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法律規定。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表現為一項非突發性的婚姻關系狀況,與離婚的法律效力相類似,共同構成基于意思自治的婚姻退出機制。其中所蘊含的法理包括婚姻自由的要求、人格權的體現、相關主體權益的尊重這三個方面。分析法學理論所在,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民法典;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法理分析
一、問題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立法遵循我國的法典化要求,既保持傳統的合理性,又同時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觀念。其中基于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規定是中國民法典的重要部分,其內容既具備中國民法典的共性,又具備婚姻家庭相關立法制度的個性。第一千零五十三條和第一千零五十四條中規定了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以及重大疾病告知義務。 假若當事人一方未能履行該義務,致使另一方當事人不知曉真實情況的,則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撤銷婚姻關系,并向過錯方主張補償。而符合無效婚姻的法定情形的,婚姻關系自始無效。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使得居于平等地位的民事主體可以依照自己的真實意愿處理相互的法律關系。但對于欺詐、脅迫等使民事法律關系的形成存在實質不正義時,當事人才是對自己權益最權威的判斷者,當事人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借助撤銷制度來維護自身利益。
二、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的法理分析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設置,其法理依據并不與婚姻自由相悖,也是有關于健康權、知情權等基本人格權的體現,同時還會影響其他有關主體的利益以及社會風氣的穩定。
(一)婚姻自由的要求
婚姻自由指向的是婚姻主體對婚姻關系享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利。重大疾病患者的配偶在知曉事實狀況后,可以以對方疾病為由行使婚姻自由,也可以基于道德因素繼續維持婚姻關系。考慮到重大疾病患者締結婚姻關系可能引發對雙方在人身方面和財產方面上的負面影響,即使通過離婚終止也仍然無法抹除。婚前告知有利于保護無法復原的身份法律關系,節約相應解決家庭矛盾的成本,在法律上具有正當性。
(二)人格權的體現
人身權賦予自然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保證其行為自由和思維自主的權力,是對自然人行使一切民事責任權力的立法前提條件和基礎保證。法律范疇的健康權,是指享有健康權的客體,和法律上的基本人格要素密切相關。更確切地說,當事人有權了解即將締結夫妻關系一方的健康狀況,與其成為獨立人的人格尊嚴有關。人格上獨立的自然人,有權知曉即將和締結婚姻關系一方的健康狀況,從而合理地評估在婚姻關系中是否具備安全和穩定。所以,能否如實知曉對方的健康消息,是尊重人格權的體現。
(三)相關主體權益的尊重
合同與風險承擔相關,當事人在締約前,需要認真考慮可能出現或存在的風險及結果。當事人一方如果患有重大疾病,既可能侵害另一方短、中期權益,也可能危及到婚姻的長期維持,甚至影響另一方當事人的長遠利益,故另一方當事人也有權知曉。婚姻家庭關系不僅僅涉及夫妻二人的相關權益,還與撫育子女、贍養老人密切相關。所在在締結婚姻關系的過程中,當事人知情重大疾病的存在,這不僅關系到雙方的婚姻權益,還在某些情況下影響整個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甚至是社會秩序的有序發展。
三、完善建議
患有不應結婚疾病屬于比較模糊的概念范疇,關于醫學方面的專業判斷不應交給法官自由裁量,況且人們目前對疾病的認識范圍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從法律邏輯上進行判定,這類可撤銷婚姻中的“重大疾病”,其外延應當大于或者等于禁止婚姻的疾病劃定范疇之內。為了實現對結婚家庭教育法作為道德倫理學性“善法”的人文主義關注,保護結婚家庭教育中的弱勢利益是結婚家庭教育法的重要制度立法宗旨。保護結婚家庭教育中的弱勢利益,體現了結婚家庭教育法社區公益性價值,是貫徹憲法規定和弘揚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考慮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可能引發對雙方在人身和財產方面的負面影響,這即使通過離婚終止也仍然無法徹底消除。首先,應當讓雙方知曉法定“重大疾病”的范圍,具體可以體現在婚姻締結的程序中,由民政部門引導締結婚姻關系的雙方共同知曉是否存在這一事實狀況。其次,以隱瞞重大疾病為由請求撤銷婚姻關系時,司法機關應參考“重大疾病”的判斷標準,為司法裁判爭議提供統一標準。最高人民法院應頒布相關司法解釋以規范重大疾病的分類和細則,可以適用于婚姻登記機關和個人的婚姻行為。意味著婚姻關系中一方符合規定的法定離婚要件時不得實施離婚自由權提起離婚訴訟,只能由無過錯方提出離婚請求作為對過錯方離婚自由的限制,但排除雙方均有主觀過錯的狀態。最后,還要明僅限于締結婚姻關系之前發生了法定情形才可以認定為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婚后所致仍需要按照普通離婚程序予以認定。不但可以縮減當事人的舉證成本,而且節省了大量司法資源,還保持和增強了立法的尊嚴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夏吟蘭,薛寧蘭.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立法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2016.
[3]李昊,王文娜.《民法典》婚姻無效和婚姻可撤銷規則的解釋與適用[J].云南社會科學,2021(02):12-20+187.
[4]陳葦,賀海燕.論中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立法理念與制度新規[J].河北法學,2021,39(01):15-39.
[5]冉克平.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72(06):149-158.
[6]馬憶南.民法典視野下婚姻的無效和撤銷——兼論結婚要件[J].婦女研究論叢,2018(03):26-32.
[7]徐國棟.無效與可撤銷婚姻中誠信當事人的保護[J].中國法學,2013(05):137-149.
[8]蔣月.準配偶重疾告知義務與無過錯方撤銷婚姻和賠償請求權——以《民法典》第1053條和第1054條為中心[J].法治研究,2020(04):72-83.
1參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條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參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于父母子女的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作者簡介:李雨桐,出生日期:1996年9月1日
性別:女,籍貫:北京 民族:漢族
學歷:碩士 專業:法學理論 研究方向:法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