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暢想成都未來發展”為主題,成都少先隊開展了微故事創意寫作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北貓、沈石溪、莊海燕、杜瑩四位作家,由作家們撰寫故事開頭,少先隊員續寫故事的發展、高潮、結局,形成完整的微故事。
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兒童文學家北貓撰寫的開頭,感受成都少先隊員的“腦洞大開”!
來自未來的一封信
看到這個開頭,來自成都市錦江區教科院附屬小學六(3)中隊的王梓懿同學立馬聯想到了當下全球性熱點問題,在信中提及眾多話題,并結合想象與思考,給出了解決方案。
交通方式
未來的我們已成功掌握了浮空技術,因此空中駕駛不再是夢想。這種能在空中任意翱翔的工具既不叫汽車,也不叫飛機,其全稱是“定裝反物質氣艦”,簡稱“氣艦”。氣艦不依靠電、油,而是通過吸收植物與空氣中的一些能量來轉化為生態能源。
人口問題
未來,成都人口急劇增加,為了應對此情況,我們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的“城市之眼”上建立了屬于我們的第二個家園。神奇吧?我們把它稱作“未來成都”。
能源問題
我們發明了十分先進的技術,水可以重復使用、空氣可以循環過濾、垃圾可以變成動力能源……這些技術被集成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里。我們會采用目前還沒有的技術,將空氣、水、能量等通過一根根肉眼看不到的管道,輸送到千家萬戶。
人與自然
2041年,人類不再擔心自然災害、人口問題、空氣問題、食物問題……在“未來成都”,這些問題早就被我們想出的種種方法給逐個解決了。現在人與動物自然相處,十分和睦。
來自成都七中初中附屬小學六(1)中隊的許師與同學則充分發揮想象,在信中介紹了名為“變形膠囊”的新事物,并且聚焦未來學校,展示其面貌。
變形膠囊
未來,科學家研發出了變形膠囊。人在吃了變形膠囊之后的5個小時內,能任意改變自己的樣貌。
未來學校
未來的學校變了樣。學校里沒有老師,甚至連桌椅都沒有。學校支持虛擬授課的形式,同學們會進入一個“艙”內進行學習。在“艙”里,還有幾名機器人可以輔導同學學習。同學們沒有課本,但人手一臺不傷眼睛的平板學習電腦,課間還有一個小時的娛樂時間,家長們也贊成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
你肯定想問我,為什么我對未來的學校那么熟悉?因為現在的我,也就是未來的你,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我每天都會用一個隱形的、眼球大小的機器人來巡查學校的情況。這個機器人飛在空中,大家都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