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 高方景 王軍燕 姚蘭波 張永奈
隨著特高壓納入“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國家加快推進特高壓建設進程,輸電工程根據其功能特性,工程一般呈帶狀分布,橫跨區域廣,地處偏僻,導致施工現場的工器具管理難度大;為此,本文著重介紹了一種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方法,通過智能化先進手段,對現場工器具進行有效管理。
繼加速推進特高壓核準、開工、建設等措施后,“新基建”再將特高壓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高度,至今我國已建成投運25條特高壓線路,其中國家電網22條包括11條直流輸電項目和11條交流輸電項目,2020年國家電網工作計劃明確計劃今年將核準剩余的2直5交項目,預計集中在2020-2022年投運,同時2020還將提出3條特高壓的可研項目。輸電線路建設是特高壓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交/直流特高壓設備、纜線和鐵塔、絕緣器件等內容,屬于大型工程建設,因此工器具在輸電線路建設與運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輸電線路施工具有呈帶狀分布,橫跨區域廣,地處偏僻等特點,導致工器具管理難度,不易于清點,野外工作容易造成工器具丟失,不易尋回;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重點介紹工器具進出記錄管理以及工器具尋回。
在本系統中,我們采用了以下的硬件設備作為系統集成的部件,即:
工器具管理終端作為一個采集裝置,用來采集粘貼在工器具上的電子標簽發送的信號,設備一般安裝在輸電工程出入口處,并結合其單向感應特性,可實現輸電線路中所使用的工器具進出場監測,同時工器具管理終端內置無線通信模塊可將監測到的數據實時上傳至項目物資管理系統中,系統會根據上傳的數據更改數據庫內工器具的狀態信息,同時系統還會將這些數據分類匯總以及存儲;此外工器具管理終端可以從后臺服務器下載工器具維保信息,再檢測到有損壞、未做保養的工器具進場則發生報警事件,從而避免因工器具質量問題導致的施工安全事故發生;其相關技術參數如下:
探測方向:單向;探測角度:120°;
供電:DC 9-12V;
讀卡距離:0-1m;
識卡速度:>200張/s;
報警:支持聲光報警;
通訊:支持藍牙、4G、lora自組網;
工作溫度:-20℃~70℃。
工器具探測儀為便攜式手持設備,與工器具管理終端共同作用下完成輸電線路施工中的工器具智能化管理,本工器具探測儀采用射頻感應技術可實現工器具與探測儀之間的距離定位,當進場使用的工器具因使用者疏忽丟失在施工現場時,由于施工現場位于野外、地廣人稀、雜草叢生,僅靠人眼來尋回丟失的工器具是不切實際,此時通過工器具探測儀中距離檢測功能可實現對丟失的工器具實時定位,即可輕而易舉的找回丟失的工器具;其相關技術參數如下:
探測方向:單向;
探測方式:0-50m掃描式檢測;
供電:3.7V 6000mAh鋰電池;
響應速度:小于1s;
顯示方式:3寸液晶顯示屏;
提示方式:振動+語音播報;
通訊:支持藍牙、4G、lora自組網;
工作溫度:-25℃~65℃。
電子標簽為一種有源射頻感應設備,可被工器具管理終端和工器具探測儀感應,通過低功耗設計,內置電池可連續工作1個月以上,可通過USB進行充電;電子標簽自帶背膠,可牢固的粘貼到工器具上,此外通過復雜的結構設計,使得電子標簽體積較小,不影響工器具原有功能效果;其相關技術參數如下:
支持協議:非公共協議;
輸出功率:-13~7dBm;
供電:CR2032 3V鈕扣電池;
響應速度:小于1s;
外殼材質:FET;
重量:15g;
工作溫度:-25℃~65℃。
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采用的是射頻感應技術,射頻感應技術其實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簽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其具體原理是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后連接數據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于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在識別系統中,通過電磁波實現電子標簽的讀寫與通信。根據通信距離,可分為近場和遠場,為此讀/寫設備和電子標簽之間的數據交換方式也對應地被分為負載調制和反向散射調制。本系統中工器具管理終端和工器具探測儀分別采用了近場感應和遠場感應技術;此外工器具探測儀通過調節射頻發射的功率,實現感應距離掃描式切換,從而定位出電子標簽的具體位置,工作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原理圖
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流程圖
系統開始運行,工器具管理終端上電工作,在完成初始化后下載系統內關于本次施工所要用到的工器具相關數據并開始檢測,工器具管理終端包含兩個探頭,分別對準出入口,當粘貼有電子標簽的工器具進出場時,工器具管理終端會根據探頭檢測結果判斷工器具是否進場使用或離場倉儲,并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將判斷的結果上傳至后臺服務器,從而實時更新平臺上工器具的使用狀態信息;當有不符合使用規定的工器具(如超過使用壽命,未按時保養等)入場時,工器具管理終端在檢測到此類工器具后會立即進行現場聲光報警同時在系統平臺發布報警事件;當一階段施工完成后,系統會清點工器具數量,如果發現有工器具未離場,則通過管理人員進行尋回操作,具體為系統會自動將未離場工器具相關身份信息下載到工器具探測儀中,管理人員手持工器具探測儀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探測工器具位置,通過向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發送掃描式無線電波,從而可以得出工器具的具體丟失位置,管理人員根據顯示的位置就可進行工器具尋回操作。
結語:本論文研究的輸電線路工器具管理可利用射頻感應技術以及智能算法實現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的工器具進出場管理和工器具自動尋回功能,對比于傳統的管理方式,主要解決了現場工器具管理需要過多人力參與、效率低下、容易出錯,以及無法準確掌握工器具使用等問題,也為輸電線路工程按計劃完成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