平,姜凡,顧莉莉,等.早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5,50(5):657-660.
[6]林蓮恩,李雪芹,譚玲,等.早孕期規范化超聲檢查在診斷胎兒畸形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1):163-5164.
[7]鄭明明,唐慧榮,張燕,等.早孕期系統胎兒超聲結構篩查診斷胎兒異常的價值[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7,20(3):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