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財務分析是以財務報告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進行分析與評價的經濟管理活動。但是財務分析方法由于復雜的經濟環境及會計政策的影響仍舊存在種種局限性,本文闡述財務分析方法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比率分析;局限性
作為財務報告信息使用者,財務分析工具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宏、微觀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以及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存在,現行的財務分析方法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一、會計報表的局限性
(一)報表信息不能表述全部的財務信息
眾所周知,只有可以用貨幣計量的資金運動才能體現在財務報表上。而實際上,企業有許多財務運動并未在報表上體現。也就是說有一些隱性的資產或負債并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得到體現。因此可以說,報表所反映的僅僅是經濟活動的一部分。隱性的資產有:人力資源、品牌資產、管理者才能等等。更要特別提到的是人力資源,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將世界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自然資源、經濟資源、資本資源的競爭演變到了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逐漸成為了現今社會的的第一資源,特別是在信息產業和高科技企業中,擁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的企業對企業的貢獻遠大于有形資產。但根據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財務報表卻無法反映這類對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資源,報表的使用人也無法通過對報表的分析來了解企業的人力資源情況。
(二)會計處理方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相同的問題同一公司不同部門選擇的會計方法不同。處理方法不同,會計核算上會產生不同核算結果,那么到財務報表的可比性就可能降低,如:同一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采用成本法,還是采用公用價值模式、借款費用采用資本化,還是費用化等等都會導致收益不同。對此我們在做財務分析時可以利用附注來查看處理方法是否相同。因此,完善附注問題更加重要。
(三)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企業可以自由選擇會計政策與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壞賬的計提方法、對外投資的核算方法、所得稅會計的核算方法等, 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從而造成即使是兩個同樣的企業,也會得出不同的財務分析結果。
(四)會計估計的存在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由于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會計估計, 因此, 會計報表中的某些數據并不是十分精確的, 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率、凈殘值率, 這些都含有人為主觀估計因素。
二、財務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比較分析法的局限性
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一般通過比較來權衡。首先這兩者具有可比性才能運用比較分析法,然而財務數據是否具有可比受很多因素影響,如:企業的經營模式、歷史數據、或者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數據等等。選擇不同比較對象和標準其核算結果也不一樣,同時會計數據也會受企業記賬本位幣和通貨膨脹影響。這一來可比性就很容易受影響,數據結果會誤導使用者。
(二)趨勢分析法的局限性
趨勢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方面數據來源于財務報表,報表本身局限性會會使得趨勢分析法受到阻礙。其次,趨勢分析法的根本其實也是比較分析法,因為它是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中相同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以此來說明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所以它也有比較分析法的局限性。最后,由于通貨膨脹或各種偶然因素的影響和會計換算方法的改變,使得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對一個企業過去的數據進行簡單的計算、分析,其不夠嚴謹。計算出來的比率只能反映某一方面,如:凈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回報率等只能反映盈利能力,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只能反映償債能力,營業收入增長率、稅后利潤增長率發展能力等。還有就是比率分析法大部分采用過去數據,缺乏及時性。
(四)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
因素分析法分別以各因素的變化所造成綜合性經濟指標變化額作為各因素對綜合性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的衡量指標,其目的是找出引起綜合性經濟指標變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各因素變化分別引起的綜合性經濟指標變化額究竟是各因素對綜合性指標的直接影響額還是間接影響額;直接影響額與間接影響額相比哪個指標更能反映出影響因素的重要性這些在實務判斷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三、財務分析局限性的改進措施
(一)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指標
使用單一的某個分析指標可能會存在不足,所以這時我們就需要運用多種分析指標,這樣能夠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地全面、準確。即使就某個指標來說它在財務分析指標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只是依靠這一個指標卻是遠遠不夠的,得出的結論是不全面的。不僅需要動態指標還需要靜態指標,因為一個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時每刻的經營狀態都可能不同。所以,我們在分析時不僅僅要對過去的數據進行分析,還要考慮現在的數據,看到發展的趨勢。
(二) 加強時期指標在整個財務分析中的份量。
對于會計報表使用者來說,在分析時不僅看報表還要看會計報表附注,分析公司基本情況、關注上市公司的歷史和主營業務、關注會計處理方法對利潤的影響、分析子公司和關聯方對利潤的影響、分析會計主要項目的詳細資料,并且了解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被分析對象所處行業的發展水平。
(三)引入非財務數據指標
我國證券行業雖然數量多,市值高但是證券行業質量參差不齊。這就迫切需要一個完整的財務體系對企業業績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評價。在大部分情況下,企業都是以財務報表中的指標來衡量可持續增長能力,但影響可持續增長的因素有很多,近幾年最受關注的是非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不僅覆蓋廣,而且很多指標都是針對企業未來價值,這些指標相比單純的財務指標更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蔡瑤瑤, 熊英. 財務比率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時代金融, 2017(15):176-177.
[2]李培正. 財務比率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8):30-31.
[3]苗舒婷.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