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林
摘 要:結合當前山區公路改建項目的實際情況,通過工程實例分析的方式,從多角度分析了山區公路改建過程中的水土保持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有效對策,希望對全面促進山區公路改建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山區公路;公路改建;水土保持;保持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公路工程項目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滿足于人們的出行交通需要,改建公路項目規模日趨擴大。在原本公路基礎上開展拓寬及重建工作,往往對工期要求較為緊張,容易造成山區施工的周邊環境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結合山區改建公路的特點,明確落實水土保護中各方面的問題,方可以提出符合生態平衡基礎上的水土保持方案。
1 水土保持存在的問題
1.1技術標準不統一
從實踐的應用情況來看,我國的公路建設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操作方式,以及統計方法等方面,各個區域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具體實施結果的可比性不強。
1.2 監督機制殘缺
落實改建公路水土的實際特點,所涉及到的監督管理機制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之處,公路建設片面化追求經濟效益,存在忽視環境效益的情況,很多地方并沒有構建較為完善的水土監測預報系統,在監督機制方面存在著欠缺。
1.3 防治措施結構單一
當前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大都是體現在植樹種草、恢復植被為主。此環節中并沒有重點明確考慮到水土的涵養功能,僅通過美觀性的選擇標準為主。造成存在著單一化的防治措施結構,整體的照搬照抄問題嚴重,無法體現出創新意識,總體的水土保持穩定性較差。
1.4 基礎資料匾乏
在開展公路建設的水土保持過程中,由于存在著基礎資料缺失,這樣無法保障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動性。在沒有落實現場的觀測數據的基礎上,僅能簡單化套用行政統計數據,措施缺乏針對性,難以實現預期的水土保持效果。
2 水土保持措施
2.1 主體工程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結合主體工程的施工情況,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如下三點。一是,在公路沿線大部分區域合理化配置排水溝、邊溝等,并能借助上述措施有效引入灌區或者天然的溝渠,進而有效控制地表水、地下水,降低對于公路路基路面質量的影響;二是,施工單位通過混凝土網格的方式,能有效保護施工區域的路堤邊坡,并進行網格內草被種植,不僅能美化道路環境,還能避免造成坡面匯集的水流沖刷邊坡,進而引發水土流失問題;三是,考慮到公路修建中存在著夏秋兩季雨水較多的情況,甚至存在大暴雨的問題,進而引發山體滑坡的問題。所以,應重點明確避免由于陰雨連綿環境下施工而造成塌方、水土流失等問題。
結合主體工程的安全性分析,從控制公路沿線的水土流失出發,應滿足施工區域中的水土要求。在開展設計主體工程的實踐中,應重點明確水土方面的內容,并保障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量。具體來說,設計保護措施應保障落實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互結合,在保障工程措施的基礎上,兼顧植物措施。同時,還應采取施工結束后的棄渣的機械壓實,有效避免出現棄渣腐蝕的問題。開展路基兩側護坡道的平整處理,還應落實護坡道中播撒草籽的要求。
2.2料場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結合主體工程設計中的實際情況,料場區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涉及到如下方面。一是,工程初期,應重點對于料場的棄料開展灑水防護處理,并落實實際情況,進行棄料填入施工現場的工作,盡可能降低造成的環境影響;二是,將排水溝合理化設置寬淺型沖溝料場的上游,保護料場免受雨水沖刷;三是,料場開挖環節,應通過1:2的穩定邊坡比例開展開挖工作;四是,應規范化出入施工現場的運輸石料車輛管理,避免出現石料高于車頂的情況,還應落實具體的防塵網要求,避免造成渣土飛揚的問題;五是,工程施工結束后,還應結合料場擾動的范圍,有針對性開展防護措施,避免出現惡化周邊環境的問題。
2.3 棄渣廠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設計主體工程的實踐中,料坑為棄渣廠區,這種方式能有效節省占地空間,避免水土流失問題。一是,結合具體的施工工序情況,明確部分棄渣臨時位于未開采的區域,并推行臨時保護措施;二是,結合主體工程設計要求,落實棄渣堆放的位置,并平整土地;三是,通過機械壓實的處理方式。
2.4 施工道路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針對施工道路區的措施中,主要就是進行臨時道路的砂石鋪設,配置路面硬化。通過這樣的措施,不僅避免車輛碾壓破壞路面,還能避免出現塵土飛揚的情況。結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一方面應從實際天氣工況出發,開展新建施工道路的灑水防護工作;另一方面,施工環節通過兩側明顯的彩旗等設置,嚴格控制車輛行駛范圍,盡可能降低對于施工區域的地表擾動。
2.5 施工生產生活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結束后,拆除臨時搭建的建筑物,并能按照要求處理相應的生產垃圾、生活垃圾。結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施工環節,還應重點明確加強生產生活區堆放砂料的防護工作。在完成施工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水土保持的要求,進行平整施工土地的工作,力求恢復原本地貌。通過機械壓實處理后,進行灑水養護,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問題。
2.6公路工程主體工程設計中的防治措施體系
考慮到公路項目的特點,參考具體的水土保持要求,施工單位應從實際需求出發來構建立體化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一是,路基工程區以工程措施為主要方案,結合實際來進行截水溝、邊溝和排水溝的修剪,合理化確定草方格與立式沙障,進行礫石土的包邊等;二是,附屬工程區通過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互配合的方式,如,種植灌木、喬木、草坪,覆土等措施,避免出現塵土飛揚的情況,還能有效保障綠化環境,有效解決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三是,料場區選擇工程措施為主的模式,通過播撒草籽和設置草方格等方式來構建植被,有效保障施工區域中水土得以鞏固,避免造成雨水沖刷而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公路建設的實踐環節中,我們應充分重視加強公路施工區域環境,從實際出發,結合改建公路沿線的地質條件、植物覆蓋、氣候條件等,明確優化相關的水土保護措施,全面實現預期的道路施工安全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明霞. 西南土石山區公路改建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研究[J]. 交通世界, 2015年第17期:132-133,149.
[2] 甫爾海提·艾尼瓦爾. S303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幾點體會[J]. 新疆交通運輸科技, 2015年第6期:83-86.
[3] 鄒文祥. 黃河積石峽水電站水庫淹沒區等級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J]. 青海交通科技, 2010年第5期:65-65,70.
[4] 李建生. G106仁化段公路改建工程渣料場選址水土保持優化設計[J]. 四川建材, 2006年第3期: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