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校對質量是構成期刊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應用,現代校對工作從對象、程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要重視校對工作、加強校對工作度建設、創新校對方法,樹立“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現代校對理念,把住編校質量的最后防線,確保期刊質量。
關鍵詞:校對;術期刊;編校;質量
校對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編輯后、印刷前的最后一道質量把關工序,在出版工作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所謂校對,就是根據原稿核對校樣,訂正錯誤,提出疑問,以保證期刊質量的工作。一個稱職的校對人員,不但要消滅排版差錯,還要盡量發現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錯誤或疏漏,提請編輯人員核實改正,從本質上講,它是編輯工作的必要延續,是一種文字性、學識性的創造性勞動。重視和抓好校對工作,對全面提高期刊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期刊校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校對的重要性,專業知識亟待增強
“三校一讀”制度是新聞出版部門對出版單位的一貫要求,是保證出版物質量的重要措施。但有些出版單位并未落到實處,編輯和校對在工作中沒有很好地盡職盡責,為縮短出版周期,省略校次,責任校對、編輯部主任和主編沒有認真審閱、核查付印清樣,刊物的質量很難保證。有些出版部門忽視出版工作的客觀規律,不能正確認識校對在書刊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為“校對是簡單勞動,認得字的都可以干。”因此,一些期刊編輯部由于資金和編制有限,不建立自己的專業校對隊伍,不重視培養自己的校對人才,繁重的校對工作均由責任編輯及其他編輯人員來兼任。同時對校對工作又缺乏重視和支持,校對知識的培訓學習機會少,知識更新緩慢,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校對和其他學科前沿知識和技能,對出版實務(技術設計、辨識字體字號、制版、印刷等)和校對業務知識、規范、標準不是很熟悉,同時也缺乏校對人員敏銳的糾錯感,不能很好地掌握語言文字出錯的規律。這樣難以保證校對質量,編校錯誤時有發生。
(二)勞動強度較大,容易造成疏忽和失誤
期刊編輯部每年收到的各類文稿有幾百篇,稿件內容千差萬別,涉及各專業領域的方方面面。按照編輯部工作流程,從稿件初審、處理審稿專家意見、回復作者,到稿件編輯加工、圖表處理、標準化規范化處理,到一、二、三校,再到終校,幾乎每天都在重復著相同的勞動,容易產生厭倦、浮躁情緒。同時校對工作常常受時間的限制,長時間的伏案校對,目光一直盯在密密麻麻的文字符號上,看到的是由文字符號排列組合而成的單調刺激物,很容易產生疲勞、煩躁的心理。高強度、長時間的枯燥工作,使得編校人員身心疲憊,這也是導致編校差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強化校對工作管理,全面提升期刊編校質量
校對工作是保證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環節,校對質量將直接影響期刊質量的好壞。期刊出版部門應從制度建設、人員培訓、創新校對方式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強化管理,充分調動編輯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辦出優秀期刊和精品期刊。
(一)強化三校一讀制度建設,確保期刊編校質量
期刊編校質量主要是指編輯加工質量和校對質量。它是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校對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責任校對制度和“三校一讀”制度,是保證校對質量的基本方法,這是任何書刊的校對都必須堅持的制度。長期實踐證明,它們對于保證刊物校對質量十分有效。 “三校一讀”制度是指一般書刊都必須經過三次校對(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讀檢查后,才能付印;重點書刊、工具書等,應相應增加校次。期刊編輯部應采用責任校對與集體校對相結合的方法,就是由不同專業技術職務、不同專長的編校人員分別進行不同校次的校對,而由責任校對承擔文字技術處理、監督檢查各校次質量和通讀檢查等工作。同時還可以建立校對主體多元與專業化相結合、集體交叉與責任校對相結合、校對質量與編輯排疑相結合等制度,確保期刊的編校質量。
(二)加強校對隊伍建設,提高校對專業知識和技能
消滅語言文字差錯是校對工作的主要任務。這與編校人員平時缺乏語言文字規范化訓練、語言文字基本功不扎實,國家有關標準的培訓和學習不足有很大關系。第一,強化編校人員的文化修養和語言文字基本功,努力提升編校業務素質。加強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掌握現代漢語語言文字規范,多識字并了解漢字系統的內在結構特點和出錯規律,掌握現代漢字使用規范;掌握標點符號、數字、量和單位用法等國家標準;學好語法、邏輯和修辭;熟悉各類工具書。第二,制定系統、全面的校對培訓長效機制,定期組織校對人員培訓學習,提高業務技能,加強知識修養,鼓勵同行之間交流校對心得,探索編校新技巧,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的編校水平。第三,熟悉和掌握《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科技期刊編排規范》和《學術期刊校對規范》等國家頒布的規范化的文件。
(三)推進編輯電子化和網絡化,減輕校對壓力
隨著電腦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期刊編輯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在網絡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編輯工作。借助現代編輯手段,編輯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組稿收稿、審稿加工、校對排版、出版發行以及日常管理事務等工作,較之傳統的編輯手段,可省去重復勞動,避免輸入人員造成的誤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編校文稿中,最繁難的事是核查文稿引用的文獻、術語、人名、書名等,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就會方便容易得多。比如借助大百科全書光盤、網絡上的圖書館數據庫、期刊專業數據庫等,就可快捷地核查到相關的內容,既提高了查全率、查準率,也有助于保證文稿表述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充分運用校對軟件,減輕人工校對壓力,提高準確率,實踐證明人機結合的“三校一讀”比人工 “三校一讀”校對效率高、差錯率低,尤其在錯別字識別方面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京山.編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輔導訓練(中級)[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012.8.
[2]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編.出版專業基礎知識(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6.
[3]吳重龍,白來勤編.編輯工作手冊[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4.4.
作者簡介:
孟祥鋒(1979- ),男,漢族,新疆伊犁人,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研究方向:期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