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劉金波
摘 要: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合作社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貫穿于合作社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文章結合實際,著重就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對于指導具體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研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農村經濟在國家農村政策的正確引領下發展迅速。在這一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也在不斷擴展,逐步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新階段。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踐行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需求。筆者結合實際,著重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問題談談一些看法和認識。
1.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財務工作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要保障其健康運轉和有序發展,勢必要求全面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依法依規組織好合作社各項財務活動,處理好各項財務關系。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要遵循“民辦、民營、民受益”和“自主經營、全面服務、民主管理”的辦社方針,全面、真實、系統地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加強經濟財務核算,真誠為社員服務。合作社的財務工作要隨時接受相關相關部門的業務指導、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要實行社務公開、財務公開,走規范化發展之路。
2.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積極意義
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關系到合作社資產負債權益的合理性、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關系到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服務、運營、研發等業務活動的正常開展,關系到各項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和利用,是合作社持續長足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2.1加強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是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合作社的財務工作必須嚴格按照合作社章程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財務準則、會計制度等規定和要求執行,不僅要做好內部財務管理,還要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認真編制各項財務活動報告、計劃、方案、制度等,細化每個社員賬戶,為維護好社員自身利益服好務。
2.2加強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是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的內在要求。合作社的發展和財務管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不斷加強合作社財務管理,可以有效地籌措運用資金,有用地控制生產經營管理成本,最大范圍地獲得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外生產經營的利益收入,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賡續發展。
2.3加強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是保護社內成員利益的基本要求。合作社是由若干社員組成的經濟共同體,每一名社員都是合作社的所有者,所以合作社加強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為維護好合作社社員利益服務。
3.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按照《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等規? ?定,在合作社內部設置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能勝任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不僅可以保證合作社高效運行,還是搞好合作社各項管理的基礎。要明確合作社內部所有崗位責任制,履行錢、賬、物分開管理的原則和要求,制定申請、審核和簽收、審批以及內部審計等制度。
3.1健全財務機構,明確管理責任。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登記后,要建立財務管理機構,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財務獨立核算,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于不具備以上條件的,也可以本著民主、公平、公開、自愿的原則,委托鄉鎮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或社會上有資質的代理記賬機構代理記賬、核算。明確財務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主要包括:核算經濟業務、反映經營活動,編制會計報表,正確反映合作社資產、負債情況及經營成果。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加強社內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堅決抵制損毀合作社及社員利益行為,嚴禁私設“賬外賬”、公款私存等行為,保障合作社財產安全完整,走健康發展之路。
3.2配齊配強隊伍,保證人員素質。樹立以人為本的財務管理理念,合作社配備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應具有高素質和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了解合作社的有關法律法規制度,同時要知悉合作社的生產經營運行模式,掌握不同類型的合作社在財務管理中的特殊規定及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3.3明確崗位職責,細化崗位分工。加強貨幣資金監管,規范各項資金申請、使用、審批程序。實行現金管理多人監督制,現金收付必須由二人或二人以上簽批確認,才可以生效。加強現金管理,明確現金庫存上限,現金收支必須及時入賬,防止收款不入賬,形成“小金庫”。對重要事項或數額較大的貨幣資金收支業務,應當實行民主集中制,集體決策和審批,同時,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防范侵占貪污、擠占挪用等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發生。
4.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4.1存在的問題及表現
4.1.1財務核算不規范。如:未能夠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相關的會計制度要求設置明細賬簿、進行賬務處理。管理費用與經營支出混用,上級補助收入與其他收入混用,現金科目亂用、費用不明細記賬,等。
4.1.2財務開支手續不全。如:收付款簽字手續不嚴格,無負責人或經辦人簽字,開支無審批,原始憑證使用不合規,用不合規單據入賬、支付大額現金,等。
4.1.3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環節監督失控。調查發現,有的合作社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如固定資產管理、產品物資管理、貨幣資金管理、債權債務管理、經費開支管理、財務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等盡管都建立了,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一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按照制度執行。有的合作社崗位責任制不明確,有的沒有常規的內部審計稽核制度,有的管理不民主,有的財務經濟決策靠“拍腦袋”,等等。
4.2相應對策
4.2.1強化合作社財務制度執行力。合作社的所有資金收付、存貨出入庫等,必需堅持完善的交接、轉接、運轉手續,相關責任人簽字要規范齊全。對制度執行情況要進行監督檢查,對出現問題的環節和責任人要嚴格追責。
4.2.2建立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對于合作社的對外投資項目、大額現金支付、社員利潤分配等,必須要經過經理事會或社員(代表)大會集體研究通過。
4.2.3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議上級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隊伍的業務培訓,重點培訓有關的合作社會計制度、財務準則、財務管理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的業務和政治素質,將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