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經營模式下存在的落后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同時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進程中,核心競爭力也顯著提升。但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相應的金融風險,對金融風險預防以及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態度,積極落實好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以及風險預防策略。
關鍵詞:融科技創新;發展機遇;風險預防策略
引言
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以及挑戰,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不斷進行監管理念的調整以及更新,科學、準確地認識金融科技監管歷程,積極強化科學監管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預防金融機構風險,完善安全風險監管制度,為金融科技的創新、健康發展營造積極、良好的發展環境。
1、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機遇
1.1配套服務
就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各項內容展開分析可知,金融改革是其中重點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核心內容之一。隨著金融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推進,必然會為金融市場內科技銀行、期貨、擔保等產品發展提供一定的助推力,增加產品發展的多樣性,同時對于國債市場、金同業證券等方面來說,金融改革也可為自身的穩定發展提供動力,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助力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此外,金融管理相關制度法規也隨之進一步完善化,包括金融市場管理、股權投資、金融控股機構等諸多方面,配套服務的不斷完善化為金融科技提供了新的創新發展機遇,同時制度法規的持續完善也可為其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作用。
1.2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
隨著中國創業板的開通,推動了新三板的擴容發展,金融行業相關人員也持續進行風險投資管理機制的強化、完善工作,為金融科技中的風險投資帶來了新的創新發展機遇。近年來,在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努力以及探索下,風險投資排名位于全球第二,可見創新探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金融行業實現了高速發展,同時也不斷壯大了我國風險投資規模,構建了健康、積極、和諧的金融科技發展氛圍以及良好的金融業市場發展環境。
1.3新型商業模式
隨著新型商業模式的逐漸發展,我國金融業自我創新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也推動了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對客戶滿意度、期待值的提升也具有積極影響。積極進行客戶體驗的有效改善,可更為有效地滿足客戶需求,與當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需求相適應。近年來,先進信息技術逐漸在金融行業內廣泛應用起來,信息化建設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實踐。堅持科技創新發展道路,可有效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與金融運營管理模式結合發展,提升金融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科學化,營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
2、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風險
2.1數據安全風險等操作風險
大數據的應用,是當前金融科技最為主要的一種特征,數據與信息是其中的關鍵之處。在傳統金融監管工作內,更多是利用被動管理模式,需披露交易主體的信息。就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環境來看,監管人員無法有效獲得完整數據,數據造假、泄露以及偽報等數據安全問題發生風險較高。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內的廣泛應用,金融領域內的數據交易實現了活躍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逐漸出現了數據黑色產業、惡意攻擊數據庫等安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交易的數據安全性。
2.2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
有效進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是金融行業的本質。在金融行業內,信息是金融資產價格的一項基本要素,可有效進行信用風險的反映。與單純大數據統計信息進行比較看來,信息的重要程度明顯更高。在實際傳遞信息過程中,金融媒介為主要載體,雖然金融媒介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其始終未更改降低信息成本、解決信息對稱性問題、控制信用風險的主要目標。但就現實案例展開探究可知,導致跑路事件的主要原因均為不當的信息披露,同時金融監管人員無法及時找出信息披露問題也是重要誘發因素,最終導致投資者需要承擔巨大損失,也嚴重影響了金融行業的聲譽。在當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傳統金融風險在高新技術的推動下,分散性、傳染性更為嚴重。
2.3金融創新發展導致的合規性風險
隨著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金融交易方式以及習慣,以往的金融相關法規很難開展有效的界定以及監管工作。近年來,新型金融交易行為、金融業態逐漸涌現,就現有的法律框架來看,無法有效對其開展規范以及監管工作,這也就導致了合規性風險的出現。例如,于智能合約中使用區塊鏈技術,當前法律規則難以對其法律性質展開明確界定,同時其《合同法》的適用性也存在爭議,一旦出現糾紛問題,那么將無法精準開展定性以及規制工作。可見,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上述合規性風險也是一項重要風險。
2.4跨行業、國境的金融風險會增加不穩定因素
隨著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應用,國內各個金融機構實現了有效貫通,同時也于全球范圍內實現了互聯互通。但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風險的發生率,金融風險擴散速度也隨之增加。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過程中,信息流通更具順暢性,金融風險擴散速度更快,資本運作方式將對全球相關金融機構產生影響以及帶動作用。近年來,混合經營模式實現了一定的發展,該模式的發展降低了各類市場之間存在的交易摩擦,就各個行業的各種監管規則來看,法律適應方面增加了不確定性,導致法律規制成本進一步增加。
3、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風險預防與監管策略
3.1明確原則以及責任,構建框架
將金融科技監管原則明確下來,嚴格按照相應的監管原則開展工作,助力創新與強化監管的相互支持,為金融科技的創新、持續發展提供推動力。結合金融科技的主要業態實施監管工作,明確職責分工,積極將監管責任主體落實到位,合理進行業務邊界的劃分,構建完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監管框架。于金融風險預防和金融創新工作中探尋一個平和點,不斷促進市場自律性的提升,為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保護作用。
圍繞當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情況展開分析可知,現有的分業監管體制適應性較低,因此有關部分需積極進行行為監管結合功能監管模式的探索應用。在當前金融行業綜合化、全能化發展過程中,功能監管的應用可更為有效地發揮監管專業性、針對性作用,有關于金融創新產品監管權責歸屬的問題也可得到有效厘清;行為監管的應用,既可保證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也能夠為金融交易的公平性提供保障。
3.2積極落實風險評估工作,構建動態化預警機制
在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進程中,進一步增加了金融風險的隱蔽性、交叉傳染性,因此,圍繞金融科技風險實施前瞻性評估工作勢在必行,同時還應圍繞金融科技發展在資本市場中的應用以及影響展開全方位評估。從微觀角度出發,需著眼于金融科技企業、運行模式、金融產品本身開展工作,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從而更為及時、有效地進行業務評估工作,積極預防金融風險。從宏觀角度出發,應圍繞金融科技活動展開評估工作,分析其對金融業風險轉換、流動性錯配等產生的影響,評價其對金融市場結構是否產生了實質性影響。在此基礎上,還應圍繞整個金融科技業務流程展開摸底、監測以及跟蹤工作,優化金融風險動態預警制度,完善金融風險監測制度。
3.3積極應用科技手段開展金融科技監管工作
與傳統金融進行比較看來,金融科技具有不同的創新發展機制以及原理,分析當前金融產品以及業務的創新評價方式、流程、風險監管措施等內容可知,在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中存在適用性不高的問題,因此需在實施監管活動時有效應用新型科技手段,從而監管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保障。數字化監管資料是實施監管科技的一項重要體現,可數字化處理、存儲監管工作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項資料,包括影音、文字以及圖片等形式的資料。
應用科技手段實施監管工作,可對編碼標識起到有效預測作用,預測工作適用于數字資源數據破損的情況下,可幫助監管部門開展準確判斷。模式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適用于監管部門開展監管對象非正常行為的判斷抓取以及分析工作。另外大數據分析手段的應用,能夠對可疑金融交易行為展開偵測,并追溯監管對象信息,精準找出可疑監管對象。
3.4加強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協作
金融科技逐漸向全球化發展,這也就要求各國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展開應對措施,探究與當前金融業發展相符的標準化監管制度,構建完善、統一的監管框架,不斷加強國際監管協調工作力度,為金融科技的創新、健康發展提供推動力。作為金融業內的一種新興事物,金融科技的業務流程以及發展模式始終處于完善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處于不同的金融科技發展階段,同時始終在不斷探索、完善監管工作,金融行業標準、監管措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因此,應積極進行先進監管經驗的借鑒,同時充分結合本國金融發展狀況實施監管工作,在此基礎上強化風險分析、業務監測等方面的合作發展,增進與其他各國之間的交流溝通,推動全球范圍內的金融科技協同監管工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金融行業創新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金融科技為新型金融模式、金融業務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助推力,進一步強化金融風險預防措施十分關鍵。本文將圍繞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中的機遇、風險展開探究,并提出幾點風險預防策略。
參考文獻:
[1]科技創新與標準化互動發展——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以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J].中國標準化,2021(19):22-23.
[2]孫素俠.政府干預、金融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動態博弈視角的解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09):18-23.
[3]本報評論員.在科技創新中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N].東方煙草報,2021-09-25(001).
[4]劉超逸.“一帶一路”背景下綠色生態發展與科技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9):8-9.
[5]欽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努力交出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答卷”[N].欽州日報,2021-09-16(003).
作者簡介:
高俊,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管理。